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潮”的草书,获全国书法展最高奖,应该吗?
在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上,江苏的书法家周裕评以一件草书作品获得最高奖——优秀奖,进而以一个书法“新人”一下跃入“书法家”的行列。
说是一下跃入书法家行列,是因为既然参加的是新人展,就说明周裕评在此前没有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国字号展览中入展、获奖过,所以也没有中国书协会员的身份。而在新人展这一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序列中获奖,他一下就具备了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资格。
当然,我们不能只是以是不是书协会员来衡量书法水准。但在现行体制下,参展获奖继而加入书协,是一般书法家都有的想法。只从书法作品来看,周裕评的草书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也有需要指出的缺点,我们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草书创作无疑是当代书法创作的软肋,没有震撼人心的佳作,也缺乏令人心灵震撼的草书大师。这与时代有关,也与草书艺术本身的难度有关。周裕评选择了草书,可谓知难而上。
草书需要草书精神,草书需要一往无前,草书需要慷慨激昂,草书需要旁若无人,草书又需要无懈可击的技巧和法度,而我们身处的却是一个草书精神完全丧失的时代。
周裕评的草书用笔娴熟,行笔流畅,笔力也较为刚健。其中锋为主的笔法是其线条刚劲有力的技巧原因,同时其中锋线条表现出的圆润特征,也增强了其笔画线条的立体感。
但综合分析,其书作除了用笔值得称道外,余则少有过人之处。
此作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字形大小的过分整齐,造成了整幅作品平均匀称,缺乏起伏,没有草书应有的高潮。单独看,作品中的每个字确实是草书的写法,但安排在一起则呈现出布局大小一致、字态端正规整的效果,气质上更接近于楷书,其原因正是作者对草书精神缺乏理解所致。
虽然个别字有所夸张,如第二行开首的“叶”字,作者将其拉长,占用几乎3个字的空间,但由于上下脱节,给人的视觉效果是紧缩的两个字,而不是洒脱奔放的一个字。
还有第三行的“幽”字,也占据了近3个字的空间,但其封闭端正的结字仍然将其企图开张的努力化为乌有。
其次是每一行的行气安排也过于单调,三行几乎都是直线,而且是整齐地呈右上左下倾斜的3条平行线。草书的行气应该呈摆动游走的曲线,这样才能极尽变化又贴近自然,如溪流婉转、山势绵延一般生动感人。
从整体章法来看,此件作品也依然是方正规矩、僵硬整齐、缺乏变化、近于刻板。将其正文边线相互连接,几乎就是一个整齐规范的长方形,或者是一个稍有点倾斜的菱形,有规矩之拘滞,无章法之变化,流于匠气。倒是其落款错落有致,稍稍具备了草书的抒情意味。
从取法来说,作者大概有点颜体行书的底子,其外拓的笔法可作明证。然观其草书面貌,取法似乎不在明代之前,这就是说作者不是学习古代的某家某派,而是受时人的影响为多。其中有林散之的影子,更有当下许多获奖作者的面貌痕迹。
顾炎武谈著述,以铸钱比喻,谓高手采山之铜铸钱,今人收取旧铜铸钱,其结果都是钱,而钱之质地有霄壤之别。书法创作自当为采山之铜,就是学习古人,而不是收取废铜,就是学习时人,一古一今,高下自别,书法青年,当自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