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生理

1、与月经产生没有直接关系的脏腑是
A、肾
B、肺
C、胆
D、脾
E、胃
2、下列哪项不是天癸成熟的条件
A、肾气充盛
B、脾气健旺
C、已18岁
D、精血充实
E、肾阴充盛
3、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称之
A、试胎
B、弄胎
C、垢胎
D、盛胎
E、滑胎
4、妊娠月份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称为
A、临产
B、盛胎
C、试胎
D、弄胎
E、正胎
5、哺乳期最佳断乳时间是
A、6个月
B、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2个月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肝藏血,主疏泄,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任,司血海的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调节,虽肝与胆互为表里关系,但胆与月经产生没有直接关系(C对)。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肾为天癸之源,肾气盛,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天癸竭,则月经断绝(A错)。月经的产生与心肺功能有一定的关系,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如雾露之溉,下达精微于胞宫,参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B错)。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主中气,其气主升,具有统摄血液,固摄胞宫之权。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血旺则经调(D错)。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盛,月事以时下(E错)。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C对)。肾藏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泻精气的功能。精藏于肾,依赖于肾气的贮藏作用和施泻作用发挥其主生殖的生理功能。如肾气盛,天癸至,月经来潮(A错)。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血旺则精调(B错)。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精血充盛,则血海满溢,月事乃下(D错)。《精血全书·命门叙》说:“命门为精血之海…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是通过肾中阴阳来实现的,天癸的产生依赖于肾阴阳的平衡协调(E错)。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临产时的特征 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此名试胎(A对)。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B错)。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盛胎或垢胎(CD错)。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E错)。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D对)。妊娠足月,胎位已向下移,时见腰腹阵阵胀痛,小腹逼坠,有便意或有“见红”等征象,称为“临产”(A错)。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盛胎或垢胎(BC错)。正产即正常生产,杨子建《十产论》:“妇人怀胎十月满足,阴阳气足,忽然腰腹作阵疼痛,相次胎气顿陷,至于脐腹疼痛极甚,乃至腰间重痛,谷道挺迸,继之浆破血下,儿子遂生,此名正产”(E错)。
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哺乳期即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间,就是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哺乳时间一般以8个月为宜,故最佳断乳时间为8个月(B对)。

细目二 · 月经的生理

要点一 月经的生理现象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月经是女性最显著的生理特点,月经初潮,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已具有生殖功能。初潮后30~35年,一般每月行经一次,信而有期。
1. 月经初潮

妇女一生中第I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般为13-15岁,平均14岁,即“二七”之年。可早至11-12岁,迟至16岁。

2. 月经周期

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出血的第I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1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周期长短因人而异,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但一般应不能提前或推后1周以上。

3. 经期

即月经持续时间,正常经期为3-7天,多数为3-5天。

4. 月经的量、色、质

月经量的多少难以准确统计,一股以每月经量20-60mL为适中。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5. 月经期表现

行经前,可出现胸乳略胀,小腹略坠,腰微酸,情绪易波动,一般经来自消,不作病论,大多数妇女可自我调节而无特殊症状。

6. 绝经

妇女一生中最后1次行经后,停闭1年以上,称为绝经。-般为45-55岁,平均49.5岁。绝经表明行将步入老年期。

7. 月经的特殊生理现象

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一潮者,称为“居经”或“季经”:1年一行者称为“避年”:还有终生不潮却能受孕者,称为“暗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均是个别的特殊生理现象,若无不适,不影响生育,可不作病论。

要点二 月经产生的机理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年龄阶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1. 脏腑与月经

五脏之中,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心主血,肺主气,气帅血,在月经产生中各司其职,如肾气旺盛,使天癸泌至:肝血充足,气机条达,则经候如期;脾胃健运,则血海充盈,血循常道。故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与肾、肝、脾关系尤为密切。

(1) 肾

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肾为主导。

1)肾藏精,主生殖:肾藏精,是指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泄精气的功能,而以贮藏为主,使精不无故流失。精藏于肾,依赖于肾气的贮藏作用和施泄作用发挥其主生殖的生理功能。
2)肾为天癸之源: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则月经断绝。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内,肾气初盛,天癸尚微;肾气既盛,天癸蓄极泌至,月事以时下。此后,随肾气的充盛,每月天癸泌至,呈现消长盈亏的月节律,经调而子嗣;其后又随肾气的虚衰,天癸亦渐竭,经断无子。可见肾为天癸之源。
3)肾为冲任之本:冲脉为血海,广聚脏腑之血,使子宫满盈:任脉为阴脉之海,使所司精、血、津液充沛。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若任虚冲衰则经断而无子,故冲任二脉直接关系月经的潮止。
4)肾为气血之根: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和调,经候如常。肾有阴阳二气,为气血之根。
5)肾与胞宫相系:胞宫司月经,肾与胞宫相系。又肾经与冲脉下行支相并,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督脉同贯脊,故肾与冲、任、督脉相关,肾与胞宫相系,而冲、任、督同起于胞中。
6)肾与脑髓相通:肾主骨生髓通脑,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月经的产生,亦离不开脑的调节。
7)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是通过肾中阴阳来实现的。肾阴阳平衡协调,才能维持机体生理正常。
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傅青主女科》谓:“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
(2) 肝

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和疏泄气机的作用,脏腑所化生之血,除营养周身外,则储藏于肝。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肝经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与任脉交会于曲骨,与督脉交会于百会,肝通过冲、任、督与胞宫相通,而使子宫行使其藏泻有序的功能。

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为子母之脏。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同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一开一合共同调节子宫,使藏泻有序,经候如常。
(3) 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脾主运化,主中气,其气主升,具有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权。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血旺而经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乃多气多血之腑,足阳明胃经与冲脉会于气街,故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盛,月事以时下。

(4) 心

心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作用。《素问·评热病论》指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所以心又通过胞脉与胞宫相通。心气下通于肾,心肾相交,血脉流畅,月事如常。

(5) 肺

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如雾露之溉,下达精微于胞宫,参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且肾主作强出伎巧,肝主谋虑,脾主思虑,心主神明,肺主治节,脑为元神之府。在脑主宰下,五胜所主的精神活动,对月经的产生亦有调节作用。
2. 天癸与月经 

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癸来源于先天肾气,靠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对妇女来说,“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它使任脉所司的精、血、津液旺盛、充沛、通达,并使冲脉在其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满溢,月经来潮。故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七七”之年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天癸竭,导致经断,形坏而无子。

3. 气血与月经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周流。气血均来源于脏腑。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能生血,又能行血、摄血。气血和调,经候如常。

4. 经络与月经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与妇女的生理、病理关系最大的是奇经八脉中的冲、任、督、带。其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起源、循行路线和各自的功能对十二经脉气血运行起蓄溢和调节作用,并联系子宫、脑、髓等奇恒之府。

(1) 循行路线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带脉环腰一周,络胞而过。冲、任、督在下腹部所经路线正是女性生殖器官所在部位,冲、任、督、带之经气又参与月经产生的活动,故关系密切。

(2) 功能作用

“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督脉属肾络脑、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任督相通,调节一身阴阳脉气的平衡协调;带脉约束诸经,使经脉气血循行保持常度。在天癸的作用下,冲、任、督、带脉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状态。

5. 胞宫与月经

子宫是化生月经和受孕育胎的内生殖器官。其生理由肾、天癸、气血、冲任调节,并主司子宫藏泻,胞宫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子宫的周期性出血。

综上所述,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与胞宫,是月经产生的生理基础,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中心环节,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现代中医妇科学家称之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要点三 月经的周期变化与调节

1. 月经周期节律

月经具有周期性、节律性,是女性生殖生理过程中肾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的体现。月经有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个不同时期的生理节律,形成月经周期。现以28天为一月经周期,阐述如下。

(1) 行经期

行经第1-4天,此期子宫泻而不藏,排出经血,既是本次月经的结束,又是新周期开始的标志,呈现“重阳转阴”特征。

(2) 经后期

指月经干净后至经间期前,约为周期的第5-13天,此期血海空虚渐复,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动态变化。阴长,是指肾水、天癸、阴精、血气等渐复至盛,量重阴状态。重阴即是指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中的阴长高峰时期。

(3) 经间期

周期第14-15天, 也称氤氲之时,或称“的候”“真机”时期(即西医所称的“排卵期”)。在正常月经周期中,此期正值两次月经中间,故称之为经间期。是重阴转阳、阴盛阳动之际,正是种子的时候。

(4) 经前期

即经间期之后,约为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此期阴盛阳生渐至重阳。重阳即是指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中阳生的高峰时期,此时明阳俱盛,以备种子有胎。若已受孕,精血聚以养胎,月经停闭不潮:如未受孕,则去旧生新,血海由满而溢泄而为月经。

月经周期中4个不同时期的连续与再现,形成了月经周期的月节律。
2.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1) 天人相应说

《素问·八正神明论》认为月经的节律与月亮运动的节律一致。妇女的性周期以月为节律,故明代李时珍、张介宾以此取类比象推论月经调节为:上应月相,下应海潮,是天人相应的现象。《血证论》指出:“月有盈亏,海有潮汐。女子之血,除旧生新,是满则溢、盈必亏之道。女子每月则行经一度,盖所以泄血之余也。”可以说是初步提示了月经周期形成与调节的机理。

(2) 肾阴阳转化说

有学者提出月经出现周期性的藏泻,是肾阴、肾阳转化,气血盈亏变化的结果。经后期血海空虚,肾阴增长,阴中有阳,此时表现为“藏而不泻';经间期,是肾之阴精发展到重阴转阳的转化时期;经前期,是肾阳增长,阳中有阴,肾阴阳平衡中阳的功能渐趋充旺时期;行经期,是“重阳则开”阶段,在阳气的转化中推动经血的排出,子宫表现为“泻而不藏”,除旧生新,出现新的周期。

(3)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说

现代中医学术界根据《内经》和历代有关著述,对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及其调节进行了有关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女性生殖轴概念,月经周期即由此生殖轴进行调节。

(4) 脑-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说

“中医天癸古今论”根据“古今对天癸的认识及,脑为元神之府和肾主髓通脑的理论,提出脑-肾-天癸-冲任-胞宫(女)、睾丸(男)轴为性生殖机能调节系统”的新概念,由这一轴心主司月经生理。

总之,在月经周期的调节中,肾气、天癸、冲任、气血、胞宫有着规律性的变化。在肾气的主导下,天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任通冲盛,气血和调,作用于胞宫,调控子宫依时下血,是为月经。

要点四 绝经机理

中医认为,“七七”之年,肾气虚,任虚冲衰,天癸竭,最终导致自然绝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