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用心还原楚方言

本周,我的散文集《留住乡愁》就要付印了。即使是到最后的关头,还是像猫头鹰用那发亮的眼睛捕食田鼠一样,发现一些小的错漏,及时得以修改,不至于给读者留下“吃苍蝇”的感觉。

昨天早上,微信公众号发出了系列散文之一的《浠水人打亲客》,就不断收到了网上朋友们友好地提醒。相对可靠的说法是: 打亲家(ga),而不是打亲客。于是,我赶紧通知照排人员,请及时替换掉。

《留住乡愁》的修改页面。

浠水人的口音很特别,有学者研究,据说属于江淮方言区。亲家,要读成“庆嘎”,有的人读成“亲客”,反正就是那个音儿。特别是字,家婆家爹,浠水人要读成“嘎婆嘎爹”。这个伢儿野,看不“家”(野性),这话也常说。

很多浠水方言,要还原成笔下的有生命力的文字,你还真得用心推敲。这次系统的散文写作,我使尽浑身气力和学术手段,尽可能复原我们浠水人世世代代的方言,至今还在发挥巨大影响的口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黄河教授专著。

今天的这篇小文章,我就以散文集《留住乡愁》的写作来举例说明,不一定对,但是至少我在努力研究,并且用心整理过,也欢迎浠水人或者研究语言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吧。

不服周——口语,不服气,有写为”不服邹”的。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不服周朝的统治。南方的楚文化和北方的周文化,形成了两座高峰,双峰并峙。楚文明,作为后方优势的南方文明,其强大的内生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有“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楚王问鼎”  “楚虽三户 亡琴必楚”等典故。

浠水籍学者、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教师周少波博士的课堂板书。学过《高等数学》的你,还看得懂吗?

栲子——还可以写作”竹字头”,下面一个“考”字。什么叫栲子,就是比米筛子大,而且深,下面还没有网眼的容器,装米面等东西的用具。如果是用藤条等编制的,就是这个木字旁,加上考试的“考”。如果是竹子编制的,就是竹子头,下面加个“考”。两个字,新华字典中都有,只是前者用得多,后者用得较少。因为浠水农家,主要是用竹子做的栲子,所以我在书中用竹字头的“考”(这个电脑居然打不出来?)。

晒腔、腔——就是用来晒粮食或者食物等东西的一种大的竹器。我反复考虑,这种浠水农家的日常东西,天天可以看见,团摸摸的,不用得时候挂在墙上,用了就掇两条高的长条凳,或者两张板椅支撑起来,放在上面就可以晒东西了。

我念了半天,念热了嘴巴,后来一想,不就是装东西的容器吗?如胸腔、腹腔一样,一种盛东西的空间,“腔”字能传情达意。如果要造字的话,最好,腔字上面还加个竹字头,那就更形象了。

《留住乡愁》的三校稿,真可谓”半生心血凝成字”。

披屋——就是正屋边上的附属房屋,一般用来做牛栏屋,或者装柴草的闲屋。我也是想了半天,查《现代汉语词典》,竟然就有这个方言词语,和浠水人的表达毫厘不差,那就直接可以用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撮瓢——就是能够把粮食等散放的东西归堆,并且能装起来,转移到别处的一种工具,可以是铁皮做的,也可以是木头挖的,还可以用老葫芦一剖为二的。因为浠水方言念为“绰”(chuo),  就是把东西归一起的动作,在普通话中就是"撮"(cuo),两者在读音上差别较大,但是意思是一致的。

撮事揽干——就是主动大包大揽的意思,类似于成语”越俎代庖”的意思。浠水人如果抱怨说:哪个叫你撮事揽干呢?往往是事情办得不好,事后推卸责任,或者不想承担责任的人说的话。如果写成撮事懒干,那就不对了,音是准的,意思就不符合了。

送中国三峡出版社照拍前的《留住乡愁》手稿,像个黄毛丫头,还没有梳妆打扮呢。

亡事钱——就是冥币。浠水人口头上说叫“王子钱”,我也是反复琢磨。既然是为亡故的人送的钱,那就是有“亡”的含义在其中。浠水人一般从当地有影响的寺庙中购买回来。

我老家所在地方,有个佛事兴盛的龙兴庵,至今还在“发行”雕版印刷红颜色的亡事钱。用个形象的说法,龙兴庵那就是地府的造币厂,方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购买,说是比商店印刷的管用好用,反正活人没有用过,我们也不知道怎么鉴别?估计是因为传统的雕版印刷,而且是解放前传下来的雕版,和祖先们的年代更接近一些吧。按照这个读音和意思,我就试着用“亡事钱”来还原浠水人口中的冥币和阴间世界。

打露卡——就是裸体的意思。我至今还没有搞清楚,浠水人口中的“卡”(裆部),这样写对不对?我也是翻遍字典词典,只能这样将就了,也欢迎大家探讨。浠水方言,打赤膊、打露卡,这是常说的。过去小小男孩,不穿衣服,打露卡是常见的事情。

通州运河森林公园风景。

特别是夏天,我们要跳到门口的池塘中”游泳”——浠水方言叫”洗冷水澡”,哪有什么泳衣或者泳裤呀?小男孩一律裸体,扑通扑通跳进水中。所以,浠水当地没有女孩子学游泳的,因为女孩子总不能打露卡吧?文明一些的成人,谁好意思“滴沥啷当”地下水游泳呀?于是,男人们穿一条小裤衩下水。门口池塘学会游泳,然后到湖里游、长江边游,这是浠水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进步之路……

—— 马上要出门坐地铁上班了,先写这些吧,后续我再逐步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留住古楚地浠水人的乡音,还原祖先的语言为笔下和纸上更准确的文字,那我们不就长久地留住乡愁了吗……

(0)

相关推荐

  • 国学堂--汉字解码系列 : 汉字里的“中医药文化”

    继续由汉字来学习中医药文化,上一集讲了"医药"两个字,在汉字里面还有和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就是"疾病",怎么看"疾病"二字. 01 - 疾 和 ...

  • 这是谁唱的浠水方言歌,太好听了吧!

    这是谁唱的浠水方言歌,太好听了吧!

  • “一”字头扬州方言,你听得懂吗?(兼商榷“一当”的写法)

    [往期回读] 怎样学好车    拜年 我为什么要学车    学车难吗 老赵这个人    丁中老师掼蛋略记 嘶马之恋    胡总.老赵收到巨款 一名丁中校友创业的故事 一个字的扬州话(上)    一个字 ...

  • 河南方言的生僻字

    河南方言是中原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唐代以来,历朝历代均把天地之中"洛阳"一带的方言当做通行全国的通用语,但是目前已经被北京官话所取代.河南方言意思表述贴身,读音顺口, ...

  • 【西斐话】我跟着阎老师学方言

    阎老师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风华正茂. 我跟着阎老师学方言 不少人离开生长的地方冇得几大时,在外面咬文嚼字才几天,就以为自己接触了新的文化,可以改头换面,不认可自己从小说到大的老家方言了.对于这样的人, ...

  • 《留住乡愁》 | 人在他乡,深情回望

    <留住乡愁>:游子对故乡的深情回望 文|余一梦 年前,偶然在微信群看见凡力的散文<好吃不过包面>,试着读完,不由得暗暗称奇. "最盛大的节日,最开怀的时候,没有吃到浠 ...

  • 【留住乡愁】浠水方言“打”天下(下)

    这一回,我就闲话少说,直奔主题吧.按照我的理解和朋友们的建议,我再说一些与打相关的浠水方言,诚恳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  打鸣--公鸡叫.天快亮了,鸡打鸣了,赶扫起床. 2.   打水--指家禽交配 ...

  • 【留住乡愁】浠水方言“打”天下(中)

    昨天在公众号"凡人之力"中,发了一篇文字,按照非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待浠水方言.甚至是黄冈方言中的"打"字现象,没有想到形成了共鸣共振,引得众多惯用同频率语调的浠 ...

  • 【留住乡愁 】浠水方言“打”天下(上)

    昨天早上,在公众号"凡人之力"中,发了一篇文字<用心还原楚方言>,真是万万冇想到,引得众多浠水朋友的关注,我也从留言和探讨中获得了很多教益.比如:打露卡,应该是&quo ...

  • 留住历史 留住文化 留住乡愁 拍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思考

    住久了胡同四合院是麻木的,忽然有一天我们住的胡同也写满了"拆"字,于是,我本能地拿起相机给这些曾经是我的"邻居们"作最后的留影,未曾想这一脚竟踏进了历史文化的宝 ...

  • 【光明图刊】留住乡愁 让古建筑“延年益寿”

    来源:光明图片2021-04-28 11:16 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多地不断加大对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力度,使这些古建筑.古民居重现光彩,留 ...

  • 《留住乡愁的门等村》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二十九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 ...

  • 留住乡愁的记忆 ——薛河源头的变迁

    人类逐水而居,因水而兴,大河流域历来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在枣庄市山亭区与滕州市羊庄镇连接地,有一条枣庄境内最大的清水河--薛河.它诞生于史前太古时期造山运动,流淌万年,生生不息,哺育了两岸生灵,孕育 ...

  • 【留住乡愁】方探春/白雪繁花银器美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白雪繁花银器美 作者:方探春 01 银匠是属于冶铸业之类的,与铁匠.铜匠一样,尊太上老君为祖师.吕洞宾也是金银匠的祖师.银匠,不只是打制银饰品,同时也打 ...

  • 【赣雩文艺】作者:宋建勤《留住乡愁》总第897期⑤2021年第103期⑤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留住乡愁 作者:宋建勤(青青草) 乡愁 是一扇墙 一砖一瓦 堆砌着故土的芳香 乡愁 是一捧土 一颗一粒 饱含着思念的份量 乡愁 是一盘磨 转来转去 总朝着家在的方向 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