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 处世奇书《围炉夜话》,句句皆经典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儒家通俗读物《围炉夜话》,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作者王永彬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随得随录,汇集而成。文笔典雅,意蕴悠长。在平淡而优美的叙述中,娓娓道出了琐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1
话说平常却稳当 为人本分常快活
【原文】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感悟】
当代很多“金句”、“神回复”被广泛流传,是为什么?
因为人们对个性的和独特的话语印象深刻,而平常话无明显特点,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但我们都渴望听靠谱的话,而那些平实靠谱的话,就是稳当话,但因其平常,所以说稳当话爱听的人不多。
就做人而言,做一个本分的人,其实就是做一个踏实、尽责、平静、拥有正常生活的人。
但我们老是觉得日常太平淡,本分活着太循规蹈矩,无精彩。
于是我们向往,我们逃离,我们去寻找诗和远方,但到一定年龄你会发现,其实平凡本分才符合自然之道,才有平静从容。
为人处世,当力求本分,本分里其实蕴含着生活全部的内容以及丰富的意义。
2
处事但求问心无愧 立业定要量力而行
【原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
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感悟】
为人处世,当秉承什么样的尺度呢?
这里给出一句很有智慧的答案:此心过得去。
不是事事万美,不是苟且,是能对得起内心就行。
做事业无论是大是小,是创业,还是打工,都要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符合自身能力特点,要能做得来。
不追大流,不管他人,自身做得来的才是符合自己的“立业”。
3
人不可利己 肯下终能上人
【原文】
欲利己,便是害己;
肯下人,终能上人。
【感悟】
有人会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古往今来,无数事例证实了一个道理:利己则生,利他则久。
老想对自己有利,这是私心重,自私之人从来不受欢迎,路会越走越窄。
而能甘居人下,是具备忍耐之性,懂得等待时机,这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后,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终成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为世人称赞。
4
读书思“所以然” 立身无“苟且处”
【原文】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感悟】
“所以然”其实就是想明白这句话、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和我认识的有什么差别,我又该如何运用。
进一步讲,就是思考透彻“何以为此”这一点。这样读书,读一本,就吃透一本,就收获一本。
“苟且处”就是马虎,不认真。
出身在贫贱的人,只要态度端正,做事认真,即使生活贫困,也不会被人嘲笑不过日子,也会因其做事态度被人敬重。就像那句名言说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5 明辨是非方能决断 不忘廉耻身自高洁 【原文】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 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感悟】 为什么有些人做事那么果断利索? 这里给出了答案,一针见血:辨是非。 这里的辨是非,不是说分辨一件事的是非,而是不抱完美主义的想法,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能清晰判断出利害得失,所以做选择会决断利索。 为什么有些人能一直走的正,洁身自好? 因为其原则性强,有羞耻之心。 有羞耻感,就会格外重视自身原则,不想让自己的一些行为给自己带来耻辱感,所以就会远离一些卑污之事,不染淤泥。 6 吉凶可鉴 细微宜防 【原文】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 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感悟】 古代人常用水和铜镜自照,善于明察是非凶吉的人,大多会以人为镜,以身边人和古人为鉴。 因为人世的规律是相通的,在相通场景下,别人犯的认知和行为过错,自己很有可能会一样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研读历史人物的缘故。 而人做大事其实和走路一个道理。走路的人,不会被山绊倒,倒是经常容易被小土堆绊倒。 因为山易见,而小土堆往往被忽视。所以做事一定要“防微杜渐”,以谨慎存心,不可大意。 7 休争闲气 处事良方 【原文】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 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感悟】 任何事总有它困难和麻烦的地方,不可能完全让我们顺心遂意。当遇到麻烦事时,要冷静应对,从容淡定。 与人相处亦是如此,若无耐心,许多合作便无法达成。 而怕吃亏的人可能永远在“吃亏”。 我们要坚持按制度和规矩做人做事,在正当权益与唯利是图的界限比较模糊的地方,宁可自己吃些亏,也不能为了一时的便宜,丧失了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8 教之以利 不如教之以义 【原文】 纵容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 专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 【感悟】 教之以义,才有望有所作为。 如教之以利,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喻于利”的小人。 家业的命运,其实在长辈的教导方式中就暗示了。要子孙好,就要教导他们吃苦耐劳。以孝悌之道消去利害之心,子孙就得开拓家业之志了。 本期编辑 | 张迪 资料 | 儒风大家、搜狐网、古诗文网 |
1 | 2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