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朱丹溪保养阴精大法
朱丹溪为历史上的养阴派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形成了系统的保养阴精的学术思想。他的保养阴精大法主要体现在静心节欲以制君相之火、节慎饮食以顾护脾胃和慎燥热以防劫阴。
朱丹溪从《黄帝内经》中领悟到,阴气难成而易亏,人体中存在着“火易亢水易乏”的发病因素。
丹溪认为,外事时时感应于心,五志六欲七情又都统之于心,心易为物所感而妄动。心动则君火动。要使其动而不妄,保养办法是息心静虑,使心不为物欲所迁,情欲所动,“正心、收心、养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他吸收了儒家的养生观点,强调人心听命乎道心,主之以静,通过精神意识调节,理智地控制各种精神活动,使火动之中节,不违常理。
1. 静心养心,防火动伤阴
“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水主静,火主动,水火高下相召,动静相制。君火妄动,会下耗肾水,引动相火,静心养心是控制火动伤阴的重要环节。“君火不妄动,相火惟有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飞走之狂势也哉?” 丹溪这一观点与《内经》“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的养慎思想相承,说明了意识上的宁谧,精神上的清静,能够起到制火的作用,对于保养阴精十分重要。
论相火,丹溪指出,寄居于肝肾二脏,“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动贵有度,妄动则伤阴,精自走泄。相火妄动的主要原因是情欲的放纵。纵欲表现为火的亢奋,阴精的耗损。人之情欲无涯,难成易亏之阴往往不足供给,竭其本源,变乱是作。欲制约相火,不使妄动,方法是“远彼帷薄,放心乃收。”去杂念,戒嗜欲,勿耽心于声色,恣情纵欲,是控制相火妄动的根本措施。
节欲养生,避四虚之时
根据人体脏气衰旺应天地四时阴阳消长的原理,丹溪推论出顺应四时的节欲养生大法,教人避一年之虚、一月之虚、一日之虚和平素之虚。
一年之虚,即一年当中的四、五、六、十、十一月,也即丹溪说的“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气之伏,此论一年之虚耳”。
丹溪认为,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时,人之五脏六腑亦应之而衰旺。四月属巳,五月属午,为火大旺,火为肺金之夫,火旺则金衰。六月属未,为土大旺,土为水之夫,土旺则水衰。况肾水常借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故《内经》谆谆于资其化源也。古人于夏,必独宿而淡味,兢兢业业于爱护也。保养金水二脏,正嫌火土之旺尔。十月属亥,十一月属子,正火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发生升动之本。若于此时恣嗜欲以戕贼,至春升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之病。这也是对《内经》“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温”之说的发挥。
一月之虚,即上弦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之时。丹溪说:若上弦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亦为一月之虚。弦,以月相如弓而得名。上弦,为夏历每月初八、九日;下弦,为夏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在地球上看,月球在太阳之东90度时,可看见月球西边的半圆,这时的月相称上弦;月球在太阳之西90度时,可看见月球东边的半圆,这时的月相称下弦。
一日之虚,即“遇大风大雾、虹霓飞电、暴寒暴热、日月薄蚀、忧愁忿怒、惊恐悲哀、醉饱劳倦、谋虑勤动,又皆为一日之虚”。
平素之虚,为病患初退、疮痍发作阶段。
当此四虚之时,保养上就要暂远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反之,犯此四虚,会出现严重后果。
丹溪将当时多见的“春末夏初,患头痛脚软,食少体热,仲景谓春夏剧,秋冬差,而脉弦大者,正世俗所谓疰夏病”,归结为犯此四虚之故。根据临床病例分析,许多人或头昏脑涨、躁动烦热;或心悸少寐、惊惕不安;或阳兴梦遗、腰膝酸软,而现代检验指标均正常,但自觉症状明显,可归结为亚健康。究其原因,此类种种表现均与欲动损阴有关,沉溺声色,邪思淫欲,精神颓废,纳减火升,不绝其邪念,治之无功。
朱丹溪认识到的“欲”,并不限于男女之欲,还包括了温柔、声音、颜色、馨香诸动火因素。他说:“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夫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他从制约相火出发,把节制食欲放在重要的位置,他说,饮食之欲,于身尤切。因此十分注意食物的选择,以顾护脾胃。
2.脾胃畅达养生之本
丹溪指出,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也,人之所赖以为生者也。人之阴气依胃为养,保养脾胃,化源不绝,阴精方有所本。他说:“胃为水谷之海,多血多气,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气,清和则能运。”在饮食摄养上,丹溪特别强调保护脾胃的清和畅达。他在《慈幼论》中说,“若稠黏干硬,酸咸甜辣,一切鱼肉、木果、湿面,烧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养老论》说,“至于好酒、腻肉、湿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皆在所忌”,理殆在于此。
素食茹淡补养脾胃
节慎饮食对防止火动伤阴亦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安于冲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偏厚之味为安者,欲之纵火之胜也。”务求厚味,心火随起,贪于食欲,相火由生。饮食失宜,不但脾胃损伤,阴失化源,又因湿热蕴中,邪火随起,阴被暗耗。饮食之欲,不可不慎。对“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丹溪有独特的见解,云味有出于天赋的,也有出于人为的。“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之补阴之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偏厚之味,有致疾伤命之虞。”强调素食茹淡,以自然冲和之味补养脾胃清纯冲和之气。
胃肠过负致生积滞
节慎饮食是为了维护胃气的清纯冲和,其于此,丹溪提出了“倒仓”的创见。丹溪的倒仓论,是将人体的肠胃比作储藏谷物的粮仓,认为水谷五味进入体内,必先到达胃部,对胃造成影响。而人们往往被物欲所累,对可口的东西难以自制,摄入过量,胃肠负担过重,致生积滞。过量的摄食及情志所伤,都会损伤胃的消化功能,最终导致积滞、痰饮、瘀血的壅阻,而这些东西均非人体生理所必需,属于滋生疾病的邪毒。丹溪还从火热致病的观点分析,“积聚久则形质成,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臼,阻碍津液气血,薰蒸燔灼成病”。所以,必须采取“倒”的方法,清理肠胃,荡涤留毒,既减轻了胃肠的负担,又避免了火热变生百病。
3. 慎用燥热谨防劫阴
针对燥热温补时弊,丹溪慨著《局方发挥》,批评那些不揣体质盛衰及病势轻重,概用燥剂为劫湿病,用暖剂为劫虚病,唯辛热是投者。对于妇人无子,丹溪强调血少不足以摄精,欲得子者必须补其阴血,反对“轻用热剂,煎熬脏腑”,使血气沸腾,祸不旋踵。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养老论》中,以设问的形式阐发了慎燥热的主张。他结合老人生理特点,阐发说:“人身之阴难成易亏,六七十后,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几欲飞越,因天生胃气尚尔留连,又借水谷之阴,故羁糜而定耳。”《内经》曰:“肾恶燥。乌附丹剂,非燥而何?夫血少之人,若防风、半夏、苍术、香附,但是燥剂且不敢多,况乌附丹剂乎!”防风、半夏、苍术、香附性燥不宜用,好酒腻肉、湿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易滋生郁热,应当慎用。其用药、用食,用心良苦。
丹溪治疗特色之一是制火养阴。他创制了大补阴丸等养阴名方,降火补水。冉雪峰曾对大补阴丸作了注释:“阴气渐竭,燥火燔灼,烦躁身热,汗出不止,阴愈伤则热愈炽,热愈炽则阴愈伤,此际用六味等补水,水不能遂生,以生脉等保津,津不能终保,惟黄柏、知母大苦大寒,又以地黄之润沃,龟板之镇降,以急平其火,急敛其火,急镇其火,急摄其火,去一分火热,即保一分阴液。”
如今人们动辄进服名贵补品。有吃人参后,腹中胀满,不思进食;有吃了鹿茸,痔疮出血;有喝了大补酒,血压升高,彻夜难眠。这是补不得法,反生火热,损伤阴精,害了身体。防治之法,切记丹溪告诫:弃燥热,慎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