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

这是个奇妙的悖论,当我接受自己的样子时,改变发生了。——卡尔·罗杰斯
01
大约在20世纪中期,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关于人性的理论,一种是弗洛伊德的观念,根据他的理论,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
另一种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这种观念认为,同老鼠对实验室的刺激做出反应一样,人也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其中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人以某种方式作出反应,只因现在或以前所处的环境,而不是因为人的选择。
人本主义与其他人格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假设人应该对其行为负主要责任,虽然我们有时会对环境中某些事件自动做出反应,有时也会受无意识冲动的驱使,但是几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动方向,因为我们有自由意志。
1967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这标志着人本主义理论已被众人接受。
人本流派的建立,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02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家都很喜欢的热情开朗的人,但某天你却听到有人说你有点自私,他可能不大喜欢你,你会......
我们来看下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驱,卡尔·罗杰斯的观点。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你会愿意接受这个信息,有人不喜欢你,你会考虑一下这个新的信息,然后把它纳入自我概念中,你会想自己是个好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你是完美的。
1. 心理健全的人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的态度。他把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人称之为心理健全的人。
心理健全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觉得一件事是对的,就可能会去做,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社会行为标准的要求。
很多人会困惑上大学,找工作,结婚这些人生大事儿,是听从父母的意见还是尊重自己的选择。
我们首先需要遵从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地反对父母的意见,我们应该参考父母的意见,纳入进自我概念中,做出适应性调整。
2. 自我概念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也是人对自己和环境关系的知觉和看法,它的构成主要包括个人对自己的知觉与之相关的评价。
回到上面那个例子,在你心目中,大家都很喜欢你,对你评价都很好。但事实上,有人会对你有负面评价。
当你不能做适应性调整,纳入到自我概念中,就会产生焦虑。如果这个信息对你的自我概念的中心部分构成严重的威胁,这时的焦虑就很难克服。
为了应对焦虑,人类会产生防御机制。人本主义流派是如何解释防御机制的产生呢?
罗杰斯指出,人们是在意识之下的某一水平接收与其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因为我们并不是在意识层面上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不一致,所以罗杰斯称之为“潜知觉”而不是知觉。(这点类似于弗洛伊德的观点)
如果这个信息并不是很有威胁,他就会进入意识层。但是它若跟自我概念相抵触,我们就会使用各种防御机制,阻止这个信息进入意识层,以此来对付焦虑。
普遍的防御机制,例如:歪曲(你会说服自己,对方本就是个很无理的人),甚至是否认(拒绝承认,认为对方说的根本不是自己)。
歪曲和否认可以在短时期内有效地降低焦虑,但这种将焦虑的缓解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每一次使用防御机制,都会使我们离真实生活越来越远,严重时有人会把现实和幻想混淆在一起。
比如:一个智商平平的人非说自己是天才,而这一点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说明。
03
为什么有的人难以接受与自我概念不协调的信息呢?比如别人提到自己的缺点。
罗斯福说,大多数人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有条件积极关注下,他所接收到的信息是,当他满足父母期望,或者说是表现好的时候,父母才会爱你;当父母对他的行为不满意时,父母就会收回自己的爱。
为了获得父母的爱,他习惯了抛弃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愿望,拒绝缺点和错误,只接受父母赞许的那部分自我。当他越来越不了解自己时,心理就会不健全。
你是否想起那被你送给亲戚的心爱玩具,即使心中再大的不舍也没能抵过父母眼中的赞许,最后得来一句“我家孩子最大方了。”
(我的感受并不重要,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同,为了表现得大度,即使是最心爱的东西也要送出去;如果不这么做,我就错了,得不到父母得认可)
成年后的他继续这个模式,他会把重要他人的赞许、爱和支持的那部分内容纳入自我概念。其实每个人身上还有另外一部分,不被赞许和可能被反对,他不会选择接纳和表达,而是否认或者歪曲,其目的就是为了把这部分从自我概念中剔除出去。
失去与真实情感的联系,心理就会更加不健全。
工作中、亲密关系中,为了获得对方的认可,即使对方的做法越过了自己边界,让自己很难受,也不敢说不,只能不断否定自己。
如何才能做到自我接纳呢?(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罗杰斯认为,父母需要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尽管孩子的有些行为,父母不赞成。但父母是爱他们、接受他们的。
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就不再隐藏那部分可能被撤回爱的自我。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
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但如果孩子不同意,不要去批评孩子的做法。尊重孩子的选择,表示理解。
孩子也会开始思考,原来不分享也是可以的,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原来我可以自己玩玩具,也可以和小朋友分享玩具。
罗杰斯指出,家长或者咨询师可以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帮助孩子或者来访者摆脱自我否定。
人本主义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关注了人格的积极方面,他在心理治疗和职业满意度方面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