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绝句
文:刘子睿 聂传安
上周末的语文作业:做菜,写诗。美其名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
周六周日两天,我就抱着手机,在两个班级群里跳来跳去,不停地催着债,不停地指出上传来的诗作存在的问题,有的诗是一退二退三退。
结果,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按时交来了“两个文明”。
周一检查周记,才发现有那么多孩子周末过得挺痛苦。于是整理若干篇,看看这些孩子所受的非人待遇。
今天推出二班刘子睿同学的,他文章的名字为《“万恶”的绝句》。
在老聂一翻抑扬顿挫的讲解后,下课铃响了。老聂放出了恶魔:“这星期要写一首关于'舌尖上的一中’的诗——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舌尖上的一中”是一中一直在举行的活动,其实就是让孩子周末做做饭。让饭菜配上五绝或七绝,这便车搭得真顺)
天啊!又来!上一次的“忆江南”已经将我们折磨得痛不欲生啊!当时还给我们两个星期,这次只给一周,不是为难人吗?还要写关于做菜的。还真以为我们是诗人啊!(悲痛的历史记忆啊)
但想想老聂那张老黑脸,不管怎么样,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再悲叹也没有用。(知道就好啦)
正好我今天是煲汤,要不就着写一首?嗯,汤的话……对了!汤的色泽——“鲜美一锅汤”?不行,语言太俗,没有诗意。“一锅金琼液”?也不行,太假太夸张了。算了就“鲜美一锅汤”吧。(在太俗与太假之间,子睿果断选择了俗。俗是最底线;而假,则在底线之下)
第二句,“香气扑鼻来”?差一点那个味儿。“自飘来”?“来”字不好。“出”?“香味自飘出”!(不管结果好不好,这娃是在用心选字啊)
对了,老聂说起承转合,第三句要转一下。怎么转呢?汤糊了?好!“却看锅边沫,原是汤已糊”!(原来是为了迁就“起承转合”而故意让汤“糊”的啊)
大功告成!我自信满满地把大作发到了班群里,关掉手机去上课了。(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意)
等我下课回来看手机时,老聂已经给差评了。唉,得改啊!我又扎进了房间,开始构思。冥思苦想,却不知从何下手。“老聂要求菜配诗,”哎,不错!我灵感似喷泉,涌了出来:“无奈拿起笔与刀。手起刀落忙碌碌,”糟糕,又卡住了!(另起炉灶啊?了不起)
最后一句该怎么办?老聂说了,得“转”。这里应写我诗一句也没写出来,但要么没押韵,要么为仄声。刀刀刀……我绞尽脑汁,在搜索最后一个押韵的字。包,操,叨,毛……毛?火烧眉毛!于是,困扰我许久的问题瞬间解决了!(这段太精彩!转,押韵,平仄……这孩子把基本格律记得那么熟啊)
于是全诗如下:
老聂要求菜配诗,
无奈拿起笔与刀。
手起刀落忙碌碌,
抓起笔似烧眉毛。
做菜难,写诗,更难!(不让你们为难,还是聂老师么?)
(子睿上传的图配诗)
读子睿以及其他同学这类文章,常常让我感动。
这帮从来未接触写诗填词的娃在老聂的高压下不得不写时,能真正用心去选材构思字斟句酌,在老师的不断退回下用心更改,挑选自己感觉最恰当的词句,最后形成了自己的处女作。
成果并不是很重要,而创作过程中与文字打交道不断地去找文字的感觉才重要!
但是我们都知道,仅仅一次两次这般训练还不够。
子睿们,你们的痛苦,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