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的一些理论常识〔4〕

太极拳盘架子的法则

练套路拳式的要点太极拳的成套拳式,在习惯上,叫做“架子”。盘架子就是打拳的意思。由 于太极拳是一种“重意不重形”的武术,不但流传下来的式子有好几种,而且同种式子,由同一位老师传授,到造诣较深的时候,各个人也不会在式子的“神 似”上或者“形似”上完全一致。这同学习书法一样,初学时,对于任何字体总是力求形似,到后来有了形似的底子再根据自己的心得和爱好专在神似上求发展,日久自然要变样了。盘架子也是如此。

此外,太极拳的架子,还可以根据学拳人自己身体的强弱或者要求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因此,任何一种架子都可以分作大中小三种姿势来练:大架子可以往小里练,也可以把架子练得更大些;小架子可以往大里练,也可以把架子练得更小些,《十三势行功心解》里说:“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盘架子也不能例外。但架子的大小与运动量的大小有关,架子较大运动量也较大,架子较小运动量也较小,故上面所说的“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对身体较弱的练拳人来说,是并不相宜的,在初学时,务须量力而行,不可勉强盘架子,架子本来也是一种练习技击的手段,所以在某些书里提到拳式上的用法,方法下的两个产物,如果在意太极的技击功夫和健身效果,原是意识上把每一个动作都看做技击方法,当然可以增进技击功夫,但同时也并不会减低它的健身效果,如果意识专注于健身方面,自然可以得到更显著或者更充分的健身效果,但在无形中也有培养技击基础的作用,只不过在没有研究技击方法以前,并不是人人都能运用这种基础。

练套路拳式的三个阶段

一、

初学入⻔的法则初学太极拳者,无论先前有没有练过其他武术,在最初的阶段里,最好不要把太极拳的种种要点一下子都吸收到各个拳式或者整套架子里去,免得顾此失彼反而收获不大,所以这里只是提出下面四个要点,作为盘架子的初期法则:

1.轻

拳论中所说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是太极拳已经练熟以后的标准, 初学者应当先从“轻”字入⻔,不必急于求“灵”。根据经验,凡是练过其他武术者,虽然身手比较灵活,但因为在动作上已经用惯大力,大多是灵有余而轻不足;至于从来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也多半是学灵容易而学轻较难。须知太极拳的练法,主要是从精神上去养成感觉灵敏,并不是专从动作上去追求身手灵 活。前者用力少而后者用力多。用力过大对敏感有一定影响(例如两臂相击,用力握拳,可以减少痛感)。因此,在初学时,应当先在用力越少越好,轻字上多下功夫,不妨把动作的灵活放在次要地位,等到轻字有了基础再去练灵字,决不嫌晩。拳论中所说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度敏感,虽然不是完全从轻字中得来,但轻字是练成这种灵敏功夫的入⻔阶梯。同时还应当知道,练好轻动作只是为以后练功打下基础(不要把基础当做目的),一则可以在动作的轻重上,减少注意而听任自然,二则在兼练沉着功夫的时候也不致妄动拙劲而误入歧途。

2.慢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动作要慢,但是不是越慢越好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个问题。在拳论里既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又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可⻅太极拳并不是只要慢而不要快。《十三势行功心解》里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滞重之虞,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也可证明太极拳是要求灵活而反对滞重的。虽然在行功心解的后段另有“运劲如抽丝”一语,可以作为动作要慢的根据,但原意是教人用劲要同抽丝一般的绵绵不绝,不可用又脆又快的断劲;如果作为越慢越好来解释,与上面所引的几句话就无法相通了。

根据我的体会:太极拳的动作应当比一般武术都慢,那是毫无疑义的,尤其在初学的阶段,更须刻意求慢,也可以说是越慢越好。这样的练法,一则对于体弱的人更为相宜;二则可以避免动作草率而影响姿式的正确;三则在初练时先养成了慢动作的习惯,日后愈练愈灵活,仍可在动作上保持一定的慢速度,不致越练越快而违反原则。可⻅慢同轻一样都是基础功夫,在基础上应当建筑一些什么东⻄, 那当然是另一回事了。

至于造诣较深者专练动中求静的功夫时,动作虽然应当由灵活而归于淳朴,但在速度上仍可根据各人习惯不必刻意求慢,因为此时的意识只在求静而不在求慢,与初练时的求慢而慢,也是不一样的。

3.圆

在太极拳里,任何一个动作,都要走弧线,不许走直线,即使到了功夫很深的时候,还是非走弧线不可。不过在初练时,要求姿式开展,同时在动作上又要刻意求慢,所以有必要把弧线走得更为圆大,以适应姿势和动作的要求。日后功夫较深,姿势逐渐紧凑,弧线相应缩短,当然也不需要把圆圈走得太大了。但在线路上,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动作,还是应当保持固有的弧线,不可改变。目前有些教师为了便利初学起⻅,把每一个式子都拆成较多的小动作,以致在整个动作上看不出弧线来,须知这只是一种教授方法,并不意味着太极拳的动作可以不走弧线。因此,在这种教法下学会拳套以后,仍须把拆开的动作联合起来,改成弧线动作,进行练习,以抹去各个动作间的断续痕迹(即是拳论中所说的“无使有断续处”),方可在学习上告一段落。圆形动作虽然并不难做,但要做的很自然、很适当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与全身动作都有密切关系,不可能很快就练到这种境地。所以对于初学者只要求在手的动作上率先养成走弧线的习惯,日后全身动作相互配合,自然能把圆形动作做得更为圆满。太极拳讲究“动中有静 静转变和相互循环,则是以圆形动作作阶梯,可⻅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希望初学太极拳者,一开始就在圆字上认真下功夫,去体会它的作用“静中有动”,动不要只在形式上刻意模仿。

4.匀

是动作上的速度问题,第三点圆是动作上的线路问题,现在在第四点里还要提出一个动作的匀度问题。所谓动作的匀度,就是手的动作,不论速度较快或者较慢,都应当用相应的“等速运动”去完成它的动作过程。例如我们平时一出手,很快就从起点伸到了终点,由于动作过程需时极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掌握它的“等 速运动”。但太极拳是走慢动作的,在初学时即使很注意,我们在动作的过程中还是很容易发生快慢不匀的毛病,或者在每一个式子里动作有快有慢,或者在整套架子里,前后快慢参差不⻬。前面已经说过,练太极拳应当用意识去支配动作 但是这一法则,一般说来是较难掌握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在动作的匀度上去运用我们的意识,为日后进一步掌握这个法则打下有利基础。练习匀度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每次出手应当把动作的过程看作是各个“点”相接而成(即如虚线......的样子,不要把它看作只有起止两点的一条实线,这样,就能够使我们的动作在无形中有按“点”进行的意味,久练之后,养成习惯,手的动作也自然能够在任何速度上都不会失去应有的匀度了。当然,在功夫较深的时候,我们的动作还要讲究虚实变化,虽然在动作的快慢上并不要求严格一致,但在出手上,不论动作快慢,仍须保持适当的等速运动(即按“点”进行),否则,就是违反 了“运劲如抽丝”的要求,而且在动作上还要发生浮滑的毛病。

以上四点,都与太极拳的基础有关,所以列为第一阶段的练习法则。但各人的情况不同,仍可由各人自己斟酌,分点进行,不一定要四点同时贯彻。不过在没有打下基础以前,最好不要开始第二阶段的练习,因为循序渐进的练习可以获得更大的效果。

二、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法则在上一阶段里,提到在练习时,做每一动作都应注意轻、慢、圆、匀四个要点, 主要是为了打好基础,这对盘架子来说,还只能算作准备功夫。根据经验,这种准备功夫越是练得好的,也往往会在动作上显得格外拘谨,这是必经的阶段,不可嫌它呆板而看作毛病。同时,也正因为这样,还有必要在第二阶段里提出另外几个要点,作为练习的进一步目标。如果说,我们在第一阶段里对动作的要求要 做到“端正”,那么在第二阶段里就应当练得“流利”。须知在动作“端正”的基础上加了“流利”,对任何一个动作都不会失掉规矩,但如果先练“流利”,后练端正”,在成就上就难免事倍功半。

下面就是本阶段的四个要点

1.灵活

首先,太极拳以慢动作为基础,它所要求的灵活,不但在动作上有一定的限度,即在精神上也要注意含蓄,不可尽情暴露以显示过度的灵活。其次,太极拳虽然以敏感为重,但在本阶段里,还应当先从动作的形象上去求得灵活,如把灵 活与敏感并为一谈,对初学者来说,反而要无所适从。

因此,这里只要求初学者注意下面三点:

(1)如果原来的架子已经练得够开展了,就应当酌量收小一些使与紧凑的要求相符合;

(2)在速度上,不要再刻意求慢,应当使手的动作比较 自由或者稍稍放快;

(3)动作时,不要只动四肢不动腰肢,而且要使腰肢居于支配地位(即拳论所谓主宰于腰)。换句话说,就是用腰的动作去带动手足的动作,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希望特别注意。

初学者根据上述三点进行练习,在与原来的拘谨不相抵触的情况下,得到很自然的调和,就可以符合太极拳需要的灵活了。

2.松静

简单说来,这一要点,就是全身处处放松毫无牵掣的意思。它与上面所说的 轻和灵当然有密切关系。初学者也有一开头就从松字上去下功夫的,虽然并不矛盾,不过仅仅为了求轻灵而先去求松静,未免把松静的作用看小了;而且在初学时先练“松”,过分强化了松的作用,也会因为动作的太轻松而影响了动作的慢速度,甚至流入浮滑,所以初学者还是按部就班的好。 在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往往有这种现象,越是不想用力,手脚就越发僵,索性随它去,反倒自然得多。这是情绪紧张不紧张的问题,只要情绪不紧张,自然能把肌肉放松,《十三势行功心解》里所说的“神舒”、“体静”,就指出了这里面 的因果关系。

至于练习松静的方法,首先应当在情绪上做到放任自然,其次,在身体上也不但要松颈松腰,而且,全身处处都应放松,使之互相配合,毫无牵掣方能符合松静的要求,发挥松静的作用。须知太极拳的动作,并不是只停留在轻灵二字上,必须进一步走入沉着阶段,方能在不断的运用中,提高气沉丹田的主要功夫。所谓沉着,也并不是单单在动作上多加一些力量,主要在通过全身松静以求得动作上的自然沉重。根据上面的道理,可⻅松静的作用主要在求得沉着不是在求得轻灵,所以我把它放在轻灵以后来讲。关于全身都要松静一点,也曾 有人说过腹部不妨紧张的话,根据“气沉丹田”来看是对的,不过拳论中还有“气 宜鼓荡”一语,可⻅在动作时腹部应当有紧有松,并不是一直紧张的。 这里所提出的完整二字,不过是一般的要求,只希望在动作的形象方面做到

3.完整

完整一体,至于呼吸方面和意识方面的内部配合,不妨留到下一阶段再去练习在初学时,我们对于慢动作大多很为重视,但在刻意求慢的偏重下,往往不能兼顾到动作的完整性。即使练拳已经多年,也有人在盘架子时,仍难免有手和脚快慢不一的地方。最显著的,如脚已落步而手还在慢慢地运动,看起来总是慢有余而完整不足。这与《太极拳论》中所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上文 还有“形于手指”各句应当合起来看)和《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要求,都是不相符合的。另外,《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说的“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也暗示着手与脚的动作应当快慢相称的意思。 因此,我们在本阶段里,必须在形象上尽可能地做到手和脚的同起同止,以符合完整一气的要求。

4.连贯

在初学时,不可为了追求连贯而把动作的速度随意改快。须知连贯与圆动作最有关系,如果在速度上不加控制,难免不发生过于圆活的毛病,反而要影响其他要点。

(0)

相关推荐

  • 马云的太极,练到这个水平了吗?

    就在刚刚,我打了两遍太极拳,第一遍,架子比较高,没什么反应,打完略微有点热,但一点没吃力的感觉,太极拳断断续续的打了十几年了,行云流畅,理所应当.但第二遍的时候,我把架子放低了半米,打完浑身是汗,略有 ...

  • 太极拳的科学理论,太极拳为什么要转圈圈?太极拳如何“打人”?

    创亚特涛关注昨天14:51世间技击之法,最神奇的莫过于中国武术,而中国武术里,最神秘的又莫过于太极拳.长久以来围绕太极拳的最多问题就是"太极拳真的有那么神吗?""那么慢真 ...

  • 初学太极拳的三大调息方法

    崆峒养生汇2020-02-17 12:35:25 太极拳是拳术中的内家拳,其与外家拳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科学,简单易学,不以技击为目的,可延年益寿. 太极拳属于内家功夫,功法上属于动气功 ...

  • 这些电泳涂料的理论常识,您了解吗?

    摘要:什么是电泳技术?什么是电泳涂料?电泳涂料怎么分类? 电泳技术名词解释: 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

  • 初学太极拳不会用腰?这四点一定能帮到你

    腰位于人体躯干的中部,是人体的重要枢纽.人们在生活劳动中,无论是举.顶.推.拉,还是各种复杂动作变换之时无一不是依靠腰的中坚作用.例如:举重运动员即使腿上有千斤力,如果没有很好的腰功作支撑,也难以创出 ...

  • 初学太极拳最大的障碍原来是这个,大家切忌!

    初学太极拳最大的障碍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太极拳好比是爬悬崖,初始阶段是最难的,但是只要爬到崖顶,后面几乎就是一马平川.又好像是种果树,不可能今天下种,明天就发芽,后天就结果,必须得几年如一日的浇水 ...

  • 此篇文章很好,推荐给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对学拳很有帮助

    太极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具有技击健身.修心养生的功效, 曾被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健身运动方式 "世界第一健身运动". 太极在中国是一项比较古老的运动锻炼方式,并且在现代生 ...

  • 不出圈!|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  --不 出 圈-- 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圈,即内圈.中圈.外圈.所谓三圈都是以自身的中轴为圈心的同心圆.  内圈 ...

  • 初学太极拳,如何把身上的拙力与僵劲化掉

    练太极拳,身上原有的僵劲,拙力化得越彻底,太极拳的弹性内劲就产生得越快.然而,要化掉生活习惯养成的拙力,僵劲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对的方法与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身上的僵劲化不掉,那么走起拳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