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事版》军事▪第五▪c部分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掳也;忿速,可侮也;廉 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危也,用兵之灾也,覆 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说明
1,“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在通行本的《谋攻》篇之中,放在此作为军事理论意义重大。
2,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在通行本《九变》中。
3,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在通行本的《军争》《九地》之中重复出现,这是不可能的事,作为兵之圣者,写一部六千字的兵法,还用重复一段句子?
关键是导致“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这一重大军事理论流失。
4,故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在通行本的《地形》中,放此与上一句形成因果关系结合在一起,构成重要的军事理论。
5,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在通行本中为《谋攻》之经文,不妥。
6,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在通行本的《地形》篇中,胜利的结果不止与地形有关,包含诸多要素,应作为军事理论。
7,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在在通行本的《地形》篇中,而放在这作为前段经文的总结。
8,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在通行本的《作战》篇中,在“故兵贵胜,不贵久"之后,意思就是:知兵之将就是知道“兵贵胜不贵久",如此简单!
前面几段经文的内容,才是“知兵"之将丰富内涵。不然这“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的“知兵之将"含糊不清,这么重要的军事理论流失,《孙子兵法》将逊色多少!
9,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掳也;忿速,可侮也;廉 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危也,用兵之灾也,覆 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在通行本中为《九地》篇经文,这是五变,不是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