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余是一种长的像韭菜的草
读《山海经》
《卷一 . 南山经》所感:
"南山之首曰䧿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南方的第一列山系叫作䧿山。这山系的第一座叫招摇山,它高高地耸立在西海边上,山上生长着大片的桂树,山里还出产大量的金属和玉石,山里有种草,样子很像韭菜,开青色的花朵,这草的名字叫祝余,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
我之所以想以"祝余"为题目,是想从上古先民们了解自然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来谈谈:今天当我读到它的功用时的第一感触。
文中提到,祝余的样子很像韭菜,开青色的花朵,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
我读着"祝余",写着"祝余",感受着"祝余"...这两个字,就现在来看也是那么符合中国人根植于骨里的美好向往和祝愿。它就像一位久违的老朋友,带着一身清香,如出水芙蓉般从天而降。
从生理角度来分析,据说人一到午后晚些时候,比如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以后,人的胃口大开,而且常常喜欢吃辛辣刺激,所谓的奇珍异宝,野味珍馐。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落山或者快要落山,牲畜开始归圈,鸡也开始归巢。也是我们人类的性情需要收敛回归平静的时候。
但是恰恰相反,这个时候,多数人的心开始不安分了,或出去海吃,吃完海吐;或在黑暗之中伸开了魔爪,抓不该抓的,做不该做的...
我想这个时候不是我们真饿了,不是我们的胃口真大开了,是我们自己给心做不了主了。
于是我们就把那清香的"祝余"抛在一边,同时把那本该吃一点就不饿的"祝余"撰在手里,以防万一,然后,一转身,尽情地我行我素,胡吃海塞。
满足那无休止的妄念,欲念完全控制了肉体,硬生生地把那添加了爽口的调料的"野味"塞到肠胃,满足了"五道庙",却伤害了其他山野生灵。
吃进去的生灵野味那能乖乖地就让你吃了啊!狗急还跳墙呢。陶渊明在诗里不是说了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据说,刑天与天帝(黄帝)争夺神位,两者斗,刑天败,天帝把刑天的头砍下来,刑天不服屈辱,以两乳为目,以肚脐为嘴,依然挥动着盾斧在漫舞,刚毅的斗志始终在。
你看看,刑天的首级让砍了,他还在战斗,那些被我们砍下头的生灵野味们,他们能不报复吃了它们的人类吗?!
当那些生灵在人的身体里"大闹天宫"时,握在手里的"祝余"就成了"救命真经"了,人们瞬间把"祝余"___那开着青色花朵的,婉娈端庄的,模样像韭菜的草,奉为"胃口大仙"了,顶礼膜拜,以此为入口的法典,限制着进入嘴里的食物,就因为,"祝余"拥有这个特别的功用:吃了就不饿了!
"祝余"你回来吧,你从上古回来吧,拉着上古先民们的手,一定带上他们对山神祭祀的虔诚,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一同回来!人类需要你:祝余!
回来时记得带些五彩石,那颗颗都是惊喜,那粒粒都是灵怪。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