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丛水仙、古树白茶、老树绿茶,泛滥的老丛茶市场,哪些才是真?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不少岩茶的外包装上,常能看到“丛”与“枞”两字混用。
实际上,正确用法应该是“丛”。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枞属于多义词。
据古书记载,枞是一种跟松、柏、冷杉类似的树木。
而另一词义,则指地名。
可见枞这个字,没有任何与茶树相关联的含义。
而丛则不同,丛的本质,指密集生长的草木。
比如,草丛、灌木丛、茶丛。
武夷岩茶的茶树品种,以灌木型、半乔木型(小乔木)为主。
因此不管是老丛水仙、四大名丛、新丛、丛味,以及由此延伸出去的单丛,都只认“丛”这一说法。
“老枞”这个词,实属误用。
《2》
前阵子,有老茶友过来提出了他的疑惑。
到底在六大茶类里,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都有哪些茶才讲老丛概念?
原本他以为,就只有岩茶才有老丛一说。
因为他之前很喜欢喝岩茶,尤其是老丛水仙,觉得和一般水仙相比,达到老丛级别的水仙,茶汤更醇厚,韵味更突显,喝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但之前在买茶时,在网上看到不少老丛白茶,这让他很是纳闷。
他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茶都讲老丛概念?随着树龄变老,茶味品质会更好?
不不不,情况并非如此。
单单在岩茶领域内,老丛就不是通行适用概念。
武夷岩茶里大家时常能听到老丛水仙,却极少会听到有茶掌柜介绍自家的肉桂,属于“老丛肉桂”。
这背后是因为,肉桂压根就不讲老丛。
“老丛肉桂”之类的说法,不伦不类,很不专业。
肉桂与水仙属于岩茶当家品种,但按照树种分类,水仙属于小乔木树种,而肉桂是灌木树种。
灌木与小乔木之间,乔木高大,灌木低矮,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肉桂作为灌木树种,存活寿命远没有小乔木、乔木型树种来得高。
再加上,树龄高低对于肉桂的风味品质,没有直接影响。
即,肉桂并非是树龄越高,品质越好。
在武夷岩茶里,比起树龄,肉桂更在意山场出身。
比如,正岩坑涧类型山场的肉桂,包括牛栏坑肉桂、水帘洞肉桂等,它们具有茶香细幽,桂皮香内敛,汤感细滑醇厚的共性。
而生长在向阳面,日照时间更长的岗上、岩上等山场,比如天心岩肉桂、马头岩开山坪肉桂等,香气更张扬,茶汤喝起来辛辣感更明显。
最后,结合肉桂的发家史看。
等到80年代分田到户后,在武夷山当地,一方面是茶农寻找新品种改良,另一方面是茶科所与官方的推广种植肉桂。
于是,肉桂种植面积才越来越广。
时至今日,武夷山当地现存的肉桂,树龄高一些的不过是30、40年左右,并没有特别高龄。
可见,对于灌木类的肉桂而言,提老丛概念完全不合理!
《3》
白茶,讲老丛吗?
从国标看,白茶加工要采用特定茶树品种。
一般选用芽叶具有丰富茶毫的茶树品种,比如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水仙茶等,才适宜加工成白茶。
但是,翻遍了众多相关标准,没有看到与“树龄”相关字眼。
纵观白茶分类标准,也没有出现老丛一说。
白茶按照品类分,可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等。
再从品类里,按照等级进行细分,又分两级、四级不等。
比如,白毫银针分两级(特级与一级),而白牡丹可分四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按存放年份分,可分新白茶、陈白茶、老白茶。
按采茶季节分,有春白茶、秋白茶的不同。
但唯独很少听到树龄讲究,没有按树龄高低,分出老丛、高丛、普通白茶。
可以说明,老丛概念不适宜放在白茶上。
在买茶时,包括茶园海拔、产地地理条件、制茶工艺、储存环境等,更能影响白茶品质。
从近些年的观察看,白茶不强调树龄,有客观原因也有现实因素。
客观原因是,树龄对于白茶香气、口感,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尚未达到,需要列入相关标准的程度。
所以我们从国标上,看不到白茶对树龄的要求。
而现实因素是,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福鼎白茶的树龄分三种。
一种是,近三、四年随着白茶市场火热,茶农们新种下来的,目前业内被称为“小树茶”。
这类树龄年轻的茶树,采下来的芽头单薄,不适合做成白毫银针,只能做成白牡丹与寿眉,且内质相对积累会偏少,品质不出彩。
一种是,早年间,刚开始提倡种白茶致富时,太姥山上的农民们种下来的。
时至今日,当年种下来的茶树,保留至今,刚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它们构成了如今太姥山茶树主体。
一种是,在大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前,茶农先民们在山上种下的。
不过,随着年久日深,当年人工种下的茶树藏在深山处,无人管理,荒芜已久,恢复了树木的自然野性。
在荒了大几十年后,随着白茶兴起,不少茶农愿意在春茶季时,组织采茶工们跋山涉水,进入荒山采这些荒野茶树。
只可惜,这些荒野茶树分布零散,采摘难度大,产量太少,虽然它们的香气滋味独特,但能够真正尝到的茶客并不多。
结合现实背景,比起树龄讲究,白茶更在意荒野与否。
现如今市面上,老丛白茶,不建议提倡!
《4》
绿茶、红茶等,讲老丛概念吗?
六大茶类里,绿茶与红茶概念比较特殊,故放在一起讨论。
从市场占有率看,绿茶与红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大宗、普通绿茶、红茶等,没有特定树种讲究。
而包括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在内,这些特定的绿茶,统统都着自己的细致要求。
比如,西湖龙井的加工,要以龙井群体种茶树为主,属灌木类。
而安吉白茶,则以“白化一号”品种为主,因春季生发出来的嫩叶颜色偏白,故得名。
而红茶里,像金骏眉、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祁门红茶在内,同样有着细致要求。
金骏眉与正山小种,产自武夷山桐木关,以当地高山茶树芽叶为原料。只不过,两者的采摘标准略有区分。
而传统的坦洋工夫,以坦洋菜茶为原料。
祁门红茶,以祁门褚叶种制作为主。
从市场情况看,绿茶与红茶里,老丛概念比较少见。
绿茶的茶味,贵在清新鲜爽,更多是主打春茶概念。比如,早春茶、明前茶、雨前茶等。
而红茶里,同样更注重产地环境、制茶工艺等。
不过,正山小种红茶的情况,比较特殊。
因为正山小种与武夷岩茶一衣带水,渊源不浅,同样出自武夷山。
只不过,正山小种产自武夷山桐木关一带,而岩茶则以正岩范围出品为佳。
桐木关作为世界红茶发源地,当地的茶树资源丰富,有着不少野茶、老茶资源。
树龄达到老丛级别的茶树鲜叶原料,加工出来的老丛红茶,与普通红茶相比,风味大不同。
普通正山小种红茶,贵在一个鲜字,一个花果香,一个桂圆汤。
而老丛红茶,则是汤稠,滋味足,木质味丛香明显。
树龄高低,对红茶品质会有影响。但这并非绝对。
最关键的前提,还得是产区环境好!
《5》
孔夫子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则是粮食要越精致越好,肉类则切得越细越好。
寻常日子里,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才能算是享受。
而喝茶,也离不开“食不厌精”的追求。
追求更好、更雅、更优秀的茶味,实属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但“老丛”这个标签,并非是好茶的代名词。
过分抬高树龄,将树龄足够老视作审视好茶的硬指标,不可取!
千言万语说到底,老丛概念更多体现在市场导向。
比起老丛,产区、工艺、储存才是引导茶叶品质的重点因素。
为此,买茶要认清现状,回归理性,别再盲求老丛、老树、古树。
如此才能让喝茶这件事,回归到本真状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