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的广义临床应用【一点资讯】

什么是风药?

(一)本草分类沿革与中药学教材药物分类的局限性

1、《神农本草经》上品一百二十种,中品一百二十种,下品一百二十五种。

“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下面呢,我带着大家看一下什么是风药?

我们今天提到这个风药,有些同学可能之前看过一些资料,有些印象。有些同学可能就讲了,我们教科书上讲的是解表药、泻下药、祛风湿的、补气的、补血的,你怎么就这样分类呢?是不是你在标新立异,新出来了一个风药呢?那么告诉大家,不是的!

我们教材中药的分类方法看上去是一目了然,它有利于我们学习,但是同时它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学了这个中药教材以后,思维比较容易变得僵化,我们容易教条化,容易机械化。历代的本草著作,它对中药的分类,它不是这样的。就拿《神农本草经》来说,它对中药的分类是上品、中品、下品,它对药物的论述是比较全面的,我们今天学习《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是最接近的一部中药学著作。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它对这个薯蓣也就是山药,它是怎样论述的呢?

“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我们今天知道,山药它能补肝脾肾,它能祛湿、健脾、补肾,但是《神农本草经》上它说的很清楚,它能够“除寒热邪气”。王三虎老师。王三虎老师提出“风邪入里成瘤说”,肿瘤-癌症的发生是和风邪有关系的,他说“风邪入里成瘤说”。

孙曼之老师他提出,“癌为热邪”,什么意思呢?就是五气过极,气郁化火,火散不出去就会发生肿瘤。肿瘤发生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发生,它这个速度非常快,这符合“风火相煽”的特点。王三虎老师认为,山药除了补虚以为,它还有除寒热邪气的。

2、《医学启源》之《药类法象》

根据药物的气味厚薄、阴阳升降、补泻主治之不同,将常用药物分为五类。

口诀:“风升生,热浮长,燥降收,寒沉藏,湿化成中央。”

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风药气温,其性上行,犹如春气之上升,有利于生长发育。如:防风、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威灵仙、细辛、独活、白芷、鼠粘子、桔梗、藁本、川芎、蔓荆子、秦艽、天麻、麻黄、荆芥、薄荷、前胡等20种。我们再看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叫《医学起源》,在这里面呢,它有个“药类法象”。《医学启源》是张元素写的,张元素有个学生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他是谁呢?李东垣,他是补土派,但是李东垣他特别擅长使用风药。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对药物的分类的这样的:“风升生,热浮长,燥降收,寒沉藏,湿化成中央”。他是这样说的:“风药气温,其性上行,犹如春气之上升,有利于生长发育”。就是说风药对我们人体它是有利的,使得病邪能够快速的驱除发散出去。这是讲的风药。我们平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讲的是阳,是火;我们还说“雨露滋润禾苗长”,它讲的是阴,是水。我们很早的时候就学过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讲的是风。教科书上学阴阳学说的时候,阴和阳是要平衡的,阳要升,阴要降,那么风药呢?它强调的是人体的阳气,要保护好人体的阳气,要发杨我们的生生之气。我们说阴阳是平衡的,但它是一种相对的平衡,在阴和阳相对而言,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阳。就拿我们人体而言,我们人体是“体阴而用阳”的。我打个比方,太极图是不是一半阴一半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静着看它是这样,但是你要知道太极图它不是死的,它是要运动的,它是活的,活的太极图它靠的什么来运动的?它靠的是阳。今天我们讲这个阳气,大家可以思考这个问题。3、《药品化义》:气、血、肝、心、脾、肺、肾、痰、火、燥、风、湿、寒等13类。风药:麻黄、羌活、紫苏、薄荷、柴胡、葛根、升麻、白芷、防风、荆芥、前胡、独活、蔓荆子、威灵仙、细辛、藁本、香薷、生姜、葱头等19种。

前面张元素讲的,他归纳出了一些风药,那么我们再看一本书-《药品化义》,这是明代的一本药学著作。这本书里面它对中药的分类,分了十三类,气、血、心、肝、脾、肺、肾,然后是痰、火、燥、风、湿、寒,同样它把中药进行了归类,它列举出了这么十九种。

(二)、风药定义

辛:祛风、发散、行气、行血。

升、浮:有里向外,由下到上。

风药是从中医阴阳升降等基本理论出发,注重于中药四气五味理论这种特定的中药的分类方法,它指的是具有辛味的、质地轻薄、药性升浮,对人体能够起到发散、升提、疏解、宣透作用的一大类中药的统称。

有感于风药的归类,历来还没有人从定义的角度来给大家准确的说明风药究竟是什么?风药它首先是辛味,具有辛味的一些药物,风药它对我们的人体它有升提和发散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尝试着给风药下一个定义。我说的可能不一定准确,谨供大家参考。我认为什么是风药呢?风药就是从中医“阴阳升降”等基本理论出发,它重视药物的“四气五味”,重点讲的不是那个药治什么病有哪些功效,它重视的是“四气五味”。中医是宏观的医学,我们现在背中药的时候背哪个药能治什么病,这是西医的方法,我们学中医的时候,要有宏观的视野,学中医的时候你得符合从大到小这个顺序,往往你重视细节它治什么病的,反而把它的四气五味,寒热温凉给忽视了。

注重中药的“四气五味”这种中药的分类方法,它指的是“具有辛味的,质地轻薄,药性升浮,对我们人体能够起到发散(就是从里向外)、升提(从下到上)、疏解(类似于肝的疏泄)、宣透(类似于肺的宣发),这么一大类中药的统称”。我的古文字表述不一定非常的准确和严谨,还有待于以后的修改和完善。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

宣可去壅、通可去滞、泄可去闭、轻可去实、燥可去湿。

我们学习中西的时候知道八法,什么是八法呢?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第一个什么?汗,这个汗是不是说用了药以后就一定要大汗淋漓呢?不是的,他这个汗实际上就是泛指,就是说我们用药以后这个病邪从里面往外发的意思,所以这个汗呢不一定说是要大汗淋漓,理解的不敢太机械,太拘泥了。就是解表的意思,它就类似于风药的特点。我们学方剂的时候有个: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那么在这十剂里面呢,最起码有五剂它和风药是有关联的,宣可去雍,通可去滞,泄可去闭,轻可去实,燥可去湿。

中药学教材里的解表药(辛温、辛凉)、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里的大部分药物,以及部分宣肺止咳药、理气活血药物;方剂学教材里的解表剂(辛温、辛凉)、清热剂(泻黄散)、祛暑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甚至痈疡剂(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牛蒡解肌汤)里的部分方剂,都可以归于风药(方)的范畴。

我们中药学教材里面的解表药(辛温、辛凉)、祛风湿的药、芳香化湿药里的大部分药物,以及一部分宣肺止咳药、理气活血药;我们方剂教材里面的解表剂、清热剂(我这一块提了一个例子泻黄散,泻黄散我们临床应用的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治疗口疮、口腔溃疡的一个简单的方剂,泻黄散在今天临床上我们能够治疗糖尿病,妇科的宫血,脾胃病等),祛暑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甚至痈疡剂(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牛蒡解肌汤)里面的部分方剂,都可以归于风药(方)的范畴。

(三)、常用风药的分类

我给大家讲一下常用的风药。常用中药的分类,这个是我把它进行了一些罗列。常用的风药根据它的性味寒热温凉的不同我把它分为两类,一个是辛温(热),辛热,这个是有争议的,一个是辛凉(平),有些偏平。风邪感人,它会夹杂着其它的病邪,风寒、风热、风暑、风湿、风燥等等,那么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感受外邪后的变化不同,我们体质的阴阳寒热不同,说每个人他出现的病症是不一样的。大家今天来这听课,昨天晚上你们朋友聚会,吃火锅了,然后呢,大家出去受风着凉了,受风着凉以后是不是说大家出现的症状一样呢?不是的,病因它都是受风了,但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他体质偏寒,他可能就是个风寒感冒,有的人他体质偏热,他内热,可能就是外寒内热,这个人可能是个大青龙汤,另一个人可能就是个小青龙汤,那边可能是麻黄汤,那边可能是桂枝汤,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临床上使用风药的时候一定要权衡:病因,你出现的症状,你的体质的寒热虚实。

1、辛温(热):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白前、前胡、桔梗、紫苏、香薷、藿香、佩兰、藁本、白芷、威灵仙、海风藤、苍耳、辛夷、葱白、川芎、细辛、巴戟天、全蝎、蜈蚣、乌蛇等。

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辛温的风药,我们在学习这些风药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药和方对应来进行学习。麻黄、桂枝,典型的麻黄汤,荆芥、防风,常用的方剂荆防败毒散,羌活、独活,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等等。白前、前胡、桔梗,止嗽散,藿香、佩兰,藿香正气散。

还有这个威灵仙,威灵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祛风的药物,威灵仙一方面它能祛风,另一方面它能通络,它有比较好的止痛的作用,还有一个呢我们现在在临床上治疗痔疮的时候,经常用威灵仙,刚才我说痔疮,耳穴可以掐好这个痔疮,我们用中药同样可以治好这个痔疮,那么威灵仙它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我们治疗痔疮经常用的风药就是荆芥、连翘、威灵仙、秦艽、升麻等等,后面我还会说。

海风藤,藤类的药,它能够祛风,它能够通络。苍耳、辛夷,苍耳子散,等等。还有这个葱白,这个川芎,川芎我们教科书上,把它归于活血化瘀药,实际上呢,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里面,历代医家都认为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川芎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一个风药。细辛,走少阴肾经,它可以从我么身体里面更深的层次把这个风邪发散出来。像全蝎、蜈蚣、乌蛇这些虫药,为什么把它们归结为风药呢?因为它们辛, 它们有辛窜之性,通行经络。

2、辛凉(平):葛根、升麻、柴胡、秦艽、丹皮、桑叶、菊花、蔓荆子、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浮萍、木贼、二花、连翘、钩藤、夏枯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蒿、白蒺藜、蝉蜕、僵虫等。

辛凉的风药,如葛根,《伤寒论》里面,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里的葛根。升麻、柴胡,升的作用比较明显,补中益气汤加升麻、柴胡,一方面它带动补气的药来提升,另一方面,它补气就能够泻火,它可以甘温除大热,有升散作用。秦艽,大秦艽汤;还有丹皮;桑叶、桑菊饮;蔓荆子,如蔓荆子散;薄荷、牛蒡子,如牛蒡解肌汤;还有二花、连翘……还有一些风药,谷精草、密蒙花,都是质地轻清的,归肝经,可以治疗眼科的病症;还有白蒺藜、蝉蜕、僵虫等,这也是临床上祛斑的常用风药。

(四)、风药的使用技巧

峻猛:麻黄、桂枝;燥烈:羌活、独活;柔润:荆芥、防风。升散:升麻、柴胡。

荆芥:辛温,炒炭止血,配伍辛温祛风散寒,配伍辛凉发散风热,另外还有消疮、止痒作用,在皮肤、妇科等疾病广泛应用。代表方剂如荆防败毒散、银翘散、荆芥连翘汤、消风散、完带汤等。

白芷:辛温,祛风散寒、升清降浊,宣通鼻窍、消肿排脓,止泻、止血、止带的作用都很明显。代表方剂如川芎茶调散、九味羌活汤、苍耳子散、藿香正气散、仙方活命饮等。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那么使用风药的时候呢,我们要熟练掌握风药的特性,这么多风药我们要怎样应呢?“用药如用兵”,你要掌握风药的秉性、特点,根据病情来用。比较峻猛的风药,比如麻黄、桂枝用于风寒;比如燥烈的风药如羌活、独活。

为什么这样说呢?它祛湿耗津,那么阴虚的人、阴津不足的人、口干舌燥、舌红无苔、脉象细数、大便干结这些情况要慎用。比较柔润的风药是荆芥、防风,防风为风药之润剂。那么能上升的升散的风药是升麻、柴胡。

后面我给大家有个例举,就是荆芥和白芷,是我们在治疗妇科疾病、皮肤病常用的两个药。如荆芥这个药呢,本身祛风还能够活血,我以前种过荆芥,秋天成熟的时候,站在荆芥地里鼻血就下来了,所以荆芥有活血作用。但是荆芥这个药,它炒炭以后就能止血,我们治疗宫血的时候、痔疮出血、牙龈出血的时候,我们就把荆芥炒炭。

它配伍辛温的药,荆芥、防风它就辛温,它配伍辛凉的药,如荆芥、二花、连翘,它就辛凉起来了。荆芥它还有止痒的作用,方剂如荆防败毒散、银翘散、荆芥连翘汤、消风散、完带汤都是很常用的。

白芷也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风药,不但能够祛风散寒,能够升清降浊,还能够消肿排脓,不但能够治疗鼻渊,还能够治疗妇科带症、炎症,另外它有止血的作用。白芷常用的方剂如川芎茶调散、九味羌活汤、苍耳子散,藿香正气散里面为什么加白芷呢?它升清降浊,止泻的。还有仙方活命饮为什么加白芷呢?它是辛温配辛凉,再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药。这个仙方活命饮也是非常好用,轻的可以治疗青春痘,重的可以治疗痔疮、痔漏、便血、出血、痔疮脱出等。我用这个仙方活命饮首先治疗过自己的骨折,我的脚内外踝都骨折了,医生打了绷带,疼的睡不着觉,因为腿肿了,红肿热痛,我就用的仙方活命饮,三副药肿就下去了,三、四十天后,第二个月就下床了。最近我们还治疗一个乳房脓肿,左边乳房肿块鸡蛋大小,在四军大说要动手术,问我们有没有办法,我们给他先开的仙方活命饮,然后脓肿就变软了,刚开始时硬的,患者最近问我这个乳房会不会烂、破溃,脓会不会出来?

我说会的,这个仙方活命饮它透脓,你给它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这个脓它会出来,出来以后怎么办,清洗包扎就行了。所以大家要重视仙方活命饮的用法。所以风药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临床上使用风药一定要根据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体质、风药的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风药,什么时候选荆、防、独?什么时候选羌、独、防、藁?什么时候用荆、防、升、柴?这都有区别。看《脾胃论》上的升阳散火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这个有好多技巧,我们今天主要从思想上、从概念意义上给大家开个头,你要详细了解风药的具体应用,还可以看一下高远志同学写的《风药心得体会》那篇文章,比较具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