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清明节祭拜祖先,这几个“禁忌”不要触碰

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杜牧的那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意就是指阴雨绵绵的清明节,扫墓归家的人们脸上还带着怀念故人的哀伤。

其实,还有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在宋朝特别有名。“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就是吴惟信所写的《苏堤清明即事》。

为什么古人留下许多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就是因为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许多诗人也会在这一天,踏青祭祖,他们有感而发,留下了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这其实也说明清明节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古往今来,人们都选择在这一天,遵循传统缅怀逝去的亲人。所以,我们更不能忘了清明节祭拜的规矩。老祖宗忠告我们:清明节祭拜祖先,这几个“禁忌”不要触碰。

一、清明节当天不生火做饭

晋文公执掌晋国之后,准备封赏群臣,但是功臣介子推怕自己遭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所以早早归隐田园。晋文公派人去请他回朝受赏,介子推听说后,就躲进了山林中。

士兵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没想到大火烧死了介子推。晋文公非常痛心,就设立了寒食节,当天不允许百姓生火做饭,大家都吃寒食,以此来纪念介子推。后来这个习俗,就保留到了清明节。人们会带着蔬果贡品去上坟,扫墓结束后再分食掉贡品,这天就不再做饭了。

二、早晨五点之后,六点之前上坟

其实,现代人上坟的时间,已经没有什么成规了,只要清明节前后,其实都可以。祭拜祖先,就是表达对故去先人的敬意。携家族子孙上坟,是为了向后代灌输孝道文化。只要达到了我们的目的,什么时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但是古人上坟,一定是要早晨五点之后,六点之前。因为这个时间是太阳初升,阴阳交泰之时,是一天中最阴阳平衡的时刻,利于祭拜祖先。而且这个时间,正是古时候的卯时,是公署站班之时,我们叫做点卯。在这个时间上坟,代表着庄重肃穆,所以这个规矩就代代相传至今。

三、稚童不能上坟

一般是指六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在清明节这天去上坟。毕竟清明节扫墓必须赶早,早上五六点时,乡下的地上还有很多露水。这时候太阳还没有升起,所以寒气特别大,孩子容易着凉。

而且孩子缺乏定性,看到扫墓时举行的各种祭奠仪式,会非常好奇,很容易喧闹影响祭祀。扫墓的时候,周围的环境要尽量清静,以示子孙后代的诚意,所以尽量不要让太小的儿童参加。

四、上坟结束后要收走贡品

我们在扫墓的时候,为了祭奠祖先,一般会准备刀头、果品、酒水等贡品。祭祀结束的时候,这些贡品一定要收走。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因为上坟的人可以分食掉贡品,避免造成浪费。

如果贡品一直摆在坟前,扫墓的人走后,由于墓地多位于荒郊野岭,贡品很容易引来一些田间走兽。如果在祖先的坟前踩踏,对墓地造成了损毁,这样就不好了,对祖先有失敬意。

《治家格言》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在清明节这天去祭祀祖先,不仅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还是孝道文化的体现。我们应该尽量遵循老祖宗的忠告,不要去触碰这些禁忌,为我们的后人以身作则,把祖宗的传统代代相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