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共识——病案首页“切口分类”填写说明
追光者 钢琴公馆
一、病案首页“0类切口”内涵:
(1)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体表无切口的内镜手术。
例如:胃镜、肠镜、膀胱镜、阴式子宫切除术、宫腔镜、经胃腹腔镜手术等。
(2)体表有切口的腔镜手术,无论缝合与否,按传统手术切口分类。(即《手术风险评估表》)
(3)经皮穿刺,体表无切口缝合的介入手术。
二、病案首页“Ⅰ类切口”相当于传统手术切口类别中Ⅰ类;病案首页“Ⅱ类切口”相当于传统手术切口类别中Ⅱ、Ⅲ类;病案首页“Ⅲ类切口”相当于传统手术切口类别中Ⅳ类。
三、传统手术切口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收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本组院内共识来自病案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经以下专家拟定:杨丽艳、杨蓉、姜改宁、刘萍、焦夏玲、王盟、赵梅英、杨荣军、帖丽丽、杨福泉、吴颖、李瑞琼、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