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读懂易经的人,都明白这才是趋吉避凶最好的方式
其实很多事情,算准了又能如何?徒增烦恼而已。万事万物皆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你为其中的改变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不知道另外的因果关系因为你的干预已经形成,所以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懂点易理的人都知道万事万物,否极泰来,剥烂复返,福中倚祸,祸里藏福,一切都是生灭因缘法,只要心中明理,行事不失其正,不卜卦,也知道进退存亡。
孔子虽然也读易经,甚至到了韦编三绝的程度,但孔子研究的是易理,并不喜欢占卜吉凶,为什么呢?因为占卜就会趋利避害。
占这一卦,这事有利于我我就做,不利于我我就躲避,这有违儒家追求仁义道德的精神,儒家的精神是道义所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就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要有孟子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
在商末周初,武王伐纣的初期,刚开始伐纣东进前,武王就曾打过退堂鼓。期间也有过几次逆境,在这关键之时,武王也曾想罢兵息战。于是在他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方向的时候,他就想问卦于上天,由老天做决定。
在封神榜中,就有这样的一段剧情:伐周前,周武王召集天下诸侯,会盟孟津,欲兴吊民伐罪之师,问罪于纣王。
但能不能成功,周武王心里没底,就有了一次问天占卜。这次的占卜之事,还记载于王充的《论衡-卜筮》一书中。书中记载到:“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
当时,周武王见到这个卦象就想要放弃东进了,但是姜子牙却说:“这是王者之师,正义之战,此战必捷。”最终果不其然,还没等双方交战,70万商军便集体倒戈,杀向朝歌,延续500多年的商朝就这样灭亡了。
这就是儒家精神的一种展现,只要是合乎道义的事,就不需顾虑太多,当你心中的正义感真正萌发出来的时候,天也会帮你,上至军国大事,下至琐碎日常,大多如此。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吉与凶,而且大多数时候,迷信的是人,而不是学问本身,《易经》是有占卜吉凶的功能,但是它也只是一种参考。
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他每天都会看黄历,查吉凶,吉的事情他就去做,而凶的事情他就完全不做,有一天他看到黄历上写着,今日不宜出行,于是他就真的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哪也不去。
可是,他的儿子比较调皮,就在院子里乱跑乱跳,结果由于不小心跌倒了,头被磕破了,血流不止,但是由于他太迷信黄历,就算自己的孩子在院中号啕大哭,他也坚决不出门,结果最终他的孩子由于失血过多,死了。
这就会盲目迷信的后果,太过于愚痴了,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管,本想着趋吉,反而成了大凶,本想着避祸,反而折损了自己的福报,到头来还不如不信。
曾国藩讲:“若作人不苟,办事不错,百姓赖之,远近服之,则神必鉴之佑之,胜于烧香酬愿多矣。”
意思就是只要一个人,他为人处世不轻慢随意,品德高尚,办事能力也不错,同时坚持做好人做好事,那么不必占卦和策问吉凶,别人也会信服你,天地鬼神也会保佑你。
所以,最好的趋吉避凶的方式,就是心怀正义与善念,同时依天理行事,这样贤人才会庇护你,上天才会爱怜你,众人才会喜欢你,鬼神才会敬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