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人生

(一)

冬日,一天闲暇,回乡看望父母。

行至家门,大门紧闭,家中无人,猜想他们应是下地干活去了。闲不住是他们流淌在血液里的特性,每天鸡叫三遍必然起床,日上三竿已经劳作半天了。此时,想必又是在伺弄那几分田地。

院子里,堆放着一些葛根,晒着两簸箕葛粉。葛根是刚挖出来的,长短粗细不一,长相形态各异,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葛粉也是刚刚浆渣分离沉淀出来的,摊在簸箕上,接受阳光的洗礼,进行晒干处理。

恍然间,又到了挖葛根、洗葛粉的时节。

每年深秋初冬,便是村人挖掘野生葛根之时。那时,农忙已经结束,田地开始修养生息,村人们便将兴趣转移到山林里、荒地中、田埂旁,转移到四处寻找葛根上。以前,农村条件不好,大家盼望着挖些野葛换钱,因而视线所及,均是挖葛之人。现在,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挖葛这一苦工累活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干了。

唯有父母,仿佛有某种情结,每年此时,总是会抽出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雷打不动地在野外挖葛根。

(二)

葛,全身都是宝。

葛花可观赏,葛根可食,又可药用,茎纤维可织布。其花呈紫红色,蝶形花冠,花期不长,盛开时蔚为壮观,观之赏心悦目;其茎纤维可以织夏布,夏布衣服冬能御寒、夏善散热,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历史发挥过重要作用;葛粉即可炒菜勾芡,也可直接泡水饮用,男女适用,老少皆宜,不但有诱人的风味,也有独特的食疗效果。

最值得一提的,是葛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葛根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之功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并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既有药用价值,又有保健功效。

自古以来就有“北参南葛”之说,足见葛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挖葛根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艰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番准备之后,我陪父母一起到后山挖葛。挥锄刨土,一两下身体发热,四五下头始冒汗,十几下气喘吁吁,不到半日便腰酸背疼了。有时一锄下去就有收获;有时葛根也与你捉迷藏,顺藤久挖而不着。挖出一个完整粗壮的葛根,久久端详,瞅个没完,直到挖出一个更大的葛根,方能冲淡些先前的喜悦。

洗葛粉的过程,则有一种“千锤百炼”之感。一堆葛根,小刀、洗衣刷、清洁球统统用上,先洗净泥土,再剔除虫眼疤痕,洗净切块,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最费功夫的是过滤,每次只能过滤两小瓢,先盛出两小瓢兑上半桶水倒进虑帕里,将粉质虑干,然后倒出再兑水过滤第二次,如是三次才将纤维似的渣去掉,才能让过滤出的水浆沉淀。沉淀后结成块状晾干,才完成了洗葛粉的过程。

正因为得之不易,才更显葛之珍贵。

(三)

古今典籍,以《诗经》对葛最为青睐。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一天不见,分外想念,早在奴隶社会时期,葛就被用来描写君子对友人的思念。

《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中描绘了葛根花开的美好景象,营造了男耕女织、恬淡悠然的平民生活,表达了底层人们对平安朴实生活的向往,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效。

《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诗歌写的是一位失去了爱人的人,在心上人坟茔前的哀叹,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凄凉的美和真挚的爱。

与葛相关的民间传说,也同样动人。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叫畲女。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丹,丰盈美丽,想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是有心休掉畲女。他托乡人带信回家“缘似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畲女明白付郎要将自己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憔悴。

山神得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畲女,梦中指引畲女每日到山上挖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丰盈美丽,光彩照人。付郎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难之妻,怎能抛弃?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华。从此,畲族女子便有了吃食葛根的习俗。

葛虽然长相一般,颜值不高,甚至还有些丑陋,但它却以一种独特的“气质”,彰显价值,赢得人们的喜爱。

(四)

葛,花不艳丽,藤不阳刚,根不显露,粉不娇贵。虽然颇为低调,却蕴含着许多人生之理。

大千世界,选择是一种智慧,比如挖葛。

现在的葛,栽培的很多,野生的较少,而野生的价值更高。因而想挖到野葛,必须漫山遍野、不辞辛劳去寻找。到了挖葛季节,父母就会四处钻山林、走旷野,用脚步丈量葛藤的长度,用经验甄别葛根的品质。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时已初冬,黄叶飘落,天地进入一片萧肃,而此时葛藤叶子还泛着墨绿,挤开繁杂的野草,越过石岩,爬上树梢,尽情展示着自己成熟的魅力。野旷天低,两个老者,相互扶持,于默默挖葛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

人生百味,只有尝试后才知其中滋味,比如吃葛。

葛根刚入口是一种淡淡的苦味,但这种苦在嘴里会慢慢散开,继而是微微的甘甜,那种由上而下的清甜沁入心底。有人不喜欢葛根的味道,但它那先苦后甜的味道却让我陶醉。个中滋味,尝者自知。

父亲得过中风,一度认为自己会卧床不起。这些年身体恢复得不错,七十多岁照样下地干活。他自己动手挖葛根、洗葛粉,也喜欢吃葛粉。他说这是吃葛粉的功效,我想更多是坚持劳作带给他的惊喜。也许,世上并没有治病的灵药,只有劳动锻炼才是健身的良方。

葛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丰富的内在。葛扎根于土地,面对艰险环境坚韧不屈。葛粉历经过滤,不容有半点杂质。葛从不主动索取,却全身心地造福他人……葛的一生,是一个默默付出、渐渐绽放的过程。

葛根人生,难道不是人生百态之一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