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亭 (河北省香河县籍针灸专家)

  • 王乐亭,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卿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医学会,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

  • 中文名  王乐亭

  • 出生地   河北省香河县

  • 出生日期  1895年

  • 逝世日期   1984年

  • 职业    针灸专家

王乐亭幼时,在京东某农村拜私塾先生乔书阁老师学习汉语。因攻读十分勤奋,遂深得乔师的喜欢。乔之祖父为清代当地的典狱官,曾得一南方犯人的祖传秘法,用六寸针透刺双侧曲池至臂臑穴治疗淋巴结核。然而此秘法却在乔氏家族中白白传了三代,未曾有人付诸实施。乔先生便把它传授给了令他十分喜爱的王乐亭。时值乔氏在京城某首饰楼工作的亲友返里省亲,因患颈淋巴结核数年而屡治未效,闲暇之中曾向乔氏吐诉病患之苦。乔氏遂嘱其亲友返京打制六寸银针一对,准备治疗。乔先生把祖传的针灸秘法悉心口授给当时对医学一无所知的王乐亭,由他用六寸银针给患者治病。针过几次之后,竟奏奇效。患者为答谢乔氏师徒,就将一对银针送给他们。王乐亭就这样拿着一对六寸银针,蹋上了“针灸行道”的征途。

初学时兴趣比较浓厚,来诊者一律免费接待,义务治疗。由于疗效明显,所以远近数十里乡亲俚友,凡患“鼠疮脖子”(即瘰疬)者均来求治,这样王乐亭考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916年王乐亭考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读了两年大学,他感到毕业后仍无出路,而六寸银针反而会为病人解除痛苦。于是他依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大学的想法,拜四川针灸名医陈肃卿为师,正式踏上学习针灸的路程。他感到六寸银针仅能治疗一种病症,而系统学习针灸的理论和经验,才能治疗多种疾病。他的针灸老师陈肃卿是祖传针灸的第二代,其父陈丹仙(人们尊称为“陈半仙”)针灸技艺高超,誉满北京城。传到陈肃卿时,因其针、药并施,技术更加全面,这使王乐亭的眼界大开,学识与技术日益增进。

1929年,王乐亭老医生正式考取针灸“医师执照”,并取得独立开业的许可证。他的主考官是当时名针灸医师孙祥麟,对他甚为赏识。在王氏登门答谢时,发现孙氏所用针具皆为金针,对王启发很大。因为他在读书时曾多次读到“以金制针更佳”,但从未见过真正的金针。随即到某金店打制一套金针(包括各种型号的毫针与六寸金针)。从此以后,王乐亭老医生开始使用金针,为广大的民众医治疾苦,而且逐渐地获得了“金针王乐亭”的称誉。于是民间流传有“南有陆瘦燕,北有王乐亭”之美誉。

王乐亭医生,热爱针灸事业,为了使针灸技艺精益求精,更有效地为更广大的患者解除病痛,不懈地研读多种医书,从《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到解放后国内各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编著的针灸学讲义、书籍等,种类繁多,不及备述。王乐亭医生自认他受益最多的书是《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对于《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宗金鉴》、《东医宝鉴》、《经穴纂要》、《经脉图考》、《十四经发挥》等均精心研读,博取众家之长,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体系。1956年王乐亭除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之外,还曾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理事、《中医杂志》编委等。他以“金针”起家,通读经典,精于临床,学风正直。他提出的“手足十二针”、“五脏俞加膈俞”、“督脉十三针”、“老十针”等针灸组方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代针灸处方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目前仍被广泛应用,极具研究价值。他对针刺技法的注重、对透穴的运用等都成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学术特色的组成部分。王乐亭教授虽已故去,但他对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和北京针灸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却有口皆碑,真正实现了王老自己的愿望: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

总结评价

王老的临床经验概括来讲可以总结为以下6点:

1、整体观念 贯穿始末 王乐亭先生提出的“五脏俞加膈俞”的配穴方法即是运用整体观念的生动说明。

2、辨虚实,补泻分明 王乐亭先生结合前贤所述与几十年的临床研究,将补泻手法归纳为“随济迎夺,进插退提”,即按照各经的循行方向而行补泻手法。顺经捻针为补,逆经捻针为泻。王乐亭教授主张严格按照十四经的起止和循行方向,以及阴升阳降的道理,进行补泻,配合轻、中、重度刺激量形成了简单易行而卓有成效的补泻手法,而不推崇其他特殊的针法。针灸组穴方面也可以反应王老对补虚与泻实的重视,《医学发明》一书中有十全大补汤一方,由八珍汤加黄芪、肉桂组成,补益气血,王老一贯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临床的应用,仿效此方而拟定针灸学的十全大补方。

3、治未病,以防为本 王老在以胃为先的前提下,重视治未病,以防为本,提出“老十针”有病可治、无病可防之说。将“老十针”用于体虚或病后的预防治疗,以及慢性病的善后调理,“脾旺不受邪”,实脾胃者,百病可防,体现了王老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

4、治其本,以胃为先 中医治疗中强调“治病必求其本”,王乐亭教授提出了“治其本,以胃为先”的观点。《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脾为土脏,灌溉四旁,主运化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脾胃主一身之气机,脾升胃降,升降平衡一身之气机才可正常运行。明戴思恭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法天地,生万物,…五脏六腑皆禀之以为主,荣卫天真皆有谷气以充大。”脾气升发向上,则元气才能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根据《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的方义,王老先生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著名的“老十针”针灸处方与之相应。

5、重经络辨证,推陈出新 王乐亭先生重视八纲辨证的同时,更充分利用了对于经络知识的深刻理解,将经络辨证与之相结合,使治疗上更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素问痿论》云“治痿独取阳明”,故临床治疗瘫痿病证时,多取阳明经穴为主。王乐亭老医生在开始治疗瘫痿时也遵古训,选用上述经穴,但是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于是开始探求新的治疗思路。他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督一身之阳,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皆为阳气所主。如果阳气不能上升下达,则阴血郁闭,筋脉失荣,故痿弱不用。况且督脉与任脉相通,一阴一阳,相互协调。所以治督可使阳气畅达,阴阳气血调和,以期阳生阴长,恢复肢体功能活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治痿独取督脉,并制定了督脉十三针处方: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用补法可补益阳气、强筋壮骨、补髓益脑;用泻法可抑阳清热、疏通经气、调理气机。 对于中风的治疗,他首先重视经气的通顺,认为经气舒畅则血脉得以流通,血脉流通则筋肉得养,关节滑利。进而提出中风十三治法,即牵正刺法、牵正透法、手足十二针法、纠偏法、十二透刺法、开闭醒神法、回阳固脱法、督脉十三针法、治背俞法、老十针法、治任脉法、治六腑俞法、刺募法。中风十三治法中,起着通经活络作用的常用配穴是“手足十二针”(双侧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和十二透刺法(肩髃透臂臑、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阳池透大陵、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申脉、太冲透涌泉)。“手足十二针”是从五输穴中精选出来的,以阳经为主,阴阳相配,是中风的首选方,适用面广,可用于身体虚弱的患者。而透刺法,针感强,刺激大,对病程日久,病情顽固或兼有关节拘挛者可用,但有伤正气之弊,所以虚实补泻一定要掌握好。对于体质比较虚弱或为虚证时,应当在进针之后首先使之得气,然后再透刺到达对侧穴位;如果体壮证实则可进针直达对侧穴位,再候气、得气施行补泻手法。

针灸治疗时,若辨证已明,治法已定,配穴处方至为关键。王乐亭将配方原则概括为以下三点,即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注重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注重循经为主、证因标本相结合。他取穴要求非常严格,力求精确。当部位确定后,即以左手拇指指甲于腧穴的正中掐一“十”字,交叉的中心正对腧穴的中心,然后轻轻按压。他始终坚持双手配合进针,反对单手进针,尤其重视左手的配合作用。他认为双手配合,用力适宜,持针稳妥,刺穴准确,不会左右摇摆或上下移位,患者一般都感觉不到疼痛。他对病人体贴入微,施术时态度端庄,操作谨慎,确有“握虎擒龙之感”。

6、调气血,异病同治 王老认为阴阳失衡是机体病理的实质,阳盛则阳病,阴盛则阳病,针灸的功效就在于调整机体阴阳,以达到阴平阳秘。而人体的阴阳平衡的维持,是依靠脏腑气血功能的平衡来实现的,针灸通过调理气血来调整五脏功能,“老十针”的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共同的道理在于“老十针”能够调理中焦脾胃,以调理气血之故,人以气血为本,气血不和则为病,气血调和则诸病可愈。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上述内容祥见〈名院名科老专家经验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名老中医集〉)

王乐亭一生中培养出大量针灸门人,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下一代针灸事业的接班人,如韩福如、耿永明、于汇川、钮韵铎、王立山等。

金针消瘰 曲池透臂臑

已故北京针灸名家王乐亭以善用6寸金针治病著称,有“金针大王”之美誉。其关门弟子钮韵铎根据王乐亭教授从医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并系统地观察了200名患者,证实用金针刺曲池透臂臑治疗瘰疬,疗效肯定。
    淋巴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颈项,因其形状累累如珠,故以瘰疬名之;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其实,淋巴结核不仅仅发生在颈项部,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发病,如腋下、胸骨上凹、腹股沟、肠系膜等部位。现在结核病有死灰复燃之趋势,针灸治疗淋巴结核的方法仍有用武之地。
一针担三穴
    金针刺曲池透臂臑的治疗作用,并非能用取穴的局部效应来完全解释。历代有关针灸的文献关于针刺曲池、臂臑治疗瘰疬的记载不多。《类经图翼》中记载针刺“曲池……主治瘰疬、喉痹、不能言……”针刺“臂臑主治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五里主治……寒热瘰疬”。《百证赋》中说:针刺臂臑“兼五里,能愈瘰疬”。可见针刺曲池、臂臑能治瘰疬有一定的理论根据,而且采取透刺的手法,一针可担曲池、五里、臂臑三穴,都有主治瘰疬的功能。
    王乐亭教授的临证体会是:曲池、五里、臂臑穴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而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行于上肢外侧,经肩胛颈侧鼻旁,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针刺之,能气血流行、疏通、化散。
    另外,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故针之能间接调理肺气;肺主气,功在散精输布,如同雨露之溉。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所以针刺曲池透臂臑旨在肺经、大肠经同调,有宣气行血、疏通经络、逐瘀散结、化腐生肌之功;其之所以能够治疗瘰疬,完全是从调整机体的整体和脏腑气血功能入手,并依靠其经脉之所过而治之。于针灸对肠系膜淋巴结核的治疗有效果,也是由于肺经可以“下络大肠”之故。
进针有讲究
    施术时,患者取坐姿,肘关节与肩相平,呈90度角屈曲;医生先指切患者曲池穴,然后局部消毒,取6寸金针,针尖呈向心性45度角斜刺入穴,然后退针尖皮下,再卧倒针体向臂臑穴方向沿皮透刺,针身全部刺入体内,仅留针柄于皮外,最后用指甲由针体向针尾刮针柄9次,完成操作,出针。(钮雪松)

(0)

相关推荐

  • 金针——曲池透臂臑,治疗瘰疬的秘密

    古派巨灵针灸,尊崇<黄帝内经><难经>等古中医经典 如果大家有看到王乐亭老师的金针,一定会印象很深刻,金针又粗又长,长大概20公分左右.治疗瘰疬效果非常好,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吗? ...

  • 金针王乐亭常用针灸方

    王乐亭擅长以金针医病,所以在群众之中素有"金针王乐亭"之美誉.1956年王乐亭除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之外,还曾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 ...

  • 王乐亭:腰痛针灸辨证与处方

    专家简介 王乐亭(1895-1984),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q ...

  • 【针方】王乐亭:腰痛针灸辨证与处方

    专家简介 王乐亭(1895-1984),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q ...

  • 针灸名家——金针王乐亭常用9大针灸处方

    王乐亭简介:王乐亭(1896-1984),男,河北省香河县人,现代针灸学家.自幼喜爱针灸,从师针灸名医陈肃卿先生,1929年悬壶应诊,从事针灸临床50余年,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教授王氏在临证时 ...

  • 金针王乐亭常用九大针灸处方

    导读:看似平常的穴位,在王乐亭老这里稍加一组合,临床疗效就出来了.像我们熟知的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穴,经王老配伍,并组成相应的方子,加之手法独到,效果就有了.文中提到的老十针.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 ...

  • 二、著名针灸专家王乐亭

    王乐亭,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 他提出的&quo ...

  • 金针王乐亭丨常用9大针灸处方

    导读:看似平常的穴位,在王乐亭老这里稍加一组合,临床疗效就出来了.像我们熟知的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穴,经王老配伍,并组成相应的方子,加之手法独到,效果就有了.文中提到的老十针.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 ...

  • 金针王乐亭丨常用9大针灸处方(超干货收藏)

    导读:看似平常的穴位,在王乐亭老这里稍加一组合,临床疗效就出来了.像我们熟知的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穴,经王老配伍,并组成相应的方子,加之手法独到,效果就有了.文中提到的老十针.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 ...

  • 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老十针……王乐亭常用针灸方分享!

    王乐亭擅长以金针医病,所以在群众之中素有"金针王乐亭"之美誉.1956年王乐亭除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之外,还曾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 ...

  • 王乐亭常用针灸方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灸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