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声音|大跌随笔:是拥有的太少,还是想要的太多?
本栏目撰稿人:廖凌,先后担任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策略团队负责人,曾获新财富、II China最佳分析师。2020年8月加入广发资管,目前为权益策略首席。
“一个由自然选择造就的世界里,同质意味着脆弱。” ——爱德华·威尔逊《缤纷的生命》春节后的市场全无牛年的气息,美债、VIX、油价、印花税造成了AH股市的向下共振。投资行为的“同质化”推高了节前的抱团行情,也加速了节后的崩溃。资金的一致预期是一柄“双刃剑”,有正反馈就有负反馈,海外波动只不过是推波助澜。年初展望大家讨论最多的关键词是“放低收益预期”,但当大波动和回撤真正来临时,已经攒足收益的投资者仍显准备不足。究竟是拥有的太少,还是想要的太多?波动中枢上移的投资周期内,也许最宝贵的是一颗平常心。Part 1 海外高波动的背后:当估值的讨论终于被重视春节后的权益市场,美债利率成了新的网红话题。市场尚未完全从疫情的“大宽松”趋势中走出,通胀和利率上行的冲击又突如其来。投资者开始审视自己的持仓是否是“利率敏感型”,但高波动的袭击让大部分人完全来不及换仓;并且在过去几年低波动的“学习效应”之下,更多的机构选择坚持“赛道”,以高仓位扛下了所有。美债利率上行,必然导致海外股市回调吗?似乎并没有类似的规律,分子端的增长预期,在疫苗接种和政策刺激之下依然强劲。而从美债利率走势的归因来看,近期名义利率的快速上行更多是扣除价格之后的实际利率上涨带动,反映的是增长预期和融资成本的抬升;只不过叠加油价和商品价格的飙涨,增加了投资者对于通胀和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图1:美债利率上行不一定导致美股调整
图2:近期实际利率飙升,驱动了美债利率加速上涨
但美债利率过快上行,的确会造成高波动和风格的变化。相比押注趋势,更重要的是长期逻辑的变化——利率中枢抬升后,投资者给长期永续增长的溢价更低,而对短期确定性要求更高了。反映到市场风格层面,由于融资成本的提升,不利于估值透支、短期业绩无法兑现的“赛道类”公司;此外,当利率上行速率过快,必然导致债券市场的调整和股票市场波动率的抬升(如图1),同样利空高波动、高估值、高预期的“三高”资产。图3:美债利率过快上行,将抬高市场波动率中枢
数据来源:Wind,广发资管往后看,尽管美联储对流动性的“呵护”一如既往,金融市场条件仍然相对充裕,Libor-OIS利差、Ted利差、高收益债利差等高敏感度的利率指标并未走坏;但美债长端利率上行造成的高波动给权益市场的“拥挤交易”敲响了警钟,“大宽松”驱动的“疫情牛”逻辑已经弱化,押注流动性“水龙头”的性价比越来越低。Part 2高波动周期内:也许最宝贵的是一颗平常心国内10年期中债收益率也来到了3.25%的高位。利率抬升和通胀预期不仅限于美股,AH市场同样交易着相同的逻辑,一方面市场估值出现波动和调整,另一方面低估值/顺周期/价值股的表现明显好于高估值/赛道成长股票,再一方面“人少的地方”如绩优中小盘股体现出极强的抗跌性。 在“大宽松”色彩褪去的2021年,要习惯与高波动为伍。高波动成为未来全球股市逃不开的共同命运,这对权益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投资行为从“赛道化”到“基本面化”。正如我们前期《首席声音》所述,对于过去几年强势的核心资产和赛道股,盈利和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黄金期已过,未来更多依赖于赚业绩增长和ROE的钱,并且持股周期更偏向于长期化,收益预期中枢更加合理; 其二,估值、确定性和性价比变得更加重要,既要“买得好”又要“买的不贵”。短期确定性的重要性胜过以往,自下而上选股的难度有所增加,远不止是“选赛道”和“抱团”来得这么简单; 第三,高波动环境下,增加对于“低波动”价值类资产的配置。增长预期驱动估值均值回归的逻辑依然成立,低估值对应的低波动带来的防御价值同样不可忽视。流动性环境未逆转之前,价值类资产能够部分抵御利率上行带来的估值冲击; 其四,选股模式从追捧“正面清单”,到规避“负面清单”。利率中枢抬升趋势下,投资者给“好赛道”的远期溢价整体更低了,牛市中被忽略的瑕疵也常常被人记起,犯错的惩罚成本可能非常高。 总之,在新的投资模式下,“保持平常心”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波动常态化之下的必然要求。Part 3A股“一致预期”的危与机:是给的不够,还是想要的太多?多数人都没逃开“一致预期”的伤害。年初各大买方卖方策略对A股的一致预期是“放低全年收益预期”,但经历1月份净值大涨之后,一致预期又变成了“至少要做完春季躁动”。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一致预期”成了A股市场上一股动摇不定、模糊不清、不可轻易下定论的悖论。 公募基金净值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普遍的心理。即使考虑去年底较乐观的预测,春节前平均接近10%的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中枢也足以完成目标了,但资金的“羊群效应”让市场抱有更多的侥幸,百亿基金经理的持仓成为市场“抄作业”的方向,申赎的正负循环完成快速转换;此外,投资者为“好赛道”与“差赛道”建立了不同的“心理账户”,而忽略了估值边界。 事实上,通胀预期和美债利率只是“核心资产抱团”奔溃的一个触发因素,高估值下的拥挤交易、一致预期的谬误、投资者“想要得更多”的心理,共同导致了A股基金重仓股惨烈地杀跌。从风格极端分化到快速收敛的结果来看,市场似乎以杀估值的方式完成“风格再平衡”的过程,高估值的杀得更迅猛、低估值的则相对抗跌,和我们去年底设想的 “平衡的艺术”路径略有不同(以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完成风格再平衡)。 哪些领域可能成为A股后续的“新战线”?市值下沉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大的逻辑是在信用收紧、利率上行但流动性尚中性宽松的条件下,寻找性价比更高的“人迹罕至区”;但中小市值的选股条件大概率更苛刻,不仅需要建立业绩确定性、估值、成长性、赛道、竞争力、公司治理等“多列表正面清单”,也要尽量规避历史上透明度低、对股东利益不甚友好的瑕疵公司,即过滤“负面清单”。中小市值蓝筹的投资图景初看来不错,但非常考验选股人的“手艺”。 当然“快跌”之后,部分估值合理的大市值优秀龙头公司开始体现出长期价值。高“能见度”的赛道股的症结不在于永续增长模型的证伪,而在于拥挤交易和风险收益比,急跌反而让市场担忧的问题有所缓和。摆在投资者面前的要务,其一是配置的下沉和基本面选股,其二是大跌之后估值性价比的动态权衡。对于高仓位扛过一波大跌之后的机构而言,能做的事情并不是太多,放低心态、自下而上精细化选股是最基本的要求。以上是大跌之后的一些碎言片语,供投资者共勉。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所刊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人应谨慎投资,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并根据风险自担的原则,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