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颜色运用手法

都说诗是无形的画,诗画同源,诗画一体。前人评杜诗,称其“以画法为诗法”;苏轼钦佩王维的诗、画艺术,赞扬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对诗画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大家有较多的共识。
从创作实际看,景物的描写确是诗作的重要构成:
如,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均因文句中的景物有精妙的着色、诗景如画而备受后人的好评。
既然诗画同源,诗境也必与画境相同,会有色彩的构思、色彩的布局和色彩的呈现。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诗人们师法造化,竞相在景物设色上用力,殚精竭虑,努力提升、强化诗歌的视觉效果。
历数前人的创作实绩,不乏精心调动各种色彩来装饰审美空间的大师,在他们的作品中,意象生动鲜明、色彩斑瓓、变幻无穷、美轮美奂,在诗境设色这个独特的艺术领域里展现了不俗的才情。
北宋诗人潘阆的一首小诗《九华山》,诗人的着色技巧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潘阆《九华山》
欲齐华岳犹多六,将并巫山又欠三。
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
“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一联体现了诗人在色彩运用上的巧思。
白与蓝都属于冷色调,白是本色,基本色,十分纯粹;深蓝也是一种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色彩,两种颜色融于一体,对比鲜明,一个“泼”字,不仅突出了不同颜色瞬间化合、形成巨大裂变后对人的视觉构成的刺激,也使静态的颜色有了变幻无穷的动感,提升了读者对色彩的审美关注。
此诗色彩的魅惑,《宋诗三百首》认定它能代表宋代诗人在色彩的铺陈方面的巧思而将其收录其中。
自然景色的动态描述基于诗人对外部景物极细微的观察,诗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堪称精妙。
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杨巨源的“绿柳才黄半未匀”和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每每让人拍案叫绝,因为它们特别体现了诗人对由冬入春这一重要的季节转换期自然界色彩渐变的敏感,星星点点的草色,抵近了,难以发现,而它们展露的是正在萌动、即将勃发的春意;小心后退,视野里便有了一片令人心醉的绿茵。
上面提到的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既反映了女性诗人捕捉自然界的色彩变化有极为细腻的感觉,也因融入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叹而让人深受触动。
在自然颜色中,红色最鲜艳,浓墨重彩,如火一般热烈,构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以我的观察,只有在诗人情绪极度亢奋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唤来这种烈性而不易驾驭的颜色。
如,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所以千古流传,多半是因为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诗里惹火的色泽、跃跃欲试的情绪,为此深受感染、感奋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小小一首《忆江南》,红、绿、蓝三种色调一次呈现,而且选择的全都是特别醒目、特别富有冲击力的颜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景物近于白描,读者品味不到诗里有多少闲情逸致,倒像是情绪激动的作者在巨大的画幅上率性地泼墨,漫吟此词,无法拒绝诗景中色彩的魅惑,从而引发与作者趋同的诉求:能不忆江南。
毛泽东喜好用红色来妆点呈现于诗词中的景物: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极目远眺,景物的收纳与设色显示出非凡的气魄。不过要论毛泽东在诗词作品中对色彩的调度,最让当事人得意、也为后来者称道的大约莫过于: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句。大气磅礴、气象恢弘,其意境真的十分壮美。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滴血的残阳竟将深蓝的天幕濡染成一片绚丽的殷红!
韩 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的《晚春》与《早春》相对,也是设色艺术中的佳品,诗人赋予草木感性的生命,善妒能争,各个施展出自身拥有的诸般本事,充满了浪漫气息。晚春里这道色彩的盛宴,是自然界对人类最丰厚的馈赠。闭目冥想,觉得与我记忆中的江南晚春确有高度的重合。

论设色,山水诗人徜徉林泉,终年与风月为伴,观者有心,是当之无愧的高手。身居江湖,远离俗务,餐风饮露,弋钓山泽,游心寂寞,平静的心态中少有让其萦怀的波澜,诗人为意境设色时也往往选择了平淡,这样的审美取向自然与浪漫派钟情浓烈大异其趣。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色调既淡且冷,意兴聊赖、哀乐无痕,读者几乎捉摸不到诗人心绪最细微的律动。但平淡中含着隽永,也一样让人有许多回味。欣赏诗境中的色彩艺术,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派的贡献。

宋诗的评论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批评的,说它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成就远逊于唐诗;肯定的,说宋诗自有其面目,唐诗不能专美于前。像:

“棠梨叶落胭脂色,乔麦花开白雪香”;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梦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梨华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风雨禁烟中“,

都是很多人喜欢玩味的佳句。

论设色,宋代诗人确也多有独特的创获,

像,杨万里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景色如此热闹,不去西湖,别处哪能见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理学家朱熹的诗写得有点乏味,但论设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也堪称极度的繁盛。

苏舜卿的:

“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两联诗,状写吴中风物,深得人心,这也是多年作客他乡,梦里常有的颜色。鲈鱼纯白、柑桔金黄,一闭眼,满目都是家乡的丰饶、自然的厚赐,苏诗激起人们对美食、对乡情的眷念。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结尾四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黑与明的对比,是一道抓人的光影;“红湿”更显匠心,写出了受朝霞濡染、经雨的枝叶水光里折射朝日的独特情景,这色彩斑驳陆离,让人不胜留恋。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有家难回、报国无门是杜甫《秋兴八首》的基调,诗人情绪激愤,《秋兴》也平添了撄人心脾的绝色: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的枫树皴红了整个画卷,江流、峡谷、连绵的群山在浓烈的底色中逐一铺展;相信被黄花催下的泪水里一定会有家乡的风景,秋色宜人、欲归不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情里含着暮年杜甫无穷的悲凉。七律一首,以画法为诗法的大师只是略试身手,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

相关推荐

  • 诗词大会主持龙洋,读“草色遥看近却无”引观众质疑,她真读错了吗

    古人留下的诗歌是精神财富,它不仅仅是表达一个诗人内心的精神世界,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在.因此,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专门研究古人留下的诗词歌赋,力求把最完整的文化留给后人.在古时候,诗歌的流传是不易的, ...

  • 经典欣赏:《晚春》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 ...

  • 例解古典诗词里的颜色运用手法

    都说诗是无形的画,诗画同源,诗画一体.前人评杜诗,称其"以画法为诗法";苏轼钦佩王维的诗.画艺术,赞扬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对诗画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炼句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炼句艺术手法 一.炼景句 林逋<秋江写望>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江畔秋色的描绘,抒发淡泊的情思 ...

  • 126.古典诗词中多感官手法的运用

    126.古典诗词中多感官手法的运用 作者:gkgushiwen 在古典诗歌中,作者描摹外界景物时,常调动多种感官,多层次,多角度的刻画描摹.正所谓传神写照.大家知道,人的感官可分为听觉.视觉.嗅觉.味 ...

  • 11.古典诗词鉴赏之描写手法

    11.古典诗词鉴赏之描写手法       这一期,着重讲一下古典诗歌鉴赏中的描写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是我们在诗歌鉴赏时经常看到的几个概念,它们并不相同,之间是有重复交 ...

  • 【诗词学堂】通感手法的九种类型·诗评万象

    [诗词学堂]通感手法的九种类型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修辞方法只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复.顶针.反语这样几种,至于通感,未作介绍.而实际上,通感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被 ...

  • 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

    ​ 诗词表达技巧 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 ...

  • 诗词中虚实结合艺术手法

    醉月诗苑 古典诗词中 虚实结合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 ...

  •  古典诗词炼句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炼句艺术手法 一.炼景句 林逋<秋江写望>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江畔秋色的描绘,抒发淡泊的情思 ...

  • 【诗词微塾】诗词创作之艺术手法(一)

    诗词微塾 诗词创作之艺术手法(一) 艺术手法,也称"表现手法",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