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8>

十八)产后发热

例一玉姓妇人,年20余岁,小产后发热,诊治半年之久,服药注射皆无效力,且增心慌盗汗,卧床不起,日渐消瘦,脉弦浮无力,此证因小产后感受风寒,失于治疗,迁延至此,欲表则恐盗汗不止,不表则表证仍在,只用和解一法,于不表之中,寓达肌腠,以透其邪,兼清里热。方用:银柴胡

(醋炒)9克酒秦艽6克杭白芍4.5克粉丹皮6克地骨皮6克酒芩3克龙骨3克牡蛎3克甘草3克醋青蒿1.5克服1剂热退大半,2剂痊愈。

(梁赐明整理:蒋王伯医案,《广东医学》3:36,1964)

例二陈某,产后发热恶寒,头晕汗多,口渴,眉骨痛,心悸,胸痞不思食,食则干呕,吐白沫,苔白厚,右脉弦紧,左脉微浮。此新感风寒,因产后百脉空虚,故宗丹溪“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证,以末治之”之论。处方:秦当归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3克茯神9克煨生姜9克枣仁12克鲜藕60克橘饼30克天麻9克杜仲12克补骨脂12克再诊:仍寒热汗多,于前方加黄芪9克,白术6克、炮干姜9克,去川芎、天麻、煨生姜。连服2剂,寒热不作,汗止,惟脐周微痛,加小茴香3克,炙甘草3克,服后痛除。

(《沈绍九医话》)

例三钟××,女,24岁,于1977年6月30日足月平产第一胎。产后三天,过食肥甘厚味,当日下午又洗头洗澡,入夜突然发热,但不畏寒,未予介意。次日,意识昏沉,高热谵语,体温41.7℃,持续不降。遂于7月5日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温41.8℃,脉搏14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100/70毫米汞柱。神志昏沉,呈急性重病容。内、妇科检查无阳性发现,恶露致病菌、血培养

(一),血白细胞18,500/立方毫米。印象:发烧待查。从7月5日~7月23日采用多种抗菌素、激素、物理降温措施,以及中药麻杏石甘、白虎、犀角、鳖甲、青蒿之辈,体温始终持续在40~41℃之间,会诊时症见发热口渴,脘腹胀痛、呕吐厌食,暧腐吞酸,不能安卧。触其院腹疼痛拒按,观其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有力。辨证:食湿交阻中焦,郁而发热。治法:越鞠丸合枳实芍药散,重用六曲:忌肥甘生冷。方药:香附10克苍术10克栀仁10克六曲18克川芎5克枳实6克白芍10克陈皮5克生姜3片3剂。7月26日复诊:服上方后,体温降至38℃,脘腹胀痛大减,能进少量食物,但脘腹仍拒按,口渴未已,舌质淡红,脉弦有力,前方去苍术、栀仁,加党参12克、白术10克、山楂10克,大黄6克,厚朴10克,3剂。7月28日三诊,服上方体温下降为37℃,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增进,二便如常。《湖南省老中医医案》廖仲颐医案)

例四孙××,女,35岁。因妊娠9个月感冒、发烧,头晕,肝区痛,大使呈陶土色,巩膜、皮肤黄染。干1972年1i月27日引产一男婴,死胎。产后黄疸加重,四肢躯干发现少数出血点,曾疑为“亚急性肝坏死”。经中西药抢救,病情危重,井出现狂闹哭笑等精神症状。体温在38~39℃之间,心率120次/分。患者呈半昏迷状,口噤抽搐,两目上吊,大小便失禁,面目发黄,腹部膨起,胸腹颈满布白痦,舌苔白嫩如腐,不见舌质,齿燥,脉左细数,右弦大数无力。辨证:妊娠湿温(产后气血大虚,内外合邪)治法:辛凉清热,淡渗利湿。薏苡竹叶散(汤)加味。方药:苡仁24克茯苓块15克白寇仁9克淡竹叶9克陈皮9克金银花15克净连翘15克石菖蒲18克双钩藤9克合欢皮30克首乌藤30克甘草3克12月14日二诊:服药6剂后,神志较前清楚,但仍有神昏谵语,体温37~38℃之间。产后阴亏,湿热伤阴,而致水不涵木,故呈肝风内动之象。方药:西洋参4.5克

(男煎)白芍9克龟板12克鳖甲12克真阿胶9克苡仁24克麦冬9克竹茹9克生牡蛎12克

(打碎)五味子4.5克沙参21克炙草4.5克12月]6日三诊:患者意识渐渐清楚,黄疸减轻,痦疹减少,体温38℃左右,皮肤灼热,上方去西洋参,加金银花、连翘、茯芩。以后曾加减使用过健脾的山药、莲子,以及养阴清热药首乌、地骨皮,或加扁豆甘淡健脾。1月11日,体温已恢复正常,食欲、二便恢复正常,整个治疗期间采取中西医结合,二月后痊愈出院。

(《席梁丞治验录》)

例五邓君之妻,年24岁。小产后患伏热,杂洽不痊,检阅前方,皆与症反,势已濒,其夫仓皇乞诊。其脉弦数,舌色红而苔白。辨证:瘀血停蓄为患。治法:本宜桃仁承气汤,以病久人困,虑其难于胜受,乃变通用四物汤去地黄,加桃仁、红花、肉桂、醋炒大黄以缓通之。方药:归尾4.5克赤芍9克川芎3克桃仁6克片红花3克紫瑶桂1.5克醋炒生川军1.5克1剂下黑粪甚多,痛减七八,再剂而愈。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萧琢如医案)

例六韩某,女,28岁。初诊日期1975年4月19日。患者于1974年12月10日产后,曾患外感高烧,经中药治疗烧退后,经常失眠,心烦意乱,自觉有时发寒热。近一周来夜寐不实,梦乱纷纭,有幻视,眼前似有二人,一黑一白,夜见昼消,故夜间不敢关灯睡觉,自觉头痛头晕,心烦急躁,时觉身热汗出,心跳,惊悸,胆怯,恶心,胸胁胀满,小腹发胀,小便黄短,月经未至。舌质红,脉弦。辨证:产后外感,余邪未尽,热入血室,扰于神明。治法:和解肝胆,清热安神。方药:柴胡6克党参6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甘草6克枳壳6克栀子9克连翘9克白芍9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生龙齿30克丹皮6克治疗经过,4月24日,上方3剂后,诸证减轻,寒热已退,能够关灯入睡,幻视消失,仍有头晕,恶心,纳差,胸胁胀。继服3剂,诸症皆愈。

(《刘奉五妇科经验》)

【评按】产后由于阴血虚耗,百脉空虚,阳易浮散不收,而致发热。起因比较复杂,但以产后外感、产后中风、热入血室、血虚等较为多见。清·沈尧封认为:“新产发热,血虚而阳浮于外者居多,亦有头痛。此是虚阳升腾,不可误为胃寒,妄投发散以煽其焰,此惟潜阳摄纳,则气火平而热自己。”并进一步指出产后感冒亦不当妄事疏散,“……惟和其营卫,慎其起居,而感邪亦能自解”

(见《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此属经验之谈,对临床颇有参考价值。

例一为小产后感受风寒,蒋氏用和解法,但全方寓有疏透清里之义。

例二虽为产后感冒风寒,然方中并无疏解清热之品,沈氏以患者气血两虚的见证明显,先以补气血,和中为治:后以甘温除热、温中法寒法奏效。审因结合辨证,方药契。

例三为妊娠湿温,由于产后气血大虚,内外合邪,症势颇笃,初用辛凉清热、淡渗利湿法,后因湿热伤阴,水不涵木,呈肝风内动之象,故改用养阴清热、扶正柔肝之剂。俟体温减、黄疸轻、痦疹少,终以健脾和胃、养阴清热法善其后。全案用方的转换变化,恰合病机。

例四、例五均为产后热入血室。例四为小产后伏热,势已濒危,此案本属桃仁承气汤证,萧氏考虑到患者“病久人困”,师桃仁承气意而变其方,以四物汤去地黄,另加温经通瘀之品,着重解决患者瘀热互结的矛盾。方药组合严密,体现了祖国医药“因人制宜”的特点。

例五为产后外感余邪未尽,热入血室、扰于神明。由于此案瘀血见症不明显,故刘氏治以和解肝胆、清热安神法,实为小柴胡汤加减法,其药味斟酌损益与病证相合,而无浮泛之弊。

(十九)产后血痹

方××,女,37岁,工人。四年来时感心跳气短,二年来症状加重,曾有四次咯血,这次发病在产后第十天,突觉右下肢发凉、发胀,伴有阵发性疼痛,日轻夜重,不能行动。检查:右腿自膝以下发凉,未触到股及腘动脉搏动。脉弦细、时有结代,唇微紫,舌边缘有紫色瘀斑,舌苔薄白。诊断为股动脉栓塞。辨证:气血瘀滞,经络闭塞。治法:补气活血,法瘀通络。方药:黄芪60克桃仁、红花、地龙、川牛膝、元参各15克归尾、川芎各12克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菖蒲各9克甘草3克苏合香0.9克(冲服)针刺穴位: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灸)二诊:前方服5剂,症状逐渐减轻,右下肢自觉温暖,疼痛次数减少,时间缩短。前方黄芪加至90克。治疗一个月后疼痛消失,可触及股动脉搏动,能下地活动。五周后出院,继服中药调养。

(《邢锡波医案选》)

【评按】血痹的病名,原见于《灵枢经·九针》。产生此病的内因由于气血虚弱,外因则以感受风寒较为常见;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袭人、气血闭阻所致。此案发生于产后,气血虚弱自不待言。洽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法。方中重用黄芪以加强补气,配合法瘀定痛诸品,亦具有温通的效能,方治外复配合针灸,针药并用,效验更著。

(二十)产后瘫闭

患者房××,女,成人,已婚。病历号为20745

(301医院)初诊日期:1959年6月20日。患者孕2产1,产后十天来,排尿非常困难,但无尿痛及残尿感,舌苔淡黄,脉象细数、尺弱。辨证:肾阴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治法:补益肾阴,通利膀眈。方药:熟地12克山药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小茴香3克牛膝6克车前子12克(包)丹皮6克木香6克木通3克2剂。另:肉桂未1.2克、琥珀末1.8克,二味相和,分二次服。6月24日二诊:药后小便已能自解,尚觉通畅,舌苔白腻,脉左细弦、右细弱,治以补气养阴。方药:黄芪15克党参9克山药6克白术6克茯苓9克熟地12克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橘皮6克5剂。

(《钱伯煊妇科医案》

【评按】此例癃闭系因肾阴虚,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故治宜补益肾阴,通利膀眺。初用济生肾气丸加减,并配合验方以加强膀胱气化,标本兼治:终以补气养阴法善后而愈。治疗的步骤,先驱邪、后扶正,方治的层次比较清楚。

(二十一)不孕

例一张××,女,成人,已婚。初诊日期:1971年6月23日。结婚四年未孕,月经后期,40~50天一次,平素腰腹寒痛,经前乳房作胀,本月月经6月2日宋潮,舌苔淡黄腻、中剥,脉象沉细,病由肝郁肾虚,寒气凝滞所致。洽以疏肝益喑,温经散寒。当归12克茯苓12克青橘皮各6克制香附6克旋覆花9克艾叶6克狗脊12克桑寄生12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8剂。另:艾附暖宫丸20丸,早晚加服各1丸。7月5日二诊:头晕腰痛,泛恶纳差,舌苔淡黄腻、尖刺,脉沉细滑。此属肾虚肝旺,脾胃不和,治以疏肝益肾,健脾和胃,佐以活血调经。党参12克茯神12克青橘皮各6克旋覆花9克(包)山药12克川断12克桑寄生12克灯芯3克白芍9克16剂。另:益红片200片,每日3次,每次10片(本院自制,附方于后)。12月31日三诊:月经于7月28日和9月16日来潮两次,末次月经11月16日,量中等,腹痛乳胀,泛恶纳差,舌苔薄黄、尖红,脉象细滑,肝胃不和,肾阴又虚。拟以疏肝和胃,佐以益肾。柴胡6克制香附6克橘皮6克姜竹茹6克黄芩9克桑寄生15克生地12克菟丝子9克3剂。1972年:月3日四诊:月经月余未至,口淡无味,喜酸厌油,乳房作胀,活苔薄黄,脉滑。尿妊娠试验阳性,现已怀孕。治再理气和胃,佐以益肾。生地12克黄芩6克桑寄生15克苧麻根12克姜竹茹9克橘皮6克川断12克苏梗6克旋覆花6克(包)3剂。以后继续调理,于1972年8月正常分娩。附:益红片方:益母草240克牛膝90克茜草60克泽兰120克红花60克川芎60克。上药共为未,制成片剂,每次服10片,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钱伯渲妇科医案》

例二王某某,女,32岁,医生,初诊日期:1976年4月5日。患者结婚四年多未孕,一向月经不调,均属后期,周期35~50天不等,量或多或少,经期少腹胀痛及腰酸,未经5月10日。妇检: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毛较粗而密,阴道可容二指,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平位,左侧可扪及卵巢增大如荔枝样。左乳晕有一黑毛长约4厘米,足毛较多。舌嫩红少苔,脉沉细。诊断:(1)经北京、广州西医院诊断为多囊性卵巢综合征。(2)中医诊断:月经不调、不孕症。治疗:遵西医嘱服用克罗米芬。中药用补肾养血、行气调经。方药:菟丝子30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枳壳12克淮牛膝15克淫羊霍川克肉苁蓉15克杞子15克,嘱每次月经净后配服,两天一剂,留渣再煎,连服10剂。以上方为基础,选用乌药、香附、首乌、川楝子、白芍等适当加减化裁。经过半年的治疗,月经周期已基本恢复正常,约30~35天一周期,经量中等,持续5~6天。仍嘱继续服药调治,按上方以桑椹、金樱子、黄精、女贞子等出入其间,至1977年2月怀孕,孕后两个月,因房事曾引起少量阴道流血的先兆流产症状,经治疗后胎元得以巩固,至年底安然产下一女婴,母女健康,今已两岁多。《罗元恺医著选》)

例三吴××,女,已婚,27岁。门诊号:80~73087。初诊日期:198Q年5月15日。结婚三年未受孕,经本市××医院做子官输卵管造影,诊为两侧输卵管不通。经期正常,唯有经量少、经前乳胀等症,自婚后起则加临经腹痛。脉弦细,舌苔薄黄质红。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后位偏右,后壁有小结节、质偏硬,活动度差。辨证:肝气郁结,瘀热阻滞胞宫。治法:理气活血,清热通瘀。方药:柴胡5克当归9克郁金9克丹皮9克赤白芍各9克枳壳9克黄芩9克红藤30克路路通9克王不留行9克全栝蒌9克败酱草30克以上方为主,随证加减;如见乳胀、下腹痛则加小茴香6克,菖蒲9克,元胡15克。10月28日诊:经治五个月,经行腹痛大减,乳胀亦轻,基础体温有双相,但稳步升温,似有黄体不足之象,口干欲饮。脉细,舌苔薄、质红。肝气渐舒,肝阴不足,继以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治之。生地12克丹皮12克当归9克赤白芍各9克川芎9克牛膝9克元胡15克制香附12克泽兰9克益母草15克4剂。上方服完后,待经净,始服以下丸药:乌鸡白凤丸10粒,每日一粒,分二次吞服,连服十天。河车大造丸140克,每日二次,每次5克,连服14天。11月27日诊:11月25日月经来潮,量中等,此次行经无乳胀,但感腹胀,血块下后腹胀缓,脉弦细,舌苔薄、质红。气血失调,治宜养血理气和营。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9克生熟地各9克制香附9克枸杞子9克丹皮9克川断9克仙灵脾9克石楠叶15克苁蓉9克14剂。1981年1月8日诊:末次月经1980年11月25日,停经44天,基础体温上升至37.2℃,自觉胃中不适,脉细滑,舌苔薄、尖红。1月10日诊:尿雄蟾蜍试验(十),诊断:早孕。(沈丽君整理:庞泮他治疗不孕症的经验,《中医杂志》9:16,1980

【评按】女子不孕的原因,祖国医学大致归纳为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或风寒袭于子宫,或脂膜闭塞子宫;或冲任伏热、真阴不足;或阴虚火旺不能摄养精血,或属血虚,或属积血,或属肝郁:或属痰湿……。现代医学多从子宫发育不良,位置偏倾,及输卵管闭塞、卵巢排卵功能障碍等方面分析病因。

例一不孕系肝郁、肾虚寒凝所致。肝郁则气滞,气滞而血亦滞;患者复有肾气虚而命火衰,不能温养冲任,以致寒凝胞宫。治当疏肝益肾,温经散寒。附加艾附暖宫丸,功能温宫调经,益红片为钱氏经验方,有活血化瘀之效。此案贯彻始终的治法是调肝肾,通气血,温胞宫,使经调而受孕。

例二西医诊断为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中医辨证以月经不调,肾亏血虚气滞为主。罗氏治以补肾养血调经,佐以行气疏肝等法,效验确切。

例三为肝肾不足,肝郁。瘀热阻滞胞宫。治宜攻补兼施,初则疏化,继则疏补结合,补肝肾而不碍邪,疏肝化瘀而不伤正。初诊方重用红藤、败酱草以清热活血散瘀,在立法和选药方面,也颇具特色。

(二十二)症瘕积聚

例一苏某,女,51岁,已婚。病历号:183579。初诊日期1971年8月24日。患子宫肌瘤十余年,月经先期,15天一次,5~6天净,量多。近一年来,月经周期紊乱,先期15天,或后期50~90天,3~4天净,量多。末次月经8月2日来潮,3天净,头晕口苦,失眠便秘,舌苔薄黄腻,边有齿痕,脉细滑数。妇科检查:子宫肌瘤如孕八周大小。辨证:气阴两虚,痰气郁结。治法: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方药:生脉散加减。北沙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茯苓12克夜交藤12克女贞子12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生牡蛎15克土贝母12克莲肉12克以上法治疗十四个月后,已绝经,宫体亦萎缩,肌瘤相应缩小,基本上获得痊愈。

(《钱伯值妇科医案》)

例二杨某,女,33岁,已婚。病历号65937。初诊日期:1961年10月6日。患者述曾患两侧卵巢囊肿,剥除右侧囊肿(留下部分卵巢)。近二个月来,右侧卵巢又发现囊肿。经××医院检查证明:右侧卵巢襄肿3.5x3.5厘米。因不愿再做手术,特来就诊。一患者平素月经赶前错后不定,色量正常,惟觉体倦神疲。平日白带不多,近感右胁及脘腹有时疼痛,睡眠不好。脉弦弱兼滑,96次/分,右寸力微,音淡苔白,语声轻微,精神不振。根据脉证,此系气逆血留壅滞,结为症瘕。但精神不振语声低微,右寸脉无力,却属精气亏损之征;右胁脘腹时痛,睡眠不佳,又为肝胃失谐之象,此邪实正虚明显可知(由于xx医院检查证明,本院未做内诊)。拟攻补兼施之法。方药:萹蓄草12克,刘寄奴、茯苓各9克煅云母、军炭、丹皮、赤白芍、炙甘草各6克桂枝、桃仁泥、醋三棱各4.5克别直参3克连服3剂。10月10日二诊:右胁及脘腹疼痛减轻,睡眠好转,腹泻日二、三次,无腹痛。昨晚月经来潮,量正常,色较褐,周身乏力,脉弦滑,右手较细,舌苔薄白。患者说:“已决定去南方,请酌拟汤药、丸药各一方,以便常服”。方药:刘寄奴、煅云母、醋炒大黄炭、茯苓、赤白芍各9克萹蓄草15克桂枝、桃仁泥、醋三棱各4.5克丹皮、生甘草各6克鸡内金12克(炒)别直参3克水煎服(此方可常服)。丸药方:茯苓、桂枝、桃仁泥各30克丹皮36克赤白芍各18克真红曲15克上药共为细末,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1962年3月8日三诊:服汤药50余剂,丸药仍在续服,月经自去年12月28日来潮后,至今年2月28日方行。3月5日月经又来,量少色黑,夹有烂肉样物,现少腹左侧有时隐痛,精神困倦,食眠尚好。脉弦滑,84次/分,右寸仍少力;舌边有齿痕,苔薄白。瘀结已通,精力犹弱,宜补气健脾,调和冲任。方药:桑寄生18克续断12克焦白术、生地各9克生白芍、焦六曲各15克桂枝4.5克白寇别直参(二次分冲)各3克炙甘草6克鲜姜3片水煎服,3剂。3月13日四诊:月经于10日已净,少腹右侧偶有隐痛,乘车颠簸时痛较甚,精神有时较差,饮食、睡眠好,小便正常,大便较溏。脉略弦滑,右较细:苔白腻,舌边缘有齿痕。方药:桑寄生30克续断、鸡血藤各12克焦白术、鸡内金、生橘核、焦山楂各9克桂枝、川楝子各4.5克炙甘草6克鲜姜3片服3剂。4月7日五诊:患者述经××医院检查,右侧卵巢囊肿已消失。

(马龙伯:“卵巢囊肿医案三则,《新医药学杂志》10:43.1975)

例三陈某,女,23岁,某年春三月求诊。自诉月经3月多未来潮,渐渐腹胀疼痛,小腹硬,手不能近,连日流血,时多时少,坠胀难受,食欲减少,某医院诊为妊娠,而患者自知非孕。观其颜青,舌色紫,扪其腹,拒按,大如箕,脉象沉弦涩,末次月经是去年12月中旬,正在经期随夫运货,拉车于旅途之中,自此月经停止。此实非孕,腹大如箕,非三月孕形;腹胀痛而小腹坠甚:拒按而坚,亦非孕象;且连日流血而腰不痛,又不似胎漏,此必经期用力大过,兼之途中感受冬候严寒所致,病名石瘕,以女体素健壮,主以当归饮,血竭散合剂:当归6克川芎6克醋制鳖甲15克吴萸4.5克桃仁、赤芍各6克肉桂3克槟榔3克青皮3克木香、莪术、三棱、大黄各3克延胡索6克血竭3克。浓煎温服。此方温通破坚,服一剂,下掌大黑血一片,痛稍减,坠胀不减,脉仍如故,乃以其妹来告:“服药一时许,患者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手足亦冷,见下衣皆湿,宽衣视之,皆为血块,大如碗者一枚,余如卵者数枚,色多瘀黑,不一会,手足自温,神志渐清。今日有恶心,不思食。……患者自觉小腹胀痛俱减,但觉尚有似茄子硬块未去。蒲老以“大积大聚,衰其半而止……,况血海骤空,胃虚不纳,宜急扶胃气。”原方止后服。易以异功散加味,嘱服二剂。越三日,其妹来告:“患者服药后,胃口已好,睡眠亦安,已不流血,惟连泻豆渣状物,今晨复下卵大硬块,色白,坚如石,弃之厕中”。再以十全大补,连服三剂,诸证皆除,惟全身浮肿,此虚肿也。仍以十全大补,肉桂易桂枝又进三剂,身肿消失,精神渐复,停药,以饮食调理,又一月恢复健康,月经应期而至。

(《蒲辅周医案》)

例四程右。於12月10日初诊。环脐少腹绷胀膨大,状如怀子。时或胀痛,食难消受;大便不利,带下频仍,脉弦滞。似胀满而非胀满,恐肠覃之属,姑拟一方,未识如何。制川朴4.5克炒青皮4.5克泽兰9克红花2.4克缩砂仁4.5克杏仁9克陈枳壳4.5克(炒)茯苓9克煨莪术4。5克广木香2.4克泡吴萸1.8克白蔹9克12月14日

(二诊):腹胀膨大较消,惟脐下少腹尚觉绷硬,气泄则舒,食稍增益,大使较利,带淋未减,脉来弦涩,肠急脾钝,气机不行,子脏亦难免不受压迫,肠覃之患,当预虑也。制川朴4.5克炒青皮4.5克泡吴萸1.8克煨莪术4.5克缩砂仁4.5克瞿麦9克白蔹9克陈枳壳4.5克(炒)台乌药4.5克煨肉果3.6克广木香2.4克茯苓9克续随子霜4.5克,三诊、四诊:(略)。12月28日(五诊):膨大较消,胀则时胀时减,脐下少腹坚硬略坎,肠间乍鸣,昨曾作泻;有形症结,消弭甚难。脉弦涩,守原意以治。制川朴4.5克煨草果4.5克制附片6克庶虫4.5克瞿麦9克炙干蟾皮3.6克续随子霜6克煨莪术4。5克海南子6克北细辛1.2克蜣螂虫4.5克泡吴萸2.4克缩砂仁4.5克六诊:(略)。石月17日

(七诊):症结较软,仍梢膨胀。日来又痛而难过,大便仍溏,日有两起,食下已不胀闷,脉弦。守原意以通调肠胃、化症消结。制川朴4.5克台乌药人5克北细辛1。2克川桂枝4.5克煨莪术4.5克炒黑川芎3克泡吴萸2.4克炒青皮4.5克炒小茴2.4克茯苓9克缩砂仁4.5克佛手柑3克另:真阿魏0.9克,广木香2.4克,同研,饭丸,吞、4月6日

(八诊):腹肩减轻,溏泻转硬,如厕只一次。舌苔灰黄而腻,已较融化;面容仍稍晦,环脐腹中症结已消。日来又感时行伤风、咳嗽,脉濡滑而弦,治当兼顾。煨肉果4.5克佩兰9克摈榔6克炒五灵脂9克紫苑4.5克杏仁9克沉香曲4.5泡吴萸1.8克炒青皮4.5克煨川楝子4.5克真广皮6克蒸百部2.4克獭肝3.6克

(王蕙娱等整理:王仲奇先生医学经验简介,《上海中医药杂志》5:1,1962)

【评按】

例一西医诊断为子宫肌瘤,中医则属症积。症者,征也。以其成形,坚硬不移,故名。通常治妇女症结多从血滞、气滞入手,钱氏鉴于患者有气阴两虚,痰气郁结,治疗不圃于常法,遂以益气养阴、化痰软坚为主而取效。

例二为卵巢囊肿,左侧卵巢曾已摘除,后右侧又发,辨证属气逆血滞,而症脉则有明显虚象,故治以攻补兼施法。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以增强化症法瘀兼以扶正之效:末以补肾活血、调肝理脾法收功,案方脉络较为清楚,

例三为石瘕证,《灵枢经·水胀》明确指出是由于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坏血留于胞门所致。以案患者因经期用力太过,兼感严寒而发病。蒲氏结合因证和患者体质状况,用温经破血法为主,选方及掌握治疗的时机,都比较合宜。

例四诊为肠覃证,《灵枢经·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解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从述症可能属于内生殖器肿瘤。王氏治重行气逐瘀、化症消积,兼以逐寒暖脏。其立方、选药、配伍均具特色。

(二十三)妇人脏躁

例一李姓妇人,年30余,农民。1954年春,因抑郁寡欢,内心畏怯,渐至不言不笑,畏见光,多呵欠,闻声则惊恐倍增,不时悲伤痛哭,涕泪纵横,询之,病人自谓两三月来身畔常见有一人跟随,终日不离左右,呼之不应,驱之不退,颇以为累。诊得脉沉细而微,舌白,面色黯然,据《金匮要略·妇人脏躁病及五脏风寒积聚篇》谓:“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则眠,梦运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因之诊为妇人脏躁,以甘麦大枣为主,方用:生甘草12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归身9克柏子仁9克茯神9克远志9克酸枣仁9克(炒)五味子3克赤油桂1.5克煎服3剂而愈。

(印会河:印会河医案,《中医杂志》9:35,1959)

例二李××,、女,48岁。初诊日期:1975年5月17日。近年来,头痛持续不已,剧烈时引起泛恶,情绪抑郁不乐,急躁易怒,多疑,精神恍惚,耳中时闻语言声,听后更增烦闷,有时悲伤欲哭,睡眠甚差,恶梦引起惊恐,耳鸣头昏,腰酸,”白带甚多,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苔薄腻,脉细数。、长期服用镇静剂,效果不显。辨证:思虑忧愁过度,耗伤心气,兼有肝郁气滞,风阳上扰。治法: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方药: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5枚郁金9克菖蒲9克陈胆星9克铁落60(先煎)夜交藤30克蝎蜈片6片(分二次吞服)、7剂。、5月24日

(二诊):月经来潮,情绪急躁,头痛较以往经期减轻,其余症状基本如前,耳中语声已少。日前小便频急而痛。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曾服呋喃坦丁药片,胃中不舒,现已停服,再以原方加减。原方去大枣、菖蒲,加黄芩12克,知母12克,再进7剂。5月31日

(三诊):近日上午头痛已除,下午头痛较减,睡眠已有进步,中午亦能入睡片刻,烦躁已少,耳中仍有语声,尿频减少。再守原意。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5枚郁金9克丹参9克知母15克铁落60克(先煎)夜交藤30克蝎蜈片6片(分二次吞服)7剂。6月7日

(四诊):上午头痛未发,下午仅有轻微疼痛,近日月经来潮,亦未见大发作。晚上安睡:午睡可达一小时,耳中人语声续减,舌苔薄腻,脉细不数。再守原意。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5枚郁金9克菖蒲9克铁落60克(先煎)丹参9克夜交藤30克7剂。另:都梁片

(白芷研粉制成药片,每片0.3克)100片,每日三次,每次5片,吞服。6月14日

(五诊):睡眠较好,但有梦,有时感乏力,疲劳则觉疼痛,程度减轻,面白少华,脉细,舌质红。再守原法,前方去菖蒲,加白芍9克。6月21日

(六诊):一周来仅昨日头痛小发,睡安,日夜可睡9小时以上,心烦及梦均减,有时精神欠佳,平时已无耳语,但在安静时偶有出现,情绪开朗,脉细,苔薄腻,再予前法加入补益之品。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5枚党参9克白术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炙远志4.5克7剂。

(《黄文东医案》

【评按】妇人脏躁,后世多宗仲景治法。

例一以心气虚为主要病理,故以仲景甘麦大枣汤合柏子养心丸方加减,此方具有养心益血安神,兼化郁痰、调和脾胃之功,方药平稳有效。

例二系因情绪抑郁,思虑过度,以致心气亏耗,脏阴不足而致脏躁,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以小麦养心气,甘草、大枣甘以缓急,夜交藤、胆星、菖蒲、郁金安神宣窍解郁。铁落、蜈蚣平肝熄风止痛,经此方加减月余、缠绵日久之症,日见痊可。

(二十四)妇人缩阴证

魏妇,45岁,邮亭圩人。1958年冬,天气严寒,日在田间劳作,汗出解衣,因而受寒。归家即觉不适,晚餐未竟便睡,极畏寒,夜半抖颤不已,双被不温,旋现肢厥,屈伸不利,少腹拘痛,恶心欲呕,约半时许,阴户出现收缩,拘紧内引,小便时出,汗出如洗,自觉阴户空洞,时有冷气冲出,不安之至。清晨,夫来迎诊。切脉细微,舌苔白润,身倦神疲,言食如常,余证若上述。据此辨认,病属虚寒,由肝肾亏损,遽被贼风侵袭,气血寒凝,经络拘急,颇类三阴直中之象,又其证所患部位,与男子缩阴证同,治法谅亦无异。不过俗传妇人缩阴多指乳房缩入,至于阴户抽搐牵引则少见也。其治,当以温经法寒为法,因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法风寒,温肝肾,经血得养,其病自已。该汤日进三大剂,遂告全安,未另服药。

(赵守真《治验回忆录》)

【评按】妇人缩阴,临床较为罕见。内因多属阳虚、肝肾亏损,复外受风寒侵袭所致,缩阴不论发生于男女,总属下焦阳虚寒甚之证。赵氏宗前贤治法,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萸、生姜以温经法寒,方证契合,故能效如桴应。

(二十五)阴挺

朱××,女,30岁。初诊:去秋曾经难产,达五天始分娩。惟由彼时用力过度,胞络损伤引起本病。尔后劳则经常有下腹重坠之感,子宫有时脱出阴道之外。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潞党参15克炙升麻3克炙黄芪12克丹参15克白芍15克茯苓12克江枳壳20克柴胡3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服药7剂后,子宫回升,精神转佳,胃纳正常。二诊:近由月事适临,参加农忙劳动,子宫又复脱垂。阴部肿痛,带下黄水淋漓,小溲热少。伴有头晕腰酸,心悸气逆,舌薄白,脉软弦带数。劳累过度,气虚下陷,兼有湿热下注。拟再升举清阳,补益气血,佐以清热利湿之品。炙升麻2克炙黄芪9克柴胡2克菟丝子15克江枳壳2克金樱子15克覆盆子15克茯苓15克川断肉9克陈皮6克益母草2O克土霍香9克服上方7剂,外用高锰酸钾坐浴后,子宫位置已接近正常,胃纳有增,体力增强,已能恢复劳动。

(《黄一峰医案医话集》)

【评按】阴挺即子宫脱垂,古代又有阴菌(蕈)、阴下脱等病名,多因中气下陷,失于固摄所致。经云:“病在下,取之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正为合拍,此例所加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以补益肝肾,固元益精;方中用较大量江枳壳,据报道,积壳能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使之肌张力增加,较之单纯用补中益气汤,疗效有所提高。

(0)

相关推荐

  • 古今妇科闭经医案选(一)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主要发病机制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由于冲任亏败,源断其流: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 肾虚型病案 朱某某,女 ...

  • 梅国强应用柴胡温胆汤治验

    国医大师临证经验 梅国强应用柴胡温胆汤治验 医案一:暴聋案 鄢某,男,57岁. 主诉及病史:暴聋,耳鸣40天,经西医耳鼻喉科检查,诊断为右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左耳听力下降.头部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 ...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3>

    (十七)癫痫 例一张XX,男,40岁,门诊号:89155.初诊日期:1972年3月16日.(代诉)1966年间,患者因事思虑太过,久而成疾.初见精神抑郁,继则出现一侧头重痛,心中烦热,胸闷失眠,有时或 ...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7>

    三.妇产科病类医寨 (一)月经先期.后期 例一王女,平素经先期,掌心热,阴虚肝热不能藏血也.地黄12克牛膝9克山药9克萸肉9克阿胶9克丹皮9克泽泻9克赤苓9克车前子12克炒续断9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 ...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10>

    (十四)小儿吐泻 例一方某之子,2岁.1936年秋患吐利,9月13日晋城夕.夤夜挽余诊治,前曾发热吐利,脾阴骤夺,后与香燥苦寒消导,重竭其津,稚体弱龄,易克当此.现脉浮虚.指纹沉青晦,困睡眼塌.唇燥露 ...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11>

    五.外科.皮肤科病类医案 (一)颈痈 张××,男,49岁.门诊号:312013.初诊日期:1963年12月25日.七天前颈部生一疙瘩肿痛,诊为颈部痈.注射青霉素未效,肿势逐渐扩大,自溃出脓.患者自觉身 ...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13>

    (三十一)湿疹 例一徐调,男,30岁.初诊日期:1971年4月12日.患者半月前腹部出现红色疙瘩,搔痒,晚间尤甚,搔后皮疹增大,流黄水,局部皮肤大片发红,逐渐延及腰部.躯干等处.诊断为急性湿疹.曾服& ...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14>

    六.五官.口腔病类医案 (一)凝脂翳 例一华××,男,51岁,门诊号:625332.初诊日期:1958年2月21日.右眼57天来红痛,畏光,流泪并有长期失眠,经西医检查确诊为"进行性匍行性角 ...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61-70)

    (61)带下 例一余××,女,32岁,搬运工人.初诊日期:1975年5月21日.患者服长效避孕药已一年,近月来白带增多为水样.胃纳差,口淡,睡眠欠佳,尿量减少,大便两天一次,面部色素沉着明显,舌淡白, ...

  • 近现代名医验案

    便秘 例一刘X,女,33岁.三焦蓄水,大肠结闭,形冷颇甚,腹胀而鼓,大便燥秘,小溲少,脉滑而数,当导滞利水.鲜芦根30克清宁片3克(开水泡兑)杏仁泥9克旋复花9克(包煎)生赭石9克清半夏9克嫩桑枝24 ...

  •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药]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克) 生姜六两(18克)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 血痹,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