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崔氏分布与源流浅析
濮阳县崔氏分布与源流浅析
濮阳县在濮阳市所辖的五县一区中,当属人口最多历史文化最为厚重的一个县。西水坡45号龙虎大墓的成功发掘,将濮阳县历史推至六千多年前,濮阳市也因此冠以《龙乡》的称号,享誉世界。五星高城村《帝丘遗址》前期发掘刚刚结束,它曾是上古颛顼的遗都,后又成为卫国都城。春秋战国后我们崔氏族人几千年来就与这块古老的土地生息与共,见证了这方故土的荣辱与兴衰。如今濮阳大地上还有多少崔氏宗亲在这里生活呢?
2020年10月,在县财局退休老干部崔同喜的带領下,八公桥族人崔运旺、习城族人崔学军协助调查,将濮阳县崔氏族人分布情况做了一个统计,现在濮阳县共辖十九个乡镇,其中五十二个自然村有崔氏生活,共计4573人,另外,社直机关和常住人口还有1024人是我们崔姓人、正在各自岗位上工作。
[图片]
椐调查了解,52个自然村的族人多为明代洪武二年至永乐年间山西洪洞移民,也有很少村落族人为原土著居民,大规模移民的原因是元末明初战争残酷连绵不绝,战乱中黄河失修决口泛滥,原居民非死即逃,县志记载开州地面当时“丁不满千"。可见当时地有多广人有多稀,所以朱元璋开国第一件亊就是向中原地域抓紧移民,以恢复生产增强国力。
由于濮阳历朝为兵家必争之地,又处在黄河泛滥洪水肆虐之域,家谱多毁于战火和洪水,五十多年前的“文革"十年动乱,“红卫兵"的“破四旧"行为更将大部分家谱焚毁,致使今天查证濮阳崔氏源流无椐可依。但是即便查证本地崔氏源流困难重重,仍然有很多热心的族人在孜孜不倦的追寻着,最近看到一些资料,我认为与山东崔氏发源地向濮阳的扩散可能有些关联,记述下来与宗亲共享。
“杼庆事件”后崔氏的延续和扩散: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其9世孙崔杼,为齐正卿。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崔杼曾立庄公,后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椐考棠姜可能是胡状乡东郭村人),又杀庄公,立景公,任右相。左相见崔杼专权,非常气愤,但表面却假装是崔杼的知心朋友,后乘崔杼的三个儿子闹矛盾之机,指使家臣卢蒲嫳设计杀崔杼的儿子崔成、崔强,逼棠姜及崔杼先后自杀,尽灭崔氏,任相国,专齐政。崔杼的小儿子崔明当时不在家,幸免遇难,唯有崔明得脱逃奔鲁国保住崔氏一脉。崔氏因此离开了得姓之地、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齐国权力中心,这是崔氏第一次迁徙。
崔明奔鲁后是得到鲁国优待的,毕竟崔氏也是齐国名门,一般都能享受到客卿待遇。从崔杼遭受灭门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这三百多年里,崔氏在鲁国繁衍生息,耕读为生,研修经学,注重家庭教育终又成名门,秦朝崔意如被封东莱侯、汉初夏黄公崔广被称商山四皓之一就是明证。这三百多年里,崔氏应该繁衍出多个支系,崔意如被封东莱侯想来是因为长期居住山东半岛之故,而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崔广却被称鄞县(今淅江宁波)人,说明崔氏并非全以聚居,已开始迁徙四处了,因崔意如一支的成就最大人丁最旺所以天下崔氏追根溯源都追溯到崔意如。当今流行的崔氏源流普遍采用季子到意如一脉相传,给人的感觉都是单传,且近八百年仅二十七八代,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图片]
从当时的地图来看,鲁国与我们卫国是比邻而居,中间也没黄河阻隔,崔明的后代在三百多年甚至更长的岁月里,向我们卫地扩散是很有可能的。例如,山东曹县当时在鲁、宋、卫交界处,近年来曹县崔氏宗亲一直与濮阳八公桥联系,称他们的家谱记载与八公桥南街村崔氏是同一支派,而八公桥南街村在元代就有崔雄、崔璋、崔逵公在本土生活劳作。在历史长河中,家族扩散变迁速度是很快的,以八公桥南街村崔氏来说,己确凿知道的近二百年内,仅八公桥南街村族人就向西迁到了寨城村、程花园村、延津县、孟津县四个地方。若时间往前推到先祖崔雄公所处的元代,也不知还有多少族人外迁了多少地方?
以上皆本人粗浅研判和理解,有误导处还望宗亲谅解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求改进。
另外,凡书皆有序,族谱亦然。大多族谱都有一至多篇序言,多为家族有名望者执笔,也会邀请与本族有渊源的学者、名士等帮忙撰写,主要叙说本族源流,交待迁徙、发展、分布和族谱编修过程等,篇幅虽不大,却是整个族谱的总领,是了解、探询、研究家族史最直接的切入点。所以对谱序的研究也是寻支问源的捷径和最有效的手段。把征集谱序、字辈作为首要任务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实事。再以专刊形式分享崔氏宗亲,集崔氏有识之士共同解读、研判,梳理脉络,发现线索,对寻支问源也极有助益,只要各支各派打消顾虑积极响应和支持,共同参与分享和解读,文化研究和寻支问源工作必将取得重大进展!
2021.3.20崔运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