【长安村落】——鸣犊街道留公三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少陵原侧,浐河西岸,属半川半塬。拥有耕地1450亩,西康铁路占地90亩,殡仪馆占地830亩,现实有耕地530亩,人口1419人。东边和马兴隔水相望,南边和留公二村房屋连畔,西边与大兆东村土地接壤,北边与酒铺王沟为邻。是鸣犊辖区最北边的一个行政村。1963年,韦鸣路贯通城乡,为人们南北出行提供了诸多方便。

据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狩猎,曾在村中安营扎寨,留了两个公公和几位伙夫,给伴驾打猎的一行人备膳料炊,故作“留公”,历时千年一直沿用。整个村子南北狭长,东西较窄,为便于管理,原分为南、中、北三社,“文化大革命”中改称“跃进”和“红旗”三、四、五大队,如今恢复了留公一、二、三村的称谓。

(康正绪)

留公村是鸣犊地区的文化大村,自古就有唱戏、抬社火的惯例,在东西两塬享有盛名。慈禧太后在西安时,留公村的李姓艺人“毛蛋儿”,嗓音甜润,扮相精美,很受慈禧太后赏识。新中国成立初,誉满西北的秦腔名家康正绪,曾率团进京会演,并赴朝参加慰问演出。20世纪50年代,留公村的几位舞台精英,还前往包头组织秦剧团。

留公三村的康家街老街道,属南北走向,过去是沟通城乡物资贸易的大动脉。一天到晚车水马龙,人流不断,肩扛背炭的脚夫,赶车拉货的马帮,做买卖的他乡商贾都在此歇脚食宿,终南山里名目繁多、千奇百怪的土特产山货从此流入古城西安。当年,这里商铺一街两行,是出山进城的必经驿站。

留公三村以康姓居多,另外还有常、李、韩、靳、杨等其他几个姓氏。当年紧挨留公二村沟底下住的十多户,就有10个不同的姓氏,人称十姓沟。如今占留公三村大半以上为康姓,老少十个辈分,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垛。据祖上传言,留公的康氏老祖有四个儿子,后因家大人多,才分居列户,现早已出五服,但还互认自家,以“爸”相称。

新中国成立前,老一代留公人自强自立、不畏强权。曾自发组织民团,维护村纲,济贫安良。几十号人手持马刀梭镖,与真枪实弹的国民党便衣队在原酒铺(现归大兆管辖的孟家崖)交手对阵,还阵亡了一位常姓村民,刺杀了两个便衣队员,缴获两枝老式步枪。当时地方政府指派一大帮宪兵,冲入村中鸣枪威胁,扬言要“血洗留公”。多亏了北大毕业的常同仁(时任汉中署公安局推事)出面与表弟孟步青(时任国民党长安县宪兵队队长)取得联络,才摆平了此事。

新中国成立前后,村民住土木结构的瓦房,一部分人还住土窑洞,虽说冬暖夏凉,但却地势低凹,每逢雨季很不安全。如今各家都盖起砖混结构的平房或三间两层。现存老宅旧房大多用来饲养家禽或堆放杂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堤治水,大战浐河,修筑1000多米拦洪河堤,在乱石成灾的河滩,用人力铺土造田100多亩,取高垫低,实行稻地条田化。兴修水利,打井挖泉。引水上塬,扩大灌溉面积,实现旱涝保收。搞农田基本建设,破土修路,改善耕作条件,河堤、路旁、渠岸上栽了几十万棵杨树。当时和

小新村一起被县上树立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曾有不少社队前来村中参观,并流传有这样的赞语:“走进鸣犊留三,路直渠通树端。引水上塬夺高产,旱涝保收不靠天。”

过去1000多人的大村,仅有三四个大学生,目前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有100多名。

人们不单靠种庄稼,发展多种经营。村中把原有的手工砖瓦窑改建成机制砖轮窑。目前,村中有养殖专业户、机作坊、日杂商店、磨面加工、专搞拓片的、从事建筑的、外出打工的,有搞城市绿化的。

全村现有大、中型运输车和农用车共60多辆。盖楼房、接新车的炮声时有耳闻。近几年,集体投资完成村中道路硬化4000平方米;建成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打深井一眼,铺设给水管道5000多米,自来水送到村民家中。二期道路硬化和全部路灯照明,以及村民娱乐中心,群众健身广场工程已全面铺开。

鸣犊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北部。东邻炮里街道和魏寨街道,南靠引镇街道和蓝田县史家寨镇,西连大兆街道,北接灞桥区狄寨街道,总面积43.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鸣犊街道下辖18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2011年,鸣犊街道总人口38958人,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90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2亿元,各类存款余额3.8亿元。

北宋、元、明记为鸣犊镇。

清设鸣犊仓。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曾设鸣犊区、镇、乡、联保等。

1949年,设鸣犊区鸣犊镇。

1951年,为鸣犊乡。

1958年,成立鸣犊公社。

1966年,改名东风公社。

1972年,恢复原名。

1984年,改设乡。

2001年1月,将马兴乡并入鸣犊镇。

2008年5月,撤镇设立鸣犊街道。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嘴头一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背靠八里原,面对白鹿原,西高东低,缓坡阶梯而下,最后与岱峪河连接.4个村民小组,193户,712人,耕地702亩. 在长安 聚集长安人,一起记录长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留公二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少陵原脚下,浐河西岸.南邻留公一村,北接留公三村.有1000多人. 相传唐高祖李渊去南山狩猎,回宫时于留公留宿而得名.留公村原是一村三社,即南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留公一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鸣犊镇西北1.5公里.韦鸣路两侧,西与大兆街道接壤,东与东高村紧邻,北面为留公二村,南面红星路通往新查.高寨.整个村庄坐西向东,沿坡分布.现有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嘴头三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鸣犊街道八里原以北,岱峪河.库峪河在此交汇形成三角地带.现有4个村民小组,277户,1309人,耕地697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除两户 姓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张家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鸣犊街道东南方,依偎白鹿原,西靠汤峪河.南与将军庙村相接,北连仁家坡村.现有180余户,760余人.耕地800余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 相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东高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隶属鸣犊街道,东临浐河水,背依凤栖塬,南北与留公村.东高村接壤,地处川塬地带.3个村民小组,140户,630人,耕地630亩. 很久以前,东高堡.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二圣宫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白鹿原南坡,岱.库两河会流处东岸,华妈沟口,鸣犊镇东1公里处.村落沿南北走向排列,北接郭村,南邻杨沟村,背靠白鹿原,面向浐河川.7个村民小组,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孙家场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西靠少陵原,东依浐河,属半塬半川阶梯形.位于鸣犊南街.历来为浐河川物资及城乡山货的集散基地.古历一.四.七逢集,孙家场的商贸业自然随其发展,可谓得 ...

  • 【长安村落】——五台街道留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长安区政府所在地东南20公里的终南五台山下,为五台街办驻地,是终南山下有名的大村古堡之一.关中大环线从村北经过,西弥公路经村西南去,西毗子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