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养脾第一方!献给操心多、常失眠、总乏力的读者,略表心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正体类要》、《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抖擞精神,铺好纸墨。我又要给我的读者,写点东西了。

就在前几天,我在后台看到一位读者给我的留言。

我读完以后,心中不是滋味。

她是一位女性,六十刚出头。她唯一的女儿,远嫁大洋彼岸。

本来,一切都很美好。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彻底慌了手脚。

眼下,国外情况不容乐观。她时刻担心女儿的安全。

几乎是每一天,她时刻捧着手机,看女儿那边的疫情。白天看,晚上看,一样的新闻看好几遍。整个人像着了魔一样。

尽管女儿安慰,说在那边一切都好,一定会照顾好自己。但是她还是放心不下,以至于想起来就掉眼泪,埋怨丈夫同意女儿远嫁。

最近这几天,她压力更大了。

渐渐地,她觉得自己睡觉质量太差,多梦易醒,醒来后疲惫不堪,偶尔心悸,比以前容易受惊吓,而且面色不佳,身体消瘦。饭量本来就很少,最近更是吃不多。

她说,她的心都要给操碎了。

此人问我,这状态,该怎么办?

我告诉她,首先,充分相信孩子,他们一定有办法保护好自己。你再替人家担心,眼下也是无济于事。

其次,到医院,找中医看看,是不是舌淡,脉细弱,苔薄白。如果是的话,考虑心脾气血两虚之症。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用归脾汤的方子来加减调养。

现在,我想给我的读者朋友,好好说说这个归脾汤。它是值得科普的中医知识。

归脾汤这个配伍,源于《正体类要》。它的基本组成,就是人参、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各一钱,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这里的一钱,基本等于3克。五分,就是1.5克。三分,就是1克。

这是比较经典的用量。临床当中,常有一些变化。尤其是人参的用量,一般用得较多。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里头,归脾汤的组成和用量与上述不同,具体是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8克,人参、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当归3克,远志3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我个人感觉,后者的用法,更贴切于当代中医临床。

这个配伍能干啥呢?就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咱们拿前文所述的患者为例吧。

她这个人,可以讲是天天操心,而且是操碎了心。中医认为,思伤脾,思则气结。你的思虑太多了,就会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脾是可以生养气血的。脾气郁结,气血生化乏源,我们的心气心血就跟着亏少。心中气血亏少,心神失养,我们就跟着心悸心慌,失眠不安。一身气不足, 我们就跟着乏累不堪。气血不能上济头面,所以脸色不好。脾不运化,胃纳失常,所以就不想吃饭。

这类人,脉往往比较细弱。舌头的颜色也发淡。

我虽然看不见跟我诉苦的这位读者。但是,通过她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她此时的身体状态,可以说八九不离十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归脾汤的配伍较好。

这个配伍,就是健脾,促进气血生化,同时养心血而安心神的。这对于总是操心劳碌,使得心脾两虚的人,非常好。

这里头的白术、黄芪、人参、炙甘草,茯苓,可以健脾益气。茯神、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远志,可以养心血,安心神。木香可以行气导滞,令补而不滞。这就是基本组方的意义。我这是说得浅显。其中如果要深究的话,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讲。

用这样的配伍,补益脾气,养护心血,心脾同养,对于改善心脾两虚症状是较好的。

在这里,我想和你强调心和脾之间的关系。

说到脾虚,我们可能很快想到吃饭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导致的消化不良问题。其实,由于操心劳神过多导致的脾虚,也是多见的。因为心属火,脾属土。火能生土。如果因为思虑而耗伤心血,导致心火不能生脾土,这就是所谓母病及子,结果一定是脾功能的削弱。诸葛亮为啥死在五丈原啊?因为他天天操心,使得脾功能变差,以至于饮食俱废,最后气血用尽,早早就亡故了。

对这个问题,我希望脑力劳动者朋友,务必多加留意。别的不说,文老师我就比较小心。因为文老师天天都要思考。我如此,希望你也如此。如果发现自己最近用脑频繁,同时出现大便不规律、不成形、乏力、肠鸣、睡眠质量降低等问题,就要有所警惕,适当地让自己休息休息。

最后,我又想起了开篇所提到的那我母亲。我想对你说,眼下千万要沉住气。请相信,情势会很快好起来的。你要保重你自己。不然,等春暖花开之际,你的家人都还好,你的身体却垮了,那多可惜。对不对?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

  • 最适合女人补气血的中成药,归脾丸最适合这8种人吃!

    要说最适合当代女人补气血的方子,个人觉得不是八珍汤,也不是十全大补汤,这一票我投给归脾丸. 归脾汤是一张千古名方,最开始记载在宋代的<济生方>,到了明代,御医薛立斋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 ...

  • 医话之“人参归脾丸”

    大家可能都知道,人到了一定年纪,特别是女性朋友,很容易出现面部皮肤颜色发暗,没有光泽,有时像蒙着一层不干净的黄气,即使使用了各种名贵护肤品或美容产品,但也不能让皮肤的色泽回到如前.<黄帝内经&g ...

  • 名方解析#养心汤

    ​​​[出处]<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黄氏炙  白茯苓   茯神   半夏   当归   川芎各半两(各15g)  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即肉桂)  柏子   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 ...

  • 千古第一心脾双补汤,治贫血效果好

    贫血在中医里称血虚,但又比贫血的范围更广.特别是现代人血虚的非常多,所谓血虚,通俗的理解就是血液不足,但是你如果去医院检查可能所有的指标都很正常,但是有可能蹲在地上几分钟,缓缓站起时感觉眼睛有点花,或 ...

  • 中医治“心脾两虚”的代表方!

    中医治"心脾两虚"的代表方!化解浅睡.多梦.入睡难,给你讲讲 最近这些日子,我碰上不少夜里睡觉不好的人.主要表现,就是入睡比较困难,睡了以后多梦,睡得浅,醒来感觉不解乏,白天的时候 ...

  • 千古养脾第一方! 献给操心多、常失眠、总乏力的读者, 略表心意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正体类要>.<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 ...

  • UC头条:千古养脾第一方! 献给操心多、常失眠、总乏力的读者, 略表心意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正体类要>.<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 ...

  • 千古补脾第一神方!不含半点药材,养足脾胃之气,吃饭香、身体棒

    随着假期的收尾,这几天的气温也呈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气血在收紧,人会觉得凉,胃口却在变好,连着吃了几天,仍然胃口不减. 这说明气血在回归脾胃,脾干活的动力在加强.但这个时候,千万别着急继续补大鱼大肉, ...

  • 千古补肾第一方(内附方)

    编辑:小药童 写于紫薇花盛开的北京 有朋友问小药童:"我肾虚吃六味地黄丸,为啥一点用都没有,还难受?"我问清原委,发现他犯了一个致命性错误--吃错药了! 专业的中医人都知道,中医有 ...

  • 千古排毒第一方排出风毒、热毒、浊毒,夏季感冒常用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排毒"这件 ...

  •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温胆汤:让你远离三高,轻松减肥,而且只需泡脚,不用内服

    每日一膳 6天前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小叔说 ,作者文泉杰 今天我们来聊聊痰湿,我们先来自测一下你是不是痰湿体质. 1 .头油很重.头发像打了摩丝一样,几天不洗可以捋成一团.慢慢的头发就会掉,就像一块地, ...

  • 经方大家黄煌认为的补脾第一方(转载)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 ...

  •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只要是心脏乱跳、担惊受怕的,必用此方

    本能系统医学论 2021-06-25 收录于话题 #心脏2 #中药26 总是说<伤寒论>,它真的是宝,从桂枝汤方到葛根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对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等,张仲景给我们开了多 ...

  • 肚脐:养脾第一要穴

    肚脐:养脾第一要穴 光明觉照 2013-09-23 165142 作者:网络 肚脐不仅是我们在母体内汲取养分的通道,它还是养脾的第一要穴.无论是脾阴过盛还是脾阳不足,敷脐都是最佳的保养方式. 薄荷脑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