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前辈披露曾经秘不外传的太极拳推手心法
太极拳以练习推手为致用。学推手则即是学觉劲,有觉劲则懂劲便不难矣。故总论所谓“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此言即根于推手无疑矣。
杨澄甫谈推手
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 ~动,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而不可耐。而欲以力擒制太极拳能手,则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芦,终不得力。
许禹生谈推手
推手,或日搭手,一日靠手。各派拳术家多有之,以练习进身用着之法者也。太极拳术以懂劲为拳中要诀,而懂劲以使皮肤富感觉力为初步。此感觉力练习之法,在二人时、腕、掌、指互搭,推荡往来,以研磨皮肤,由皮肤压迫温凉之觉度,以察知敌劲之轻重虚实及经过方位。久之感觉灵敏,黏走互助,微动即知,斯为懂劲矣。太极拳经日:懂劲后愈练愈精。习太极拳者,不习推手,等于未习;习推手而未能懂劲,则运用毫无是处。呜呼,升阶有级,人室知门,学者于推手术,盍注意焉。
陈微明谈推手
推手者,所以求其用也。他种拳术,虽亦有二人对手者,然不过十余式,再多不过数十式耳。而来者其法不一,何能执定法以应之哉!太极推手,则有拥、捋、挤、按、采、例、肘、靠八字。此八字所以练其身之圆活,二人粘连绵随,周而复始,如浑天之球,斡旋不已,而经纬弧直之度,莫不全备。将此一身,练为浑圆之一体,随屈就伸,无不合宜,则物来顺应,变化而无穷矣。此所谓万法归一,得其一而万事毕矣。
向恺然谈推手
杨家推手的方式,由浅人深,共有四种。最初彼此都用单手搭挽,使站走灵活。次则按拥挤捋按,四手彼此都用双手,两脚站立不动,仅以身手进退。又次则活步进退。再次则向四隅进退,名为大捋。步法、身法、手法渐次繁难,务使练习的人能进退随意,缓急皆由自主,不受制于人。太极拳的原理,和其他之拳术不同。太极注重粘走,所谓于不丢不顶中讨生活是也。粘即是不丢,走即是不顶。此理说的容易,做到实难。一部分之粘走尚易,全体之粘走尚难。欲全体粘走如意,则非有大捋不为功。练太极拳的人在推手的时候,十分注意听劲的功夫。听劲的名词,为太极拳所专有。其意义并不是用耳去听,乃是用皮肤去听。换言之,便是练习触觉,使之灵敏。皮肤能听得敌劲之来路方面,即顺着来势以半个圆招架、半个圆攻击。太极拳论中所谓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就是这个道理。常见有练太极拳之人于推手的时候,在拥捋挤按四手之外,任意出手或多方阻碍,使不得按规定次序推揉。功夫生疏的,每致停滞不知应如何走法。其多方阻碍之动作,术语谓之拿,即拿住不放之意。此类推法,不能没有,然仅可为练习的 -部分工作,不能以此为基本练习。好处在使练习的人容易明白粘走变化的方法,又能使触觉增加灵敏。无论何种技艺,皆是熟能生巧。-方面练拿,拿即是粘,一方面练走,自然由熟可以得巧。然则何以仅-部分工作,不能作基本练习呢?因为能粘与不能粘、能走与不能走,全在功夫的深浅。若没有相当的功夫,尽管知道粘走的方法,仍是粘不住走不了。基本练习,还是按着规矩推揉拥捋挤按四手,并得认真分析,不可苟且马虎放过,则三手皆不停当矣。推手也是一个太极的圆圈。在一个圆圈之中,分出拥捋挤按四手。拥挤为半圆,捋按为半圆。本系连贯而成,故一手忽略,则全圆因之破坏。在这四手连贯成一大圆圈之中,于彼此皮肤接触之处,每手又各成一小圆圈。每于小圆圈中,又分半圆为粘,半圆为走。两手同时粘走,虚实须得分清。若不分清,即犯双重。两手虚实分清后,便得注意到一手虚中之实,实中之虚。不然,则一手之中亦犯双重,其弊害与犯两手双重相等。
董英杰谈推手
学推手初步练习,先学两人粘黏打圈,次学掤捋挤按四个方法。再次学化劲:先学肘化,次学腰化,再学两肩化,更要有柔软圆滑。然后学随机应变全身化。学拥捋挤按用法,然后再学连化劲带打法。山的预的民知觉懂劲,要多推手,自得粘连黏随之妙。推手时要细心揣摩,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务要使我之重心,对方不能捉摸,对方之重心,时时在我手中。街山练时你捋我挤,我挤你将按,你按我预拥,我拥你再按,我同时又斜捋。此四手法,上下左右前后,周而复始,圆转自如。二人常常练习,功久自熟,熟能生巧。久之手膊渐有知觉,即能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
叶大密谈推手
太极轻灵,如荷叶承露有倾即泻。高上人和推手须先求其圆,后求其方。推手须流而能留。不丢而丢,不顶而顶,意在人先,变化倏忽,则丢而不丢,顶而不顶矣,是谓即丢即顶。然即丢即顶,全是从不丢不顶中得来。推手之圈,以外大内小为佳,外大可以眩人耳目,乱人意志,内小才能转变灵活,集中迅速。太极推手,能忽隐忽现犹是初步,其后为不隐不现,最后则顺势借力而已。
徐思允谈推手
太极拳为体,推手为用。其始循例动作,亦步亦趋而已。久之能不脱,又久之能不抗,由整而散,渐渐能不乱。尤难者,彼此相黏,必求机势。机势者,顺逆、向背、坚瑕之区别也。机势得矣,必求方向,或上或下、或正或隅,得之则如脱弹丸,失之则如撼大树。方向得矣,必求其时,早则我势未完,迟则彼觉而变。三者皆得,而又动之至微,发之至骤,引之至长。初学定步推手,拥、捋、挤、按四手,泰半不能连贯圆满。须跟随教师或艺高者盘转圆圈至纯熟后,再由教师口授拥、捋、挤、按四手。四手能一一分清,练至绵绵不断,腰腿能旋转自如,黏化均能顺手,然后可学拿劲、发劲。该时当觅一对手,作为鹄的,先练一种拿劲或发劲。切不可一劲未通,又练他劲;更不可同时练习数种。须知一劲能通,任何劲均能使用,一劲不佳,其他亦不妙矣。在未练拿劲、发劲之前,须尽量给教师或艺高者拿发,视其如何引己,如何拿己,如何发己。拿发之地点何处;拿发之时间早迟;拿发之方向正隅,均须以身实地试验,作为悟解之门径。万不可求之过速,欲速则不达。太极拳基本功夫,全在定步推手中。夫推手至相当程度后,又不可专与一人推练。无论何人,手刚手柔,劲大劲小,艺浅艺深,均须推习。否则熟者能发,不熟者不能,似未普及,亦属徒然。活步推手,当求手、腰、腿三部一致。前进后退尤不可使粘黏劲忽断。
谭梦贤谈推手
推手者,敌我二人,以一手或两手靠搭,用粘连黏随四字功夫,划阴阳两圈。其法有二:(一) 甲划圆圈,乙随之而走;或乙划圆圈,甲随之而走。(二)甲乙两人各划半圆圈,合成一整圆圈。然无论一整圆圈或两半圆圈,均于此圆圈上,研究拥、捋、挤、按四字要诀。唯应注意者,甲乙两人各有一重心。甲乙两人靠手时,又于靠手之交叉点自成一重心。此三重心点,由甲乙两人互相争夺,得重心者胜,失重心者败,此 -定之理也。
黄元秀谈推手
听化拿发四字功夫,甚难甚难。虽毕生研究,亦无止境。其总诀在一圆圈。其化也发也避也攻也,无不以圆圈为之。所谓太极者在此,所谓妙用者亦在此。以余个人之揣拟,初练习推手者,于拥捋挤按中,先以两人合作五个大圆圈,来试演之,名为基本方法。(一)平面圆圈;(二)直立圆圈;(三)斜形圆圈;(四)前后圆圈;(五)自转圆圈。先将此法习演成熟,以后可以变化各种圆圈而妙用之。... 初试圆圈大而笨,继则小而活,再则其圈不在外而在内,有圈之意,无圈之形,一刹那间,而妙用发矣。到此地步,可以意会,不可以言;莫知其妙,而妙自在。非有长久刻苦功夫,不能到也。
黄寿宸谈推手
推手时应按法练习“听、化、拿、发”及“粘连黏随不丢顶”,用腰来转动身躯及四肢,全神贯注,呼吸自然,全体舒松,连绵贯串,初练时不宜找劲太早(找劲者,彼此不照规矩,随意攻击化解),太早则喜用力。用力成为习惯,不能得精巧之意,来日成就必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