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黄圩乡『云梯关』遗址
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境内,有一块巨碑,上刻四个隶书大字“古云梯关”。这就是史志上所载的“云梯关”遗址。 这里原是灌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即变为黄河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苏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设置大河卫,驻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卫所,卫以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一个卫的总兵力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全国设置内外卫三百二十九个,其中就有一个大河卫。明成祖时,内外卫增设到四百九十三,其中仍有大河卫,卫所就设在云梯关。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和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两次入侵云梯关,均被当地军民击败。 因云梯关是河防重地,自黄河夺淮后,黄淮合流,屡有决堤泛滥之灾,朝廷的河防官吏,如河道总督等,常来云梯关勘察,或驻此督导河防工程,这里也就逐步增建许多可观的官衙殿阁。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河督张鹏翮为镇水患,奏请在云梯关敕建禹王庙。[/color][/size]
[size=3][color=#000000] 云梯关成陆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汉唐时期云梯关是中原经淮河出海的关口,华夏海上丝路起源于公元二世纪的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之前,中原大宗货物往来主要是经淮河从云梯关出海东洋航线。从古淮河的入海口云梯关溯源西上,探寻华夏文明源起的中原,一路追寻因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洋航线和西域陆上丝绸之路而繁华的“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古淮河。淮河流域西起源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太白顶北麓,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东至江苏省响水县云梯关入海(解放后,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入海,现在从滨海县扁担港入海)。北起黄河,南至长江。淮河与黄河之间两岸南北的气候、民俗、风景截然不同。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栀”之说。[/color][/size]! C# A5 w; u, V. U1 M
[size=3][color=#000000] 摄影:周海林 [/color][/size]
[align=center]
[/align]5 _- `: ?4 F#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