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殿堂】敦煌,国风漫画的源头(上)

今年暑假,一部国风动漫刷屏,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影院:
哪吒之魔童降世

 

叫好又叫座的同时,让人们如释重负:
说到动漫,我们未必一定只能看日本的宫崎骏,也不见得只有熊大熊二光头强,喜羊美羊灰太狼......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实我们自己民族中,就有很多内容值得挖掘。
读书时代,谁没有过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反复背诵默写中,很难与诗人产生共情共鸣。但如果可以用漫画展现,就完全不同。
譬如源自“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相思》。
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最终天各一方;“哀而不伤”的情感,在作品中缓缓流淌。
还有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元日》。
节日的欢乐,尊师的风气,秉持公心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教育总在潜移默化间。
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游子吟》。
“寒门出贵子”,饱受贫困之苦仍信念坚定,因为背后有母亲深沉的爱。
不仅诗词可以“动漫”,我们的历史也可以。(当然,若能更尊重史实就更好了!)
热度始终不减的《秦时明月》几部曲:
真实的背景:秦始皇灭六国前后
真实的人物:秦王嬴政以及各国君王,盖聂,荆轲,韩非......
真实的门派:儒家,墨家,纵横家......
如同属《秦时明月》团队创作的《天行九歌》,讲着韩国故事,有很多真实人物。
韩国公子韩非
韩国相国之孙张良
不得不说,很多人了解历史、熟悉人物,都是从国漫开始。
尽管提及“漫画”似乎只有日本与欧美引领着潮流,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漫画。
国漫的源头,在敦煌,在莫高窟。
莫高窟中很多佛像壁画,藏经洞中也多是佛教经典,但莫高窟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宗教:它代表着佛学文化,也体现着一段历史;给我们美学的启迪,在语言文字的研究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们这篇文章,只能涵盖其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敦煌壁画,国漫源头。
莫高窟的源起,说来话长。
东汉明帝刘庄,某天深夜梦到身材高大、头顶金光的金人向西飞去,醒来后百思不得其解。一位博学多识的大臣推测说,有可能是西方佛陀的感召。汉明帝便派人去天竺拜求佛法。使臣不辱使命:不仅带回了佛像和经书,还请回了两位高僧。为表达敬仰供奉之心,朝廷在洛阳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从此后,佛教在中国大地逐渐兴盛。敦煌,是沟通天竺与中国内陆的必经之路。
黄沙漫道,是我们的河西走廊。其实最初河西走廊并不为汉族王朝掌握,直至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彻底打败匈奴后,才正式归入大汉版图。为便于统治,汉武帝在河西设置了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一条绵延至今的丝绸之路,正式开启。法显大师,鸠摩罗什大师......很多高僧大德,都曾在敦煌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公元366年,中国经历着历史上一段不容忽略的“十六国”大分裂时期。这一年,禅师乐僔来到敦煌鸣沙山,决定在此凿洞修行。这一天他静心打坐,突然觉得眼前金光闪现,当他来到洞口时发现:自己眼前对面的山崖,“忽见金光,状若千佛”,似乎有千尊佛像的影子熠熠生辉。
激动不已的乐僔,赶忙回到修行的洞窟中,开始绘制千佛草样。
很快,他就请人在崖壁上开凿刻画了第一个佛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这里开窟造像,经过前后五百年光阴一直到隋唐正式完成。毫无疑问,这与有唐一代的繁荣昌盛以及对艺术品质精益求精、艺术场面宏大开阔的追求密不可分。
莫高窟迄今为止,保存有七百多个洞窟,四万五千平方米壁画,塑像都还有两千多座......古典精美的画面,还不是这些壁画价值的全部;生动有趣又包罗万象、具有感化教育意义的故事性,才是我们称之为国漫源头的真正原因。
在莫高窟的壁画上,有佛教本生传说,也有世俗生活故事;有天界神话,也有朝廷政策......无所不包。
下一期,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