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遗风,连州丰阳古村
丰阳古村位于连州市西北部的丰阳镇,离市区32公里。该村始建于南唐末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遗存着丰富的宋代人文景观和完好的门楼、祠堂、古庙、古街等代表性明、清建筑,2008年9月被评为广东首批古村落。
中餐后,计划去丰阳古村,沿着平坦的114省道行驶,不到1个小时,就来到了古村。我们问当地的一些老百姓,古村景点在哪里?居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些房子就是“景点”。
湘粤商道古韵犹在斑驳的鹅卵石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逝去的辉煌岁月
走进这座古村,给人印象最深的,每个角落都透露着古朴的质感!每一座古村古镇,似乎都由一个显赫的氏族开创。该村全姓吴,袓始吴敬元是南唐未年的征南元帅。
一间古庙
我们来到丰溪古庙,这是丰阳吴氏家庙,始建于北宋末年,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对面还建有一座古戏台。古庙前的千年古榕和古戏台古韵盎然,重修于明、清。古庙整体保存完好,寝殿的神龛上供奉着吴氏祖宗牌位和神象。始祖吴敬元、中兴之祖吴世范都正襟危坐在神坛上。
二条古街
村内有两条鹅卵石铺砌的古街,长1公里有余,古街蜿蜒向前,两旁古屋林立,重檐飞翘,墙迹斑驳。我们漫步来到铺头街,这里曾经见证了明清时期丰阳古村的繁荣,一间间店铺,宽阔的木板铺面,长长的铺身,极大的方便做生意和顾客的来来往往。
三间祠堂
继续沿着铺头街行走,陆陆续续见到一些小门楼,每座小门楼后面都建有高大宏伟的祠堂,村子里有吴氏宗祠、学忠公祠、胜求公祠三个祠堂。我们来到吴氏宗祠,它是丰阳吴氏的众祠,称为“大祠堂”。祠堂面阔十多米,井深为一进两厅。有中老年人在两个厅里搞娱乐活动,气氛祥和,两厅之间有一个大天井。大门前两根粗大的木柱支撑起向外飞出近两米的飞檐。大门的门顶上挂着一块“吴氏宗祠”的大匾额,大门两旁还挂着一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敬祖崇宗传万代,下联是:元兴枝盛接千秋。宗祠大门两旁摆放着两只巨大的镇门石狮鼓。这镇门石狮鼓颇让人惊奇,敲击石狮子的任何部位,有经验的人便能根据声音辨别狮子的雌雄,真是匠心独具。
四座门楼
最震撼的是那气势恢宏的四座门楼。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座门楼的门前都用鹅卵石铺成了各种耐人寻味的古代建筑符号的路,尽显气势。南门楼是全村的大门,气势恢宏,门楣石匾上“南极生辉”四个大字流畅潇洒。门楼前有一块10多平方米的地坪,地坪用光滑的鹅卵石铺成精致的花纹图案,中央则是一个铜钱模样的图案。
中原文化南下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丰阳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中原文化南下与本土文化在这里完美相融、生根、发芽。据说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派遣吴敬元大元帅统领一支大军向南进发,开辟根据地。可是不到一年时光,南唐即被宋军灭了,失去了国家的征南统帅,吴敬元只好望天长叹,弃甲隐居于此,繁衍了今日的丰阳村吴氏。据说丰阳本来叫“凤阳”,后为避明太祖朱元璋故里之讳才改称为丰阳。1000多年来,吴氏在这里勤劳耕作,生生不息,发扬光大,成为当地一大村庄,明清时期把这里开辟为广东通往湘南、桂东的繁华商道。
相传在清初,由于“吴三桂反清”动乱,丰阳族老考虑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其家族又为吴姓,为避外人是非,遭来事端,决定那年不再请剧团过来村子里表演节目了。
这些古老的建筑包容了丰阳古村的全部内涵,体现了丰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庐水绕前溪,南唐元戎隐居地。凤山枕后尘,北宋御史旧故里。”读懂了吴氏宗祠里的这副对联,也就读懂了丰阳古村的人文和自然。
礼堂
我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汇来形容丰阳古村,它虽斑驳、陈旧,却兼顾着曾经的繁荣;它虽静谧、幽深,处处显露出掩饰不住的宋代遗风,却也让人无法忽略这里的山水、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