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长寿良方:姜枣用得好,病气扫光光
姜枣妙处多,但要注意这一些
生姜、大枣看似寻常食物,平平无奇,但却经常有妙用。《伤寒论》里三分之一的方子都用到了它们,下面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番。
生姜:温中益肠胃,通神明
提到生姜治病,你最熟悉的大概就是生姜治感冒。
遇冷受凉感冒了,喝上一碗姜汤,捂上被子,微微出一身汗就好了。
除了用于治感冒,生姜还能止呕,被誉为「呕家圣药」,多用于胃寒呕吐、痰饮呕吐。
不小心吃生冷的吃坏肚子,呕吐清水的,嘴里含几片生姜就有很好的效果。
孕妇恶心不舒服,妊娠反应厉害的,有胃虚里寒的,用点生姜也可以减轻不适。
但其实认真说起来,生姜的作用非常广泛,在《伤寒论》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千金翼方》这样描述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我们翻译一下,就是讲生姜味辛,微温,辛温发散能解表,能散水气,可用于表位的邪气,如太阳病,溢饮(水饮流于四肢体表为溢饮)、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血痹等。
表证不解时,会引发津液聚表抵御邪气,这个聚表的方向伴随气上冲的过程,可以出现头痛、咳嗽、气喘等,生姜的药势往表,能够利气机,散水气。
值得注意的是,生姜解表是用于表证兼有津虚,比如血痹,你可以对比一下,纯表证的麻黄汤出现的表位疼痛,就没用生姜。
生姜除了能解表外,实际上是个表里兼顾,以表为主的药。
遇到里寒,里位寒饮,也能用。如真武汤出现的咳嗽、呕逆、四肢沉重疼痛等症,可以用生姜来去水饮兼解表。
很多人担心生姜温,怕一吃了就上火,也有人说阴液不足的忌吃生姜,但实际上,在《伤寒论》里面,遇到偏寒的津血虚、胃虚的情况也能用生姜。
比如大家熟悉的治太阳中风的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太阳中风是提示你有轻微汗出津虚的问题,治法以发汗解表为主,兼顾补津液。
桂枝汤里就含有生姜甘草汤、生姜甘草大枣汤两个温补津液的方子(如果是阳明里热,不能用这几味偏温的药)
这两个有什么区别?下面来说大枣。
大枣:肥中益气,补肠胃
很多人不清楚《伤寒论》提到的大枣到底是什么,是红枣还是黑枣,是蜜枣还是灰枣?
其实大枣品种很多,都可以用,以甘味为宜。要是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就选甜的,越甜越好(自然的甘味,加工的甜如蜜饯类不算)。
提到大枣,你可能很自然就认为是健脾胃的、补气血的。
《千金翼方》:「大枣味甘辛热滑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可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志,除烦闷。疗心下悬惊,治肠澼。生枣味辛多食令人热渴,气胀。苦寒热羸瘦者,弥不可多食伤人。」
「安中养脾气」「平胃气」「补津液」「补中益气」等描述都肯定了大枣补益的作用,可用于虚证。(大枣性温,里热燥结没有津虚是不用的)
实际上,大枣甘温,能温补津液,能除水,补津液+除水=能用于以津虚为主的轻度寒性水饮。
它是通过甘滋补津液、补中益气、增强功能,实现去水饮的作用。
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举个简单粗暴点的例子(可能不够恰当,但希望能够让你理解),你知道我们身体吸收、搬运能量,排泄代谢废物的载体是津液对吧,津液不足,津亏的时候,那运送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能力就下降了。活还是那么多,但因为人手不够了,所以忙不过来。
那用大枣去补充津液,给加人手,人手到位了,每条流水线上都有人了,那就能帮助水饮这种代谢废物排泄。
比如著名的逐水方十枣汤,就用到了大枣,除了常说的反佐,大枣抑制甘遂、芫花、大戟的毒性外,还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大枣本身可以利水。
少阳本病的黄芩汤,里位水火兼有,湿热加上轻度的水饮,就用到了大枣利水。
大枣还可以用于神志问题,能治水饮引起的大惊。治妇人脏躁的甘麦大枣汤中也用到大枣,温里补津液,小麦在里面还能清虚热。
当然这个用法的前提是什么,是主要矛盾在于津虚,在于人手不够,那可以用大枣。
如果不是人手不够,而是要干的活太多了,也就是体内水饮特别重,尤以里寒水饮为主,没有明显的津亏,那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大枣了。
为什么?因为大枣补津液会助水,会助邪气,所以要去掉。你可以看看四逆辈,真武汤这些以里寒水饮为主的,都去掉了大枣。而里热引起的水饮,也不用大枣。
那如果是胃虚,运化能力下降的,比如最常见的脾胃虚弱的,你可以试一下,一次性吃了很多大枣后,是不是感觉腹胀,难受,消化不良,所以胃虚胀满的不宜用大枣。
备受追捧的姜枣茶,真那么好吗?
夏天为什么要喝姜枣茶呢?很多解释是这样的:
夏三月阳气在外,气血外散,相对地人体内就容易偏虚寒。姜枣辛甘化阳,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那这个意思是说,夏天天气热,气血都跑到外面去了,那相对来讲,人体脏腑内部气血分布就比较少。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虚寒的情况。那喝姜枣茶可以补阳气,可以温中,可以排寒。
那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可以来温习一下人体的恒温机制。
夏天天气热,外界环境气温高,我们感觉热,汗孔散发热量,通过出汗来降温。这是表位的问题,我们能看得到出汗降温。
那么里位呢?是不是相对就冷了呢?其实不是,气血循环是不断把身体内(里位)的热能输送到体表,并且通过津液的增减来调节我们的体温,在这个机制下,我们的产热和散热是平衡的。
可以说,是里位的热能决定了体表的温度。它会受外界气温的影响,但不受其所决定,这是我们恒温机制的自身调节。
那为什么有的人夏天经常不舒服,一吃点凉的,就肚子疼拉肚子呢?
其实这种人,一年四季都可能吃点生冷的就不舒服,这是因为他本身有里寒的问题,里位热能是不够的,人体自我纠正寒热的能力出了问题。所以你可以看到他的手脚冬冷夏热,天气冷他怕冷,天气热他怕热。
还有夏天病菌比较活跃,如果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人体肠道会有一个祛邪的反应,把邪气通过大小便排出来。这也是夏天比较容易看到肠道传染病、肠胃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
所以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姜枣茶呢?很显然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再来看后半句「辛甘发散为阳」,是什么意思?
姜味辛,枣味甘,辛甘发散为阳,这里的「阳」是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补阳气呢?
其实并不是,准确来说这个「阳」是实证的意思,它放在这里是指祛邪,祛什么邪呢?
姜枣性温,祛的是寒邪。它可以发散表位的寒邪,也可以温里暖脾胃,祛除里位的寒邪。还有一定的利水散水气的作用。当然还能补益,能补津液。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吃姜枣茶呢?
体寒,有寒邪在的,气血比较弱,津液不足的人可以吃,通常表现为喜欢喝热吃热的东西,一碰生冷寒凉的胃就不舒服。小肚子摸上去是凉的,喜温喜按的。平常容易怕风、怕冷,人比较容易没精神,身子底子较弱,容易感冒、抵抗力较差的。面色淡白无华,甚至是苍白毫无血色,比较瘦弱,讲话声音都是颤的(气血弱)等症。
如果你符合上面说的体寒,但寒湿也重,以水饮为突出表现,虚弱的情况不明显的话,那要注意大枣的量要减少,因为吃多了滋腻,助水不利于运化,反而不好。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呢?
经常喝酒的,这种是中焦湿热比较重的情况,舌头伸出来舌红苔腻,口干口苦或者嘴里有异味的,大便不好,便秘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的,不能用姜枣茶,喝了人会更难受。
湿浊重,暑湿在内的不适合,表现为老感觉恶心,不想吃饭,没胃口,腹胀胸闷,有点口干渴,但又不是很想喝水,头晕,脸上老感觉脏脏的油腻没洗干净,小便不多的。夏天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也是不能喝姜枣茶的。
里热重,很明显是热证的不能喝,喝了反而误事,表现为怕热,不怕冷,便秘口臭,口干舌燥,想喝凉水,脸上长红肿痘痘等症。这不能喝,喝了火上浇油,火证会更厉害。
寒热兼杂,上热下寒的也不要喝,又有上火,口臭口苦,长痘痘,心烦,又出现呕吐、肚子痛、大便稀等复杂的症状,不用姜枣茶,这种情况看医生调理会更快些。
再多提一句,如果适合喝姜枣茶的,一般来说,最好在白天喝完。晚上喝可能会影响睡眠。但具体情况因每个人体质而异。
现在大家好像有一种误区,一有什么不舒服,都觉得必定是阳虚导致,水果不好,牛奶不好,空调不好,统统都是阴寒之物,寒湿重,损伤阳气,大家都一股脑想着怎么去扶阳养阳。
但是事实上,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又有怕冷的地方,好像是阳虚,又很矛盾,有时候又很怕热,小便黄,有时候心烦,那是不是湿热呢?
身体恒温机制出了问题,比如会出现这种情况:冬天冷时,手脚冰冷,腰腹部跟冰块一样。夏天热时,跟着烦躁、疲倦,手脚心发热,还出现了头晕、心慌、胃口差、口干、失眠等问题。
你看吧,症状很复杂的,你分不清楚,你也发现很多症状并不全都对得上,不是目前众多养生文所鼓吹的阳虚就能解释清楚,也绝对不是大家一提到夏天养生,每个人都适合都必须扶阳养阳的。
中医不是一棍子打死地看问题的,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辨」,分清寒热虚实表里。
怎么分辨呢?这就回到了《伤寒论》提到的恒温机制和寒热变化。这其实也是《伤寒论》的一整套治病方法,它是完全遵循人体的恒温机制而设置的。
如果我们想要恢复身体的恒温机制,想要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寒还是热,搞懂疾病的寒热,就要学会用《伤寒论》的法度来看待寒热、表里和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