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寿宫夜话 】井田、市井与圈子文化
《初学记》卷二四:“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为市,故云也。”这就是市井的解释,除了说明集市的来由,也解释了集市的大小。但是说者说明白了却不等于看明白了,因为这里的“井”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汲水井,而是“井田制”的井。当然,要深究的话也还是和汲水井有关,因为在古代一口汲水井能够灌溉的面积也就在二十亩左右,这也是井田的基础。
当我们由农村进入到城市,仍然脱离不了井田的传承。城市的雏形是“集市”,集市就是仿“井田”的形而建的,四排门面(或者四条街道)围绕着一块空地就是一个集市,人们就在这块空地及其周边的店铺中聚集交易。而这空地就类似于人们汲水的水井,人们聚集在水井中取水,又将水分担到一个个的家里,这家也就是类似于集市里的店铺。
在城里,人们最初聚居虽然以家族为一个小区域,命名的时候很多以井为名,如丰城老城的“叶家井”、“四方井”。以主要家族姓氏命名的街巷中的井也是以姓氏命名的,如叶家井里的“叶家井”、陆家巷里的“陆家井”、杨家巷里的“杨家井”。这并不是说“杨家井”的水只供应杨家巷的人使用,也许最初是,但是后来这井要供应周边人使用,就如同集市中的空地是由周边的店铺共同使用是一个道理。
在丰城老城,由一口井或者几口井供应的区域就组成了一个街道办事处,也就是一个小的行政区域,几个小的行政区域就组成了老城剑光镇。
早期的老城主要大街就是东方红大街。而东方红大街上的三口主要的井基本上就是东方红大街上的三个主要区域,这三口井分别位于东段的原妇幼保健站门口、中段的大井头、西段的三小门囗。按照东贵西贱的原则,东边的是府衙学府的聚集地,西边的是市井小民聚居地,接合部的中间是集市,也就是老菜市场。集市人多需要大井,中部就叫大井头,万寿宫就是建在大井头大井的旁边。在这三口井的每囗井的周边小巷中也分别有一些小井,每囗小井供应一条或者相邻数条小巷的居民用水。
老城最早的繁华中心是十字街口,十字街口的四角是四个大的商店。由于十字街口北临赣江没有发展空间,城市向南发展,十字街口南面的解放南路遂渐取代了东方红大街的繁荣,城市的热闹中心又由老电影院所处的小十字路口所取代,也就是现在的华润万家一带。城市的南面也有铁路限制,东面有工厂,城市转而向西发展,就有了建设路的繁荣,而建设路的繁荣又得益于建在它中西段南面的“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同时带活了建设路和人民路,城市的繁荣中心也就转到了这两条路的交叉口“街心花园”。街心花园基本上处于老城的中心,也是一个十字路口,这也奠定了它最终的繁荣地位,尽管后来城市西扩又有了杨柳湖公园这一繁荣地域,但老105国道与赣江大堤的交叉钳制,使得它只能是处于老城西向的边缘地位,城市的区域繁荣中心也由一个向多个并存转变。再后来有了新城的建设,则是时代快速发展的另外一种模式。
井或者市井始终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果说由它组成的城市是有形之物的话,那么“圈子”文化则是它的延伸产品。这个“圈”我认为把它理解成“井圈”更为合适。过去,在同一个井圈里喝水的人关糸更为紧密,不要说大家喝的是同一口井里的水,这些水融合入身体里使的大家有了一些共同的组成部分。
小时候的一些活动也是围绕着这一口井来进行的。小伙伴们夏天图凉快,躁热时大家直接在井旁冲澡时的赤裸相见;带着糖精在井里直接取水制作冰水,或者是将凉开水或者是西瓜放到井里去冰镇;每天早晚汲水时又是比试时间,或是比试在井里吊水扯上水桶的快慢,或者是比试吊水扯上水桶时手臂的保持水平角度的能耐,手臂越能保持水平的,手劲自然也越大。再有就是比试胆量,以两脚跨站在井圈上取水的胆量为大。
围绕着同一个井圈成长的小伙伴就是发小,长大后就可能组成最紧密的圈子。由几口井所组成的区域会有一个小学,学校的同学组成小学圈子,在同一个城市的又组成中学圈子,跨城的则组成了大学圈子或者是战友圈子。不同的小圈子形成了这个大社会。
井就是这么的神奇,往上溯是因为井的出现,使我们可脱离河渠而居。随着财富积集,为防止入侵进而发展成城堡式聚居村落就成了城市的雏形。前几年丰城桥东镇更新村因修高速公路,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一个带防护壕沟的聚居村落,就被记者称为江西发现的最早的城池,说是江西最早的城里人是丰城人。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但是没有井的发明就不会有市井的出现,也就不会有城市的出现这一说法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来水的普及取代了水井的功能,水井在城市消失。伴随着水井消失的还有老城市的一些文化,而那些有实用价值的圈子文化则是愈发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