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有谋的甘茂

战国那些传奇人物荡气回肠一生也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那个战火四起的年代,人才辈出,贤能之人不绝于世,甘茂在历史的舞台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一生也堪称传奇,很多观众对他威慑么要从秦国流亡感到好奇。

甘茂早年间曾拜下蔡的史举先生为师,学习诸子百家学说,凭借出色的能力,认识了张仪等人。并在后来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为秦惠王所用,深受秦惠王的赏识和重用。

面见秦惠文王的时候,秦惠王在交谈之间就深深为这位贤士折服,并在谈话之后立刻就让甘茂走马上任。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两人具体交流了些什么,不过从交谈的结果来看,似乎秦惠王很满意这位外来引进的人才。

走马上任的甘茂,不仅能说会道,重要的是还会带兵打仗。而在小说和电视里,大将甘茂被刻画成为了一个猥琐的小人,不仅参与到后宫的争斗中,还教唆年轻的君主做坏事,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甘茂原本的样子。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的甘茂,是没有任何大将风范的。

而且还表现得自私、势利,而历史上的甘茂不仅口吐莲花,还会带兵打仗,积极为秦国谋划,多次化解了秦国的危机。

甘茂在秦国可是个大人物,他为秦国能够称霸天下出了不少的力。甘茂在惠文王时期就已经是红人了。甘茂平定了蜀国的叛乱,他回到秦国的时候,成为丞相。

对于甘茂,司马迁有过一个中肯的评价,说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所谓策士,在诸侯兼并越发激烈的战国时代,是个相当吃香的行当。但行权谋,不问德义,这就是策士的操守。

说甘茂的主要功绩,最主要的还是宜阳之战中夺取韩国的益阳,宜阳之战的胜利被称之为秦国统一六国的里程碑,也就是因为甘茂答应了宜阳之战,为秦国打开了通往东方的大门,更是造成韩国在战国七雄之中被最先灭掉的原因。

战国时的宜阳城,在今河南宜阳县韩城镇东关村一带。今天的宜阳城遗址,南北长1510——2150米,东西宽1630——1843米,总面积约310万平方米。从《战国策》东周君的话,也可以看出宜阳的兴盛、繁华:"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宜阳作为具有战略要地的商业繁华大城,是秦国东出一统的战略节点。无论是西进、东出、南上、北下,宜阳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占据宜阳,秦国掌控进出的咽喉。

野心勃勃的秦武王想着打通三川的通道、前往窥视周朝,甘茂在了解秦武王的意图后,自动请缨并主动献策,让秦武王对甘茂产生信心,进而将方案交给甘茂亲自来执行。甘茂在息壤以秦武王"不愿成为听信谗言的君王"的心理,做为"社会交换"的目标物,换取秦武王对他的信赖与资源,终而使他有机会能够顺利完成攻打韩国任务。

宜阳之战果如甘茂所分析的一样,甘茂长期没有攻下宜阳,樗里子和公孙奭果然对此事进行阻挠,使得秦武王打退堂鼓,秦武王因为和甘茂的息壤之誓而让甘茂率领全秦国之军,得以攻下宜阳,即秦国之所以能够攻下宜阳,关键原因在于秦武王"因悉起兵",以秦国全国之力攻下的。

这件事可以说是甘茂的经典之战,未战而先安内。他料敌机先,更料同僚阻挠于事前,通过与秦武王的盟约阻止了樗里子和公孙奭的从中破坏,取得了宜阳之战的胜利。

甘茂是个能人,秦武王还在的时候,国家的大小事情都需要他的协助完成。本来如果武王能够继续这么重用他,他在秦国的后半生绝对不用发愁。没办法,说到底甘茂也不过是秦国的下属,这个主子死了,就继续跟着下一个主子干呗。可是他没有想到,新主子秦昭王后来竟然逼得他离开故土。

逃亡的甘茂通过苏代保住了自己的家族,辗转于诸侯各国。甘茂最后一次能回国的机会断送在楚国之手,原因就在于甘茂的贤明担任秦国相国不符合楚国的利益,最终他无法回到秦国,只能死在魏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任就是对属下最大的支持。"你若信我,我便花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此时最后悔的莫过于秦惠文王了,是他一时间被小人的谗言蒙蔽,才将甘茂这个大将放走了。而甘茂,他的出逃是迫不得已的,这一次出逃竟成为了他与大秦的最后一次诀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