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米奇也开始泡脚养生,它还是我们认识的那只老鼠吗?
杰夫·谢利《模型:米奇的个性》
最近魔都西岸很热闹,米奇展成了这一带最火的文艺话题。
看展的人有穿米奇T恤来的一家三口;有全身行头都是米妮、化着长眼睫毛的闺蜜;还有一对情侣从双肩背包里拿出米奇米妮的毛绒玩偶,在门口拍了好一阵才走入馆内。
史妮可·史密斯《捆包变体No.0026(对我的初恋米老鼠的颂歌)》
在这里,我彻底颠覆了对这只小老鼠的传统印象。
原来米奇可以有这么多变身:他一会儿是个冒险家,经过电脑参数处理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实时太平洋上冲浪的影像;一会儿他又变成了女子高中生的贴心小棉袄,睡觉、上课、逛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少不了他。
作为一个米奇粉,看到这些奇思妙想的时候,我几乎要雀跃起来。他每一个新的变幻,都让我们觉得他依然年轻时髦。同时他也为来自全球无数的艺术家带来了灵感与慰藉。
田名网敬一《米奇的日本之旅》
左:添田奈那《爱》,右:戴伦·罗曼内利《3000%米奇积木熊》
这是由UCCA Lab与迪士尼共同策划的“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上海站”。
现场不仅能看到欧美、日本等国的艺术家大作,还可以把20多位中国艺术家的新作一睹为快。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了。
01
23件中国艺术家作品
为我们带来许多惊喜
工作日上午11点,气温很高,但并不妨碍魔都人看展的热情。
滨江西岸的余德耀美术馆门口已经排起长龙。这次最大的看点在23件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新作,所以进馆后我直奔最内部,从中国展厅开始观展。
“米奇 与/在 中国”单元
走进去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长了3只眼睛的米奇雕塑。
这是陈冠希的作品《三人行》。陈冠希在当代艺术方面一直有独到见解,自己也创作了许多作品,尤其擅长在全球潮流艺术作品中注入本土元素。
其实他还热衷地外文明。这一次,陈冠希给米奇安上了第3只眼睛,让这个西方经典的卡通爱豆和外星生物、中国民俗传说中的二郎神来了个跨界,真是太会玩了。
陈冠希《三人行》
两把拼布椅子也很吸睛。
仔细看,很容易发现这两把椅子并非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而这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邓乃瑄《平行世界》
今年年初,与艺术家邓乃瑄合作了10多年的黄师傅得了癌症,邓乃瑄希望在他退休养病之前,完成一次特别的合作。
平时都是她画图,黄师傅制作椅子,而这一次,他们分别画下了米妮和米奇,再一起裁剪缝制。做出来的椅套中,饱含了这一老一少的点滴回忆。
邓乃瑄将这对椅子命名为《平行世界》,也许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他们仍会继续合作,编织米奇梦。
邓乃瑄《平行世界》
陈漫则抓住了当今时代的痛点。
在她的作品《泡脚米奇》中,电视机、遥控板、泡脚桶全部变成了银色,颇有太空感。
陈漫《泡脚米奇》
米奇坐在电视机前悠闲地泡脚,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家里宅”。这也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既想养生休息,又不愿错过娱乐生活的复杂心理。
仔细看,他的瞳孔里是正在泡澡的米妮,这个小彩蛋也让人忍俊不禁。
《奇·迹》是艺术家宁晓莉的作品。
她收集了宋代、清代等各个时期的银、瓷、金箔碎片,利用金缮修复工艺把它们拼接在了一起,做成了别致的米奇头胸针和装饰。
原本古老的技艺经过重新捏造后,立马变得时髦起来。
宁晓莉《奇·迹》
展览中还有不少值得一玩的互动作品。
曹雨西的《二进制图案 米奇版》是一个热门打卡点。
曹雨西《二进制图案 米奇版》
当我走到正前方时,米奇的五官被替换成了我的,连嘴角都被拉成了他的微笑弧度。
这是因为墙上的米奇头能够实时采集人脸,将人的脸部特征转化成为二进制像素。
曹雨西《二进制图案 米奇版》
在刘佳玉的沉浸式装置《踏浪逐梦》片区,通过镜筒我看到了正在冲浪的米奇。
其实这是艺术家参考太平洋真实的海洋风向、流速等,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出了在海上乘风破浪的视觉效果。
刘佳玉《踏浪逐梦》
展区中央的小房间里面正在播放多媒体影像《跳舞的米奇》,这是艺术组合Noise Temple创作的。
在这里,主角米奇没有固定形态,而幻化成了变动的音符、重叠的图案、线条,随着音乐尽情摇摆。
Noise Temple《跳舞的米奇》
《葫芦》是艺术家陆平原创作的异形作品。
走近看,葫芦身是米奇的头,葫芦叶成了米奇的耳朵。
陆平原《葫芦》
观众走到作品背后,米奇头和自己的头完全重合了,正好可以拍出来一张异形照片。
陆平原《葫芦》
02
致敬米奇
每件作品里都有私人情绪
“米奇与中国”部分像一个敞开式乐园,而“米奇与经典”部分的空间则迂回狭窄,具有一定的私密感。
在《捆包变体No.0026(对我的初恋米老鼠的颂歌)》中,我体会到了艺术家满满的爱意。
史妮可·史密斯收集了许多旧玩偶,把它们集中捆绑到一根大立柱上,成为了软体雕塑。
说实话,看到第一眼我就想张开双臂抱住它,当然展品是不可触摸的。
史妮可·史密斯《捆包变体No.0026(对我的初恋米老鼠的颂歌)》
米奇的解构表达,在墨西哥艺术家坦尼娅·阿吉尼加的《丝绒笑声》中达到了极致。
从外表看,这是一块悬挂的毛毯形状织物。
坦尼娅·阿吉尼加《丝绒笑声》
其实这其中的每一根布条、每一朵丝绒棉花,都是她从大量玩偶身上拆下的。经过重新拼接、编织后,它们构建出了一座景观雕塑。
尽管在整件作品中看不到具象米奇,但是通过黄、红、黑、白相间的经典配色,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活泼。
坦尼娅·阿吉尼加《丝绒笑声》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作品,是大岛智子创作的一系列漫画。
在她笔下,米奇从太平洋彼岸走入了日本女子高中生的日常。
房间里的毛绒玩偶、修学旅行戴的头饰、套在指尖的挂件,每一个都连接了女主和其他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画风清新又治愈。
上:大岛智子《学校旅行》,下:《谢谢你再次接受它》,另有6幅
其他作品也有不同的看点。
名为《隐藏的米奇》的作品来自丹尼尔·阿尔轩。熟悉艺术收藏的人都知道,他现在是艺术与潮流跨界的当红明星。
灰白色的主角被包裹在墙体中,逼真的褶皱让我心里立刻泛起一股挣扎感。这也是丹尼尔大部分的作品具有到特点:变形、侵蚀。
这个夏天,UCCA沙丘美术馆将举行丹尼尔·阿尔轩的个展“时间之沙”,这也是在UCCA沙丘美术馆举行的首个艺术家个展。
这一系列最新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丹尼尔对历史与遗迹的持续关注,同时结合了美术馆本身消隐于沙丘下的独特空间环境,即将为人们带来丰富多元的观展体验。
丹尼尔·阿尔轩《隐藏的米奇》
戴伦·罗曼内利回收了来自不同时代的大量vintage布料,为潮流玩具缝制了一件外衣,创作出《3000%米奇积木熊》。
戴伦·罗曼内利《3000%米奇积木熊》
在展馆昏暗的氛围中,两大霓虹灯作品尤其适合拍照。
一个是《无题》,近看非常抽象,冷色系的霓虹灯条像指纹一样排列,站远几步后,便立马能看到1个简化版米奇头。
WAKU《无题》
对面的《模型:米奇的个性》就很具象了。
角色设计师杰夫·谢利在迪士尼工作了40多年,虽然他创造的人物看上去是静态的,但仔细看,他们的微表情都藏着戏呢。
杰夫·谢利《模型:米奇的个性》
03
UCCA Lab
为艺术环境创造更多可能
华特·迪士尼先生说,“一切都始于一只老鼠。”
米奇总是充满好奇心、勇敢,许多艺术家也以他为艺术灵感,不断向外探索边界。如今,米奇已经从最初的平面卡通形象,蜕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文化象征。
走过92年,米奇依然活泼如初,在世界各地继续自己的冒险。同时,他从最初的绘画、影视作品中走入时尚、书法、雕塑、装置等多媒体领域,与不同的文化语境撞击出了新火花。
展厅内特别设计的迷宫通道
UCCA Lab与迪士尼捕捉到米奇文化的发展动向,策划了主题为“好奇无界”的“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上海站”。
展览集合曾在纽约站、东京站展出的大作,同时展出中国的众多艺术家特别创作了跨界艺术作品,为人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艺术体验。
因为展品丰富而多元,美术馆吸引了来自不同群体的观众。无论是迪士尼的铁杆死忠粉、带孩子来重温童年的年轻家庭,还是潮流爱好者、艺术爱好者,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致真一刻”。
陈粉丸《想象力散播计划》
UCCA Lab作为UCCA集团旗下的当代文化平台,不断探索艺术多元合作的可能性。他们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核心主体,通过当代艺术,推动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对话中去。
UCCA Lab专注探索和扩展艺术的多元合作,携手各领域杰出品牌,呈现与品牌精神契合的文化推广、艺术展览项目等特别活动,将当代文化与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
Noise Temple《跳舞的米奇》
本次米奇展览从纽约巡展到东京,再到上海,不久的未来,UCCA Lab还会把它带到成都、深圳、北京。
每来到一个不同的城市,参展作品都会汲取当地特色,落地成具有多重风格的展览。在这个过程中,美术馆为经典文化注入新活力,也诞生了无限可能。
展览之后,他们将继续推动艺术赋能娱乐、音乐、游戏等更多行业。
在UCCA Lab的预想图里,打破美术馆之间的界限很重要。这样艺术资源的汇总与调配将变得高效便捷,国内的艺术生态也会由此更加包罗万象。到那时,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中国的美术馆,感受艺术、参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