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民国内家拳轶事系列8

对清末民初国术高人的评价

米儿叙述:

《近世拳师谱》中国武德会1935年出版,记录近代国术家300人,尤其对孙禄堂先生的评价最高。摘录数句:“孙师禄堂,精易经黄老奇门遁甲诸术,体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绝诣,技击独步于时,为冶技者冠。.....晚年行止气质迥异常人,世人疑之为神。”

又称郭云深“技精绝,名冠同侪,以半步崩拳打遍七省,形意拳始兴。...”

称宋世荣:“教授后学无私蓄,养气功深,.....”

称霍元甲:“逼走俄、英大力士,声震海外。....英武过人。”

称韩慕侠:“豪气如虹,享誉津门.....”

称孙存周:“其拳行如奔马,势若游龙。.....挫败名家尤众。.....”

称李书文:“人称神枪李。胆烈.....一世英雄。....八极由是而振。...”

称张策:“所习通臂拳已臻炉火纯青之候,....兼善单刀,华北知名。....”

称尚云翔:“几复云深之能。...”

称程庭华:“所习游身八卦掌直追其师,北方首屈一指,同侪无出其右。...”

称刘凤春:“三掌震京津。...”称尹福:“为硬八卦之宗。...”

称杨露蝉:“为北方太极拳宗师,艺臻化境。.....由此世人方知有太极拳之名。...”

称杨班侯为:“其技世间罕有,其势如鹰.....”

称郝为真:“所习太极拳与杨派同源异流,人称其艺几架杨氏昆仲而上。....”

称杨澄甫为“当代太极拳泰斗,....从学者最众。...”

称朱国福:“形意拳后起之秀,...兄弟三人名震首都.....”

称刘玉春:“力如熊罴、捷似灵猿....每穿梭于枪林弹雨,神色如常,...其刀法世称名技。...”

称张凤岩:“于贯跤技法,研究独到。.....”

称金佳福:“力能透骨,指如钢钩.....大侠甘凤池嫡传...”

该书所列拳师比《国术名人录》要多,内容也不相同。

我在童旭东先生处见此书复印件。童师言:所有史料文献,一概不借。只许我摘抄数句。据童师讲所以如此“小气”,是因为现在武林中编造孙老先生谣言者屡屡出现,而史料文献是童师揭露他们谎言的最有力的武器。所以童师说,他收集的史料很大的用场是为了打笔墨官司。童师以捍卫孙门为己任,他的史学研究造诣和敢言的风骨,可以说让当今国内那些散布武林谣言者既恨又怕。童师常说:我一直等着他们。我死以前,会把这些史料编辑出版的。

米儿叙述:

近日与童先生通电话,询问孙氏拳在江南的传承情况。童先生说:孙老先生65岁时在北京遇到一位道友关先生,与孙老先生年纪相仿,俩人经常一同修道。孙剑云称其为关大叔。孙老先生到江南后,与虚云和尚时有过从。虚云对孙老先生的修为造诣极为钦服。孙老先生71岁回北京后,隐市证道,73岁时修成神仙之体,成为圣佛。升佛前一日,孙老先生身体显得极为虚弱,须有亲人护持,入殓三日后化形而去。孙老先生的真正传人很少。传言仅四人而已,均不显其名。四人中有一人原是巨匪,后来从善。一位军官。一位中医。一位和尚。支燮堂得修道门径,但未在这四人之中。孙存周仅得武功之传,未深入于仙佛圣道。其余如李玉琳、陈微明、胡凤山、马承智、朱国福、朱国祯等略窥得一鳞半爪。童先生如是说。

lcjj叙述:

孙老先生晚年已是位隐逸翁,尚且获此至誉。孙老的真实造诣可谓弥高。据张义尚讲,三十年代时,孙存周的武功之高在当时武林中已是罕见。但孙老先生还是认为孙存周练的拳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尹福确实够得上硬八卦之宗,据说他的几位弟子都是手硬如铁。寿关顺也说其师支燮堂的手有如钢钩,可以轻易地掏进人的肚子里去。寿关顺说:形意拳练出来名堂的,就不能跟人动真功夫比武,那是要死人的。太极推手的优点就是安全。

贾志浩叙述:

王壮飞在上海名气决非虚名,手底下有真本事。家父同他的弟子门人有不少交往,知道不少情况。王壮飞教人完全是为了生活,也就是为孔方兄努力,你是材料,不给学费他不教,你不是材料给学费他教。记得以前找他查的有不少,于化龙老先生,甚至连小一辈的不少都半开玩笑的和他过不去,但是他都置之不理。

千里笛叙述:

贾先生不让谈前人,有其道理。因为后人谈前人往往是谈不清楚的。于拳术的交流往往有害无益。但是前人的事迹若有真凭实据,也不是绝对不可以谈。比如象曹晏海、马承智以及朱氏兄弟其战绩有记载,谈谈也未尝不可。再如李景林,今人谈的很少,其实他是对国术运动有大功的人,他自己的实战功夫也很出色。他曾在擂台上公开接受比自己小十余岁的劈挂名师郭长生的挑战,他以掌力将郭长生击扑于丈外。郭长生由此深服,拜在李景林门下。再如,八极名家神枪李书文在山东国术馆与李景林的表舅藤枪黄发生冲突,打伤藤枪黄(后因伤致死)。李书文得理不饶人,据不道歉。致使馆内矛盾激增。李景林知道李书文认艺不认人,于是李景林亲自出面对李书文讲:“咱俩过过手,谁输了谁走人。”于是李景林的剑对李书文的枪,交手仅数合,李景林便以八卦的身法斜走直进,一剑封喉。李书文不得已,认输走人,从此脱离山东国术馆。然而象李景林这样的人物,如今却很少有人提及,甚至丑化,实在是不应该。

包不同叙述:

许延增是醉鬼张三的徒弟,和他同室学艺的还有王卓然等六人。其子许维仁功夫也很好。张烈就说,他见过拳家无数,只有许维仁和孙存周是真正懂拳的。孙存周先生功夫是好,只是有点生不逢时,可惜!现在几乎没什么人提起他们了,只有童旭东写过一点关于孙存周的文章。有人说孙存周曾战胜过王芗斋,也不知是真是假,这一点还被王的后人们大骂,说是无中生有,自高身价。现在就是这样,真是有本事的不露头,知道史实的也不愿说,门把的倍儿紧,你怕什么!?谁知道你是谁呀!现在真正的拳家也是多得很哪,如宋光华、李桂昌、骆大成、牛宝贵、邸国勇、余永年、孙剑云、杨剑霞等,这只是现于世者,还有不出名的隐者,就更不可计数了。

纯阳叙述:

许维仁是有真功夫的。文革前他在东单那边儿推个小车卖冰棍儿。其实他家里很有钱,应该说是祖产。许维仁因手上有块白癜疯故在武林中有“花手许维仁”之称。许维仁本来瞧不起形意拳,认为没什么用。许维仁本身的份儿大,他不仅力量大抗击打能力强而且柔韧性极好也非常灵活。他身材硕大但能钻在八仙桌下打拳。后来许维仁与西四澡堂子李梦更交了回手,挨了李梦更一记暗劲。三天才回过劲儿来。于是知道李的形意拳劲道非同一般。他常去找李梦更切磋交流,对李颇服。这是我所知道的许维仁唯一钦服的人。近来有人撰文说许维仁与崔毅士切磋如何如何,其实论实际工夫崔毅士远非许的对手。可惜的是文革中许杀了抄家的红卫兵然后自己刨腹自杀,李梦更则更惨生生地被红卫兵给折磨死了。

同道叙述:

有些真正的高手,由于宣传的原因后人不知道,而一些本来并非高手的拳家,被其后人吹捧成为高手。于是在后人中产生高手不见面的印象。其实,高手间大多数都是有过交流和切磋的。比如,刘百川与杜心五就动过手。赵道新和万籁声更是多次参加擂台赛,但成绩都不理想。当年的一些真正的高手解放后却很少有人知道,象朱国福、马承智、马裕甫、杨松山、郭长生、韩庆堂等都是高手,而且他们相互之间更是没少动手。高手之间不比试,是文革后这二十多年的事。即使如此,梅惠志和张旭初与王选杰还是动过手的,贾永安与崔瑞彬也动过手。当然梅、张、王、崔、贾等算不算高手,还值得商榷,但他们至少还都是有名气的。

罗伊琼斯叙述:

刘百川与杜心五、赵道新和万籁声当初的社会环境不同于当今,刘、杜是因为万籁声的私怨而交手的,赵道新的擂台赛成绩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万籁声是曾经广州国术馆的馆长,国民党的少将军衔,但是解放以前的武术界的名人都是靠自己的手段,师门的名气并不重要。但是现在的所谓名家大多数都是靠关系发家的,有的是名师高徒、有的自己自封一个宗师、有的是官方认定的高手,自己的名气大但是对于自己的手段没有多大了解,所以没有足够的信心保护自己的名誉。而且现在不同以前的是官方没有认可你,你的功夫再好、手段再高还是没有办法立足于武术界。所以不少有能力有实力但是没有师门背景,没有官方关系,即便打遍天下也没有在发扬自己价值的可能。与其得天下武林朋友,不如闭门谢客的好。

skate评述:

津门张烈是形意拳现存的高手中功力最为精深的数人之一,原居北京,据说小时侯喜欢打架,十二、三岁时就能打得十几个大人到处乱跑,后拜孙存周为师修习形意。但据门内的人说,张的功夫尚未到暗劲。如何才是暗劲功夫?刘伟祥能做到落地无声而又踏碎青砖,是也。文革时期,武术和其它传统文化都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实乃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不为人知的技击高手之二

吴复之叙述:

铁罗汉张祥斋(长发)

张长发原来是练八卦的,后遇刘殿琛先生(skate注:张45岁才拜在刘门下,之后便以练形意拳为主,享寿90岁),以后便在形意拳上又下了番苦功。张长发54年曾来北京,我的老师曾得到其指点。据说在一次聚会上张长发与王芗斋相遇,王端着大辈的样子冲着张先生打招呼叫了声“长发!”张长发先生扭过头来看着王说:“我当是谁呀,原来是大成拳的祖师爷呀,长发这两个字是你叫的吗?要不要摸摸手啊?”王脸一红,不敢再接话了。张长发比王年长15岁,当时虽已80 高龄,身板却比王硬朗的多,还主动向王叫阵,而王不敢应。张长发真不愧铁罗汉的称号。

周江南叙述:

时佩文先生自幼师从马玉堂先生练习形意拳。曾随马玉堂南下江南。马玉堂是位了不起的形意拳大师,教出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搏击高手,如朱国福、高振东、张长义等。时佩文曾参加了浙省国术游艺大会的表演。赵道新在这次比赛中经朱国禄自退放水,得了个第十三名。赵颇为得意,时佩文看着赵好笑,两人一过手,时佩文就把这位小师叔撂了个跟头。赵一骨碌爬起来,一定要时佩文教他这一手,结果赵学到这手后,在上海国术比赛中还真用上了。虽然最终赵被淘汰,但赵对时佩文的功夫还是非常欣赏的。以后时佩文去了湖南,受到师弟朱国桢的指点,并跟朱国桢学了孙氏太极拳。解放后,时佩文回到南京,教授形意拳。1986年,时佩文以87岁的高龄去世。

(以上内容为口述轶事,读读而已!不要深究,旨在缅怀武林先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