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上男方父母被亲家叫做“乡巴佬”,新郎含泪道歉,后来怎样?
婚礼本应该是喜庆的,热闹的。然而,在这场婚礼上,男方父母没有得到一点应有的尊重,竟然当众被亲家叫做“乡巴佬”。那么,新郎在听到后,他是怎么做的呢?还有就是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呢?这件事再一次深刻地告诉了我们老祖宗的一条定理,对很多人还没有结婚的人很有警醒意义。
凤凰男
故事还是凤凰男的老套路,主人公叫李杨(化名),出生贫寒,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父母没有多少文化,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拼尽了全力供自己的儿子李杨考上了大学。这个李杨也比较争气,在大学没有堕落,学习非常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并且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
为了能够留在这所谓的大都市,李杨工作非常努力,并且生活上也非常的节俭。他本打算努力挣钱,凑个首付,买套房子,再找一个家境差不多的女孩结婚了。然而,在一次商务合作的时候,他遇到了合作方的刘倩(化名),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转变。
不得不说,缘分有的时候是非常奇妙的,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坠入了爱河,确认了恋爱关系。这个李杨是一个老实人,或者说他内心本就自卑,他直接告知了女孩自己贫寒的家境,问女孩是否介意?女孩听了后,丝毫不介意,同时也说了自己的家境,原来女孩家境非常的优越,父母都是做生意的,非常有钱。李杨一听就怂了,担心女孩的父母会嫌弃自己太穷了,但是女孩一再保证自己的父母不会嫌弃他的,让他放宽心。
随后,在两人谈了半年恋爱后,女孩就带着李杨见了自己的父母。果不其然,女孩的父母在听了李杨的情况后,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脸色非常的难看。女孩见情况不妙,就将自己的父母叫到旁边的房间,不知道说了什么,最后女孩的父母对李杨的态度有了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接受了李杨的这个未来的女婿。
很快两人就准备结婚,但是在筹备婚礼的时候,女孩和李杨发生了矛盾。原来女孩的父母嫌弃自己的亲家是老农民,会在亲戚面前丢人,不希望男孩的父母出席婚礼。李杨这一听,哪能同意,认为自己的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了自己,怎么能不参加婚礼,执意要求自己的父母出席婚礼。最后,在李杨的执意要求之下,女孩还是选择了妥协,答应让李杨的父母出席婚礼。
乡巴佬
很快就到了两人大戏的日子,李杨提前将自己父母从老家接来过来,买了新衣服,并且叮嘱了父母一些这边婚礼上的礼节,以免婚礼当天闹出笑话。在婚礼当天,李杨的父母虽然有些拘束,但是在婚礼也没有闹出什么笑话,一切都是那么的热闹和喜庆,终于儿子结婚了,老两口是非常开心的。
然而,他们已经那么小心翼翼了,最后还是没有躲过女孩父母的嫌弃。在双方父母交谈的时候,女孩的父母趾高气扬的,竟然不喊李杨的父母“亲家”,而是很侮辱地叫他们“乡巴佬”!李杨听了,当时就怒了,但是还是被父母拦下了,希望婚礼一切照常进行。
等婚礼结束后,李扬来到父母身边,含着眼泪,跪下向父母道歉:“是我不孝,没让爹娘享上福,还让二老在这受气,儿子真是不孝啊。”父母也噙着泪说:“儿啊,只要你过得好,我们受点气也值了。”
事情发生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美女胡总这样想:“如果换做是我,我当场就让女方道歉,不然就不结婚了。”这听起来非常的爷们和解气,替父母找回了面子,但是这并非是解决问题,可能是激化矛盾,最终的结果是婚礼取消,男孩的父母并非会开心,反而会让他们心生愧疚,认为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相信很多人会做出和李杨同样的选择。毕竟李杨和刘倩两人是真心相爱的,女孩也是一个好女孩,不嫌弃男孩子穷,帮李杨在自己父母面前斡旋,是真的爱李杨,只是女孩的父母太作了。
实践出真知,古人一直讲“门当户对”,我认为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仅仅指男女双方的经济条件相当,还有就是双方的价值观、消费观、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只有这样男女双方才能在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分歧,执子之手,白头偕老。否则,就是不同世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分歧不断,最后走向破裂。对于李杨与刘倩后来的婚姻,我并不看好,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各位,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