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彭艳:孤独之美
◆ ◆ ◆
文 | 彭艳
某冬夜,接到远方朋友致电。那时我得闲,常独处家中。朋友问:你孤独么?我笑答:嗯,可我很享受孤独呀!这回答,令朋友甚为不解。
朋友离异,是外强中干、善交际喜热闹之人。我深知,是朋友曲解了孤独的含义,她言及的孤独,其实是寂寞。
就字释意:孤独,是孤立无所依附;而寂寞,是孤单冷清。两者都是指与周围事物隔离的境况,但它们却有本质的区别。
人在孤独时,思想是丰盈清晰的,情感是有寄托的,有种无撼无怨的充实感;而寂寞时,情感无以所托,心声是紊乱模糊的,陷入想理还乱的挣扎,有种难以言表的折磨。故而,孤独不仅不苦,反而可以很美;而寂寞是痛苦的,谁都避之唯恐不及。
孤独时,人格与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可以让我们以优雅从容的姿态,发现自然的乐趣,采撷生活的花絮。独处听风时,或静坐一隅,或凭栏远眺,任清风沐面,观风拂云动……静息敛声中,剔尽一身铅华,不禁幽思随风,诗情满怀;独品月色时,遥对皓月当空,清辉苍茫……静谧恬淡中,抖落一身疲惫,任思绪神游,澄澈空灵油然而至。此时,你才会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心音梵唱,有更深层的理解。
孤独时,人的思维是冷静理智的。唯有此时,人才能真正与自己相处,与自己的心交流对话……此时,你可孤灯执笔,也可轻敲键盘,指随心动,将心灵的尘埃拂去,把零乱的思绪梳理,让心事沉淀成一行行美丽的文字;你可独步黄昏,于落霞的余晖中,静思已过,学会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沉沦,在孤独中丰满你的灵魂,成就你高贵的品性。
孤独,美在它独立而不消沉,能于静默中孕育辉煌。看古今中外,多少杰出的大家,无不经历深刻漫长的孤独。清代有曹雪芹,呕心沥血著“红楼”,耗尽心血十余年,他经历了多少孤独?正如他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近代有“三家”之称的鲁迅,被喻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意指他才华的卓而不群,亦指他卓绝的才情诞生于他长年的孤独;音乐家贝多芬也是孤独的,不然,他的“交响曲”,怎会有超乎凡尘的穿透力与影响力?
孤独,在众多文人骚客妙笔的演绎下,更显空灵与凄美。李白孤独时,尚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陈子昴孤独时,由衷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概叹;苏东坡在《卜算子》中写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他是把内心深处的孤独,寄情于孤鸿,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孤高之境。
孤独,既不同于寂寞,也不同于烦恼、忧伤,更不同于空虚、无聊。孤独之美,无所不在。我想,每个深刻的灵魂背后,都有一双善于捕捉它的眼睛,对它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体会与诠释。
孤独不可怕,还如此之美,我们何不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在孤独中学会感悟人生,在感悟中学会品味孤独?
注:此文已留用,2017年《槐荫文学》择期发表
作者简介
彭艳,女,现供职于云梦卫生系统。系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作家协会青年作家高研班第六届学员。业余创作散文、小说、评论等文学作品近四十万字,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文学报刊杂志。
第 十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