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书法家郑大光——文史系列
1899年4月12日,郑大光出生于赤峰一户普通市民的家庭里。父亲早年去世,母子俩相依为命,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
不知是因为做生意的需要,还是被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所吸引,他很早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岁时,他把一位山东名师请到家中,专门教授书法达一年之久。从执笔到选帖,从结体布白到气韵生动,从字体到书学,均受益匪浅,他不但知道了许多书法宗派名家及其各自的艺术特色,而且他也清楚地认识到,书法绝不是消遣品,而是一种艺术,需要以很多知识和修养为内涵,更需要勤奋和苦练,方能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地。
郑大光虽然长期自奉甚俭,但购书千金不吝。家中剩余几乎全部用以购置碑帖书画、文房四宝,并在国内外邮购书法专著和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书道全集》《泰山石刻拓本》《书法大成》《三希堂法帖》《碑帖大观》等所藏甚丰,而且十分珍贵。
中年时代,他不远千里几次到北京学艺。他去荣宝斋观赏古今名人的书画杰作;去庙堂馆殿浏览鎏金衬朱的楹联;就是走在大街上,他也细心揣摩铺号行会的横匾……每次北京之行都使他大饱眼福,大开眼界。
在家中,他购置一米见方的铁瓦300块,用水调黄土在上面书写。从大槽到榜书,从楷字到狂草,日课千余字,日复一日,寒暑不辍;年复一年,书艺大进。真、草、隶、篆无不听任心腕之交应。
他早年取法二王,后来尊崇碑学,曾临摹、研究多种碑帖,尤其对隶书和魏碑的研究,造诣很深。从他的遗墨可以看出,他受《张猛龙碑》《龙门造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晚年,他偏爱石涛和“扬州八怪”,十分推崇郑板桥的诗、书、画,尤其是郑板桥“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的艺术思想对他的书法艺术影响很大,使他的书法没有困守在传统的墨海中,而是走上表现个性的更高境界——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