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人教版:浓郁的诗画风格,神秘的文字面纱

“一贯评课”五: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及评点

广东省深圳市园岭实验小学   特级教师

肖绍国/执教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特级教师

周一贯/评点

(接上篇推文)

驻足小憩,比划动作对应之美

师:这第三个脚印中的景色的确美丽,那么还有四个脚印中的景色又如何呢?请大家再任意挑选一个脚印,读读里面的文字,感受其中的美丽画面。

(生自读其它四个脚印中的文字)

师:(指名一生)你喜欢哪一个脚印?

生:我喜欢第四个。

图片/来自网络

(生读: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师:我非常喜欢你读这段话时的感觉,虽然读错了两个字,但无伤大雅。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脚印?

生:因为这一段同样也是排比段,我喜欢排比段的简洁,非常舒服。

师:你跟排比段有个美丽的约会。好,我们来默读这段话,你把视线从排比段中移开,聚焦到句子中的动作,把这些动词圈出来。(生默读,圈动词)

师:(指名一生)好的,非常快,请你回答。

生:捡、捧、嗅、拾、数、看、捧、敲、听。

师:你一下子就找全了。仔细看,这些动词有什么样的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师:(继续引导)这些动词能否全部打乱?

生:不可以。

师:请你把这些动词按顺序填在九宫格中。(生在练习纸的九宫格上填写这些动词的位置)

师:(指名一生)请你来说,你怎么填的?

生:捡—捧—嗅

拾—数—看

捧—敲—听

(根据学生答案,大屏幕逐个出示这些动词)

师:填对了,你为什么要这样填呢?

生:我是按着它的顺序填的。

师:这些动作能否随意调换?

生:不能。

师:原来,动作隐含着对应的关系,这叫什么对应?

生:动作对应。

图片/来自网络

师:(板书:动作对应)来,请三个同学,读出三组动作之间的对称之美,另外的同学可以跟着做做动作。

(三生分组读,教师随机指导朗读,注意“隆隆”的变调)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生齐读)

雷雨突袭,感叹夸张对应之美

师:你还喜欢哪个脚印。

生:我喜欢雷雨。

师:请你读。

(生激动地读: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师:在你读的时候,我对你有个地方的朗读特别感兴趣,那就是“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能否读出气势来?(生齐读)

师:很显然,这是个什么句——

生:(接)比喻句。

师:它还是——

生:夸张句。

图片/来自网络

师:既然是夸张的,那我把这个句子改一下:“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万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好不好?既然是夸张,用“一千个”和用“一万个”都可以呀?(有学生说好,有学生说不好,指名一生)

生1:不好,太夸张了。如果夸张适当是好的,太夸张了反而对描写起到反作用,不具体。

师:模模糊糊不是一种美吗?

生2:我举个例子,“我的房间太小了,一群蚂蚁到里面都觉得拥挤”和“我的房间太小了,一只蚂蚁到里面都觉得拥挤”,我觉得过于夸张反而觉得不现实。

师:哦,你的意思是一千还可以接受,一万就不现实了。

生3:我觉得一千和一万觉得差距太大了。

师:哦,你觉得一千和后面的一千应该是——

生3:对应的。

师:这是什么对应?

生3:夸张对应。

图片/来自网络

师:原来这还是一种对应,就连夸张也讲究对应,作者真的是有心了。(板书:夸张对应)我们来读好两个“一千”,读出气势。

(生齐读)

—  点评  —

教学注重学生的现场讨论,很好。不仅如此,教师还很尊重学生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这里的两个“一千”教师本意希望学生能发现其中的“对应”,但有一位孩子却解读为“夸张要恰当”,不是越多越好,前面是“一千”,后面就一定要“一万”。教师在给予肯定包容的同时,才指出两个“一千”更“对应”。

老桥如旧,捕捉句词对应之美

师:这是雷雨的脚印,还有两个脚印,你喜欢哪一个?

生1:我喜欢古桥。

(生读: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脚印?

生1:作者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觉得很形象。

师:你还看到一座怎样的老桥?

生2:我看到了一座虽然很老却依然宏伟的老桥。

图片/来自网络

师:“宏伟”似乎有些欠妥当,“宏伟”一般形容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珠江大桥。你看到一座怎样的老桥?

生3:为人民服务的老桥。

生4:不怕风吹雨打、历经风霜的老桥。

生5:默默伫立近郊的老桥。

生6:历经磨砺的老桥。

师:这段话最后一句话连续出现了几个很好的四字词语,用笔画下来,读一读。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这四个词语。

(依次听写: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依然如旧)

(校对正误)

师:我们再返回到这段话中去,你去找一找,哪里在写岁月悠悠?哪里在写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哪里在写依然如旧?(生画句子)

生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句话说的是“岁月悠悠”。

师:几百年的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冬去春来,那就是岁月悠悠。

图片/来自网络

生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这里说的是波光明灭。

师:你看,滚滚河水流向远方的时候,肯定是波光明灭的,激起的泡沫是聚散两分的。还有个地方也是泡沫聚散——

生3: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师:人影、鱼影、月影随着波光忽明忽暗,随着泡沫忽聚忽散,那就是泡沫聚散。哪个地方在写依然如旧?

生4:弓着腰,俯身凝望。

师:是的,这就是依然如旧,让我们用朗读走进老桥的春夏秋冬——(音乐:久石让《母亲》起)

师:(引)春暖花开,杨柳依依,伴着鸟语花香,我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生接读本段)

师:(引)炎炎夏日,暑气蒸腾,听着知了叫声,我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生接读本段)

师:秋高气爽,落叶飘零,闻着桂花香气,我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生接读本段)

图片/来自网络

师:三九严寒,涧水冰封,迎着凛冽寒风,我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注定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生接读本段)

师:很有意思,在一段话中,前面的文字用来解释后面的词语,后面的词语用来总结前面的句子,并且一一对应,这又是一种对应,我们把他叫做什么对应呢?

生:句词对应。(师板书:句词对应)

人树嬗变,领悟想象对应之美

师:正因为对应,我们刚才的朗读才走过了老桥的春夏秋冬、岁月悠悠。还有一个脚印,(指名一生)好,请你来说。

生:“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师:读得非常流利,有一句话,我非常感兴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我们似乎会因为这句话而想起三年级时学过的一个神话故事。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读——

图片/来自网络

生:(接读)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师:你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个神话故事?

生:(齐)盘古开天地。

师:这段话文字很特别,把树和人——

生:对应在一起了。

师:把头发和树冠对应,把胳膊和树枝对应,把血液和汁液对应,这又是什么对应?

生:物我对应。

—  点评  —

学生解读6个脚印,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可以挑自己最想说的来解读,而无须按序推进。这就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有了一个可以自主展示的平台。

回揉文字,品味回归自然纯真之美

师:就这样,沿着作者的脚印,我们结识了一个个山中的朋友,领略了一幅幅山中的画面,让我们连起来,用朗读把每个脚印里的景色串联起来:

(音乐:班得瑞《清晨》起)

鸟鸣声声,微风满怀,露水搅拌着纯洁的栀子花香。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图片/来自网络

生: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走进树林,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了——

生: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师:继续往森林深处走,这林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

生: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师:走累了,我停下脚步——

图片/来自网络

生: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师:忽然,雷阵雨来了——

生: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师:是的,天黑了,归鸟声声,晚风阵阵,我该回家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板书,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出现在你眼前的就是《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

生:对应。

师:晨出,露水栀子花裹着好心情;晚归,带回好心情、好记忆和一路月色,这叫——

生:首尾对应。

师:老桥,词语扩散成美丽的倒影,这叫——

生:句词对应。

师:树林,人依照盘古似的衍变成美丽的神话,这叫——

生:物我对应。

图片/来自网络

师:山谷,琳琅满目的朋友摇曳成五线谱搬的平衡,这叫——

生:排比对应。

师:停歇,虔诚的动作惊人相似,这叫——

生:动作对应。

师:雷雨,就连夸张也如此工整,这叫——

生:夸张对应。

师:一篇文章,你觉得这样的对应好不好?

生:好。

师:巧不巧?

生:巧。

师:妙不妙?

生:妙。

师:合在一起就是——

生:好——巧——妙。

图片/来自网络

师:有人对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终于逮着一次机会,可以当面向作家请教。他问,说老师您太厉害了,您的《山中访友》怎么就能写得这么好呢,用了那么多对应的手法,请问当时您是怎么想到的?灵感怎么来的?想听听李汉荣的回答吗?

生:想。

师:李汉荣微微一笑说:

(大屏幕出示:“说起灵感,每次写作,如果在夜晚,我就走出屋,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璀璨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想象宇宙无穷的黑暗……我静静地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我就会有一种回归于自然与纯真的幸福洋溢。然后,我开始诉说,我便有了意想不到的灵感。”)

师:你想说什么?你认为李汉荣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灵感来自于哪里?

生1:喜爱大自然。

生2:回归星空的灵感。

生3:是大自然赐予了他写作的灵感。

师:是的,来自于自然,原来大自然和作者也应该是——

图片/来自网络

生:(接)融和的。

师:融和也是一种对应,这叫——

生:人与自然的对应。(板书:人与自然对应)

—  点评  —

对教学资源的拓展,体现了相当准确的价值衡量。如对作者的采访肯定有很多材料,可教师只展示了本课教学最紧密的相关的那一点,并有利于突出对课文主旨“热爱大自然”的皈依,而且又能自然地融合于贯串全文始终的读解关键词——“对应”。

总评

散文的教学离不开对散文体裁特点的聚焦。“形散神不散”自然就成了散文教学的不二法门。

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素有蕴意丰厚、想象新奇、行笔浪漫的定评,其“神”的体现,自然也可以由读者在解读过程中生成。执教者在这里牢牢抓住言意交融的“对应”之美作解读赏析指导,不仅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接受能力,而且“对应”之美在文本中覆盖面之大,穿透力之强,也确实可以成为解读全文的总领。因此在课堂呈现中足以实证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所谓“对应”,在文章学中一般指内容相关、结构相近、文气相通的一种近乎对称的排列,给人以一种“应和”之美。“对应虽然不同于“对偶”、“呼应,但它们之间无疑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联系。

“对应”的美学原理萌生于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的一种对称关系(包括人体组织),这种天工巧夺的“对称往往可以给人以均衡、稳定、匀称、舒适的美感。教师从课文整体的前后呼应,到山中访友的序位排列;从排比修辞的整齐到多样想象的丰富……从中归结出多达八处的“对应”,并以此为纲传递出文本从结构到语言,从意象到想象的匀称应和之美,凸显了文章的针线绵密、血脉贯通。达到了教学全程的文情并茂、言意相生的艺术效果,散发出执教者相当浓郁的“诗画语文”之风格特色。

另一方面,本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以学生之“学”为基点,保护了学生自学自得、自主选择的空间和综合运用的机会,并能以睿智而不是风趣,多向又相对集中地对话来推进,体现了课堂生态由传统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时代转型。

当然,在“云时代”开始倡导的“慕课”理念,正在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在教学理念上,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在教学预设上,由教师单边的“刚性”预设向现场生成的“弹性”预设的“翻转”,都是我们应当面对的思考,无疑也是本案可以锦上添花的推进方向。

(全文终)

【关于作者】

诗画绍国(肖绍国)

生于江南小河旁,漂于岭南大海边。一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爱语文、教语文。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悟。诗乃文字,画乃画面,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原创、精致、诗画、小资,关注“诗画绍国”,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母语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