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之——高昌故城
“丝绸之路”之——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戈壁瀚海中的一座精神丰碑,诞生于金戈铁马下的一座屯兵戍边城池,昔日叱咤风云的王都,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欧亚的交通枢纽。
高昌故城遗址位于吐鲁番市东面四十公里处。自公元前一世纪建高昌城到十三世纪衰落, 辉煌一千三百多年,见证了吐鲁番地区的千年沧桑。
汽车在前往高昌故城的路上,一路颠簸,黄土漫漫,进入景区呈现眼前的是一片高高低低的黄土,没有任何绿色更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机”。故道、土墙、民居断壁残垣林立,这些“建筑”在破败多年后又遭受风蚀,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怪诞荒凉如同一座“鬼城”。时光千年,古城当年的繁华盛景和王都的叱咤风云如今只能凭借断垣残壁依稀想象,根据史书记载“复原”。今天遗存的高昌故城,是西域最大的古城遗址。
古城起始于西汉时期,史书记载大致是:汉帝刘彻看上来自大宛国的宝马便派人带着钱财去买,可惜买马的人不但没有买回来宝马却连人带钱财被杀被抢,于是皇帝大怒派兵进攻大宛国。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西征,但当汉朝的军队深入西域腹地的时候才发现粮食不足,非战斗减员严重,周边弱小国家各自闭门谢客不肯出粮。于是带兵的李广利不得已只能通过攻城掠地,抢夺粮食来维持,但终究人困马乏,进退两难。正当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发现途径的高地“地势高敞,人庶昌盛”,非常适合种植庄稼,于是就留下大批士兵屯田,从此解决了粮食问题,士兵也得到休养生息,之后就顺利的攻下了大宛国,完成了皇帝交给的任务,从此便有了以屯兵戍边为主的“高昌城”。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这块风水宝地逐渐成为汉朝在西域的政治中心,经贸中心,也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中原来往于欧洲的交通枢纽。来自中亚,欧洲和来自中原的客商云集于此,互相交换物资。
之后又历经各朝各代,这里多次分分合合,多次建立了诸侯国或独立王国,一直到了唐朝,高昌城已经成为“高昌国”,但基本上都必须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这期间还发生了传颂千古的佳话。话说唐僧西行天竺国取经途经此地时,跟高昌国王成为好朋友并结拜兄弟。热衷佛教的高昌王专门为唐僧筑台讲经,宣传佛教。高昌王本想留住唐僧在此讲经,聘为“终身教授”,但被唐僧西行取经的决心所感动,最后为了他写信并赠送礼物给沿途国家的国王,发放了三十五国关口的通行证并赠予大量的物资以保障西行的顺利,唐僧也答应取经回来继续在高昌国讲经。唐僧与高昌国王的交情成为西域与中原友好的传颂佳话。当时唐僧在高昌国住了数月,高昌王为其设坛讲学等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到了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因为高昌国与西突阙结盟,于是唐贞观派兵把高昌国给灭了并成立了“高昌县”。唐朝在拥有高昌城的绝对控制权之后便大兴土木,把高昌城升级成为“小长安”。按照当年长安的格局建设,包括大小雁塔都仿造长安的大小雁塔而建,形成中原与西域交相辉映的城池。唐朝之后高昌国又被吐蕃、回鹘、蒙古人占领,再后来又反复的被不同时期不同部落所占领,一直到十三世纪以后,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的西北蒙古游牧贵族发动叛乱,战争打了四十多年,高昌城被战火所毁。到了十四世纪初才由元朝皇帝元仁宗重新册封高昌王并在原高昌城的西侧重新建造新城,而老城高昌故城就成了现在看到的废墟。
以上就是高昌故城从兴到衰的大致过程。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片废墟和废墟上隐约可见的一些夯土。从“沙盘”上看,古城呈方形,由外城、内城、宫城组成,有九个城门。城墙跟中原的许多古城墙差不多,高大厚实。导游分别指着一些高处地面的夯土堆告诉我们:这里是“讲经台”,“佛龛”,“皇宫”,“城墙”,“民居”……。遗址还算保存完整,虽然已是黄土一片,却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古城”就这样历经风霜而依然挺拔巍峨,就像历经沧桑的胡杨林一样,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即使已是干枯却还是风骨凌厉,高傲孤独,永远的定格在戈壁瀚海中,成为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默默的诉说这里曾经的沧桑,回味着远去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