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能打过努尔哈赤吗?金庸:努尔哈赤是元明最天才的军事家!
众所周知,金庸对明朝评价非常低,认为这是史上最黑暗的王朝。相反,金庸对清朝极其一些政治人物的评价就非常高了,比如对努尔哈赤这么评价:
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
金庸认为努尔哈赤不仅是“成吉思汗之后全世界最天才的军事家”,相当于是元明时期全世界最天才的军事家,而且留下的清军200年内“在全世界所向无敌”。显然,在金庸看来,论军事能力,努尔哈赤不说完败戚继光,至少能够更胜一筹。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就军事能力而言,努尔哈赤与戚继光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不妨看这三点。
第一,努尔哈赤的军事能力,本质上没有脱离冷兵器的传统作战思维,这就是康熙乾隆一再强调的“骑射国本”。但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却已经有了近代化的影子,比如戚继光写过军歌、注重火器配合运用、注重军事工程等等。
第二,努尔哈赤的军事能力,主要集中在练兵和指挥打仗上,在其他地方涉及不多,但戚继光却不同,从选兵、练兵、军事理论、指挥作战、制造或改进兵器、军事工程等领域,都有建树,从《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可以看到戚继光的军事能力之全面。
第三,在指挥作战上,努尔哈赤胜多败少,但戚继光近乎一生不败,唯一可能的失败,是因为初次接收“老爷兵”,经过他练兵之后,戚继光没有败过。而且,努尔哈赤野战行,但攻城不行,主要靠汉奸内应,戚继光几乎可以应对任何类型的敌军,从南打到北。
不过,以上这种对比,总归有些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努尔哈赤和戚继光有没有交过手呢?历史上还真交过手,不过当时戚继光已经去世30多年,戚家军和八旗打了一仗,这就是浑河血战。
1621年,由于努尔哈赤围困沈阳,所以3000戚家军(浙兵)和4000四川白杆兵赶去支援。但在半途之中,努尔哈赤依靠汉奸内应攻破沈阳,这时明军这支部队毫不畏惧,决定继续前行。于是,双方就爆发了一场血战。
关于这一战,史书上记载的非常少,明军数量总共7000人,但努尔哈赤的八旗多少,无论汉满文档里都没有记载,只是一句模糊的“数万”。考虑到努尔哈赤集重兵围困沈阳,加之围攻明军过程中,努尔哈赤还曾增兵,所以估计不下于4万。
对明军而言,还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地方,就在于4000川军,和3000浙兵,分立于浑河两岸,被努尔哈赤分别重兵包围。
按理说,如果努尔哈赤真如金庸所说的超级天才和用兵如神,那么对付戚继光死后30年的戚家军(真正戚家军士兵早已死去或退役),根本不算什么难事才对,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
关于努尔哈赤和川军决战,史书零星记载是“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后继骑兵也被打得“纷纷坠马”,骑兵不敌,努尔哈赤急以“后军往助”,最终八旗多个将领被擒杀。后来,汉奸李永芳运来沈阳大炮轰击,才击败了川军。
而不比川军差,甚至更厉害的浙兵,让努尔哈赤更为头疼。由于击败了川军,所以努尔哈赤集中全部兵力围攻3000浙兵,但史书记载,努尔哈赤损失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等10多个战将。由于没有援军,所以浙军在弹尽粮绝之后,义无反顾的反攻后金,最终全军覆没。
这里提一句,辽东败局和东林党人关系重大,熊廷弼去职之后,袁应泰、王化贞都是东林党人,尤其是袁应泰,之前举措失当给努尔哈赤找到机会,后面对努尔哈赤围困戚家军和川军,竟然被吓破了胆子,不敢派兵相救。否则,明朝在辽东可能就是另一个局面了。
通过浑河血战可以看到,说努尔哈赤军事能力是“成吉思汗之后全世界最天才的军事家”,的确吹嘘过头了。连戚继光死后30多年的戚家军,都能逼的努尔哈赤如此狼狈,如果戚继光在世,努尔哈赤会怎样?
而且,除了戚继光,明朝还有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俞大猷等军事天才,他们都比努尔哈赤差吗?
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
其实,对于努尔哈赤的军事能力,《南明史》作者顾诚有过上述评说。如果可以这么肆无忌惮的屠杀作战,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成为金庸嘴里的军事天才,然而一旦这么做,其实就是抛弃了最基本的人性,变成了野兽。
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因为有人性和道德约束,如果没了这一约束,那么和野兽有何区别?总不能,我们夸一头野兽的军事才能独步天下吧,如此我们和野兽又有何区别?在盛赞努尔哈赤等人功绩之时,别忘了他们身后倒下的那些无辜者们的尸山血海。将一个病态的追求杀戮的人捧为英雄,那么一定是三观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