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屐以往
文:刘勇琳 聂传安
昨天已说,今天此文应是刘勇琳同学的有关“考证《七根火柴》”的大结局。其实类似的活动几年前也做过,也是因一篇文章,老师在两个班“煽风点火”,引起两个班的争论互驳。因为那时是初二,时间足够,于是我就彻底放开,最后几乎两个班所有同学都参与。然后在小阶梯举行辩论赛,最后将辩论文章印刷成册,保存留念。
但这次不行,时间不允许。所以针对这个话题,两个班略一过招即便收手,以备更重要的考试。
不过我还是想让“始作俑者”刘勇琳来做以收束,以显这个故事的完整性。
截止夜里2019年12月29日22时,关于“考证《七根火柴》”一文的驳文与反驳如潮水般涌入我本远于战火焇烟的内心。执是之故,不由意从心起,给10班两位同学之文一些小小“回报”,以作终局。(小小的回报,词善意不善啊)
如胡适所言:“怕甚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诚然,对于一件事的反复思考与争辩,确乎是极有益的一件事。但如周同学所言“对任何事情都进行考证,一来劳神,二来无趣,三来无益”,这又是否真的正确呢?(勇琳文章,自爱引证,这基于她平时勤于记忆有关,值得所有娃学习)
“任何”一词值得推敲,却又经不住推敲。我想,于我文章之中,无一字一句提出对事事思考的观点,从故事之初所展示的来龙去脉,也说明这是由聂老师所引起的“考证之旅”,因此,“任何”一词得来全无根据,想来是作者为论点所添之“足”。(驳周轶同学文中“任何”一词不当)
再来说说“劳神、无趣、无益”三词。首先,作为亲历者,“劳神”一词我不得不举双手赞成,想来定无人比我更有发言权。其次“无趣、无益”二词,确有几分道理。纵是任何人投身于茫茫文海,也至少有一霎那觉得无趣,从而感叹“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呀”。老实说,当时的我亦有此感。(“不得不举双手赞成”、“确有几分道理”,用词很有分寸。另外,这段似乎在认同周轶语某些合理处,是为下文的反驳蓄势)
然正如无数专家学者为古书校译察证而苦心孤诣兀兀穷年,如闻一多先生;又如余秋雨先生亲自前往中东等地探访古老文明遗迹,纵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随时有可能遇到恐怖袭击也在所不惜。这是无趣、无益吗?没有背地的苦功,何来桌面上的经典。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心之所向,素屐以往。”于你而言,有益有趣,对他人,也是“能与言者无二三”。(以闻一多、余秋雨之例说明对许多事的考证都是有益有趣的)
对第二位同学的驳文,我以为字字珠玑,确乎是极有说服力,竟将我也不由打动了。但是,有一二处文字说辞,恕在下难以赞同。(夸后再驳,一贯套路)
首先是其提及的“《七根火柴》,却找了火柴盒的样式”之问。我不得不深刻地检讨自己的错误,这种以“盒”代“柴”确乎是有些愚蠢。但实际上,在查找时,我早已经想过这种问题,为此,我也花将近半小时的时间解决,却不得其果。但所幸,我亦有所收获,了解到了那个年代火柴盒的样式,因此,附上的图片,并非一定是文中所用的,只是为了给读者了解一二。记得没错的话,我也只是用了“姑且”二字,而非“一定”,而那位同学就是这般偷换概念,是否为“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呢?(这段值得对方辩友细看)
同样,亦可引此观点于“军服”上。在开始对军服考证前,我就已经想过,就无数书籍与影视作品来说,故事中的那位战士定然绝不可能有一整套衣服,这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因此,我绝未将这一套军服作为他所穿的那一件,只是略提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套军装,以开拓读者视野。尔这般以为,是否又是吹毛求疵呢?(勇琳之意是她所展示的仅是红军军服,而非那位无名战士所穿的衣服)
最终,归于这位同学所说的考证了错误的东西,“何谈满足感与获得感”。这是否是对科研领域探索的失败的否定呢?正如近日“胖五”重新飞天,一举打破了曾经飞天失败的尴尬,但也正是曾经的失败,使人们重新去解决问题,思考方案,这何尝不是“错”的意义呢?又如在未知的路上,你作为一个新人,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不知道自己是否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行,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探索时,即使没有找到真正所需要的,哪怕是有一点东西刷新了你的认知,这也是你背囊中的收获。再说了,无论是什么探索,难道错了,就不能谈上“满足与获得”?只要有收获与创“新”,就该称得上。(“正如”,“又如”,“再说了”,层层推进,条理非常清晰)
夜深作文,不知所言。兴许并不谦和,但敢于发点声也是好的。临结语,不由引出林清玄的一句话:“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争辩该撕开表象,去究其内核。(同一景物,三种境界。此时引用,勇琳的自得溢于言表)
诸位看官,你们是哪一种呢?(灵魂的拷问哪)
且不说此文准确的语言,充实的内容、清晰的条理、严谨的逻辑,也不说写作时这丫头嘴角微翘显得不屑置辩的表情,仅诸多随手拈来的引句就人眼前一亮:
1、“怕甚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胡适
2、“心之所向,素屐以往。”(该句出自现代作家七堇年《尘曲》:“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3、“能与言者无二三。”(此为俗语。原句一般为“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
4、“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林清玄
勇琳同学在18班如神一般的存在,与她大量阅读大量记忆时时思考有很大的关系。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