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年表及战国七雄年表
春秋战国年表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22年 郑庄公平定段叔之乱公元前707年 周郑襦葛之战,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全面开始公元前704年 楚武王正式称王公元前701年 郑国内乱开始公元前685年 齐桓公即位,管仲治齐,长勺之战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北杏会盟,开诸侯主盟之先河公元前658年 晋献公“假途灭虢”公元前656年 骊姬谋杀太子,晋国内乱公元前655年 晋献公嫁女于秦穆公公元前651年 葵丘之会,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公元前645年 秦晋韩原之战公元前643年 齐桓公死,齐国内乱公元前639 -638年 鹿上之盟、泓水之战,宋襄公战败公元前636年 晋文公即位公元前632年 晋楚 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0年 晋秦联军伐郑公元前627年 晋文公去世,晋秦 崤之战,晋襄公继霸公元前626年 楚成王被弑,楚穆王即位公元前625年 晋秦 彭衙之战公元前621年 秦穆公、晋襄公去世公元前621 -601年 晋国赵盾执政公元前618年 赵盾平叛群臣公元前613年 楚庄王即位公元前607年 赵氏杀晋灵公公元前606年 楚庄王剿灭若敖氏公元前602年 晋国黑壤之会公元前601 -598年 晋国郤缺执政公元前597年 晋楚 邲之战,楚庄王称霸公元前595 -594年 楚军围攻宋国公元前594年 晋秦 辅氏之战公元前592年 晋国士会告老,郤克执政公元前591年 楚庄王去世公元前589年 晋齐 鞍之战,楚国主 蜀之盟公元前587 -573年 晋国栾书执政公元前585年 楚国 子仪之乱公元前584年 晋国派申公巫臣联络吴国公元前583年 晋国赵氏 下宫之难公元前581年 晋景公去世公元前579年 第一次弭兵会盟公元前578年 晋秦 麻隧之战公元前575年 晋楚 鄢陵之战公元前573年 晋厉公灭郤氏,栾氏、中行氏杀厉公,晋悼公即位公元前573 -554年 韩厥、智罃、中行偃相继执政,晋国复霸公元前569年 魏绛和戎公元前563年 晋带领中原诸侯与吴国会盟于楂,随后寿梦称王公元前562年 三驾之战公元前560年 楚共王去世,楚康王即位?公元前559年 秦晋 迁延之役公元前558年 晋悼公去世,晋平公即位,晋楚 湛坂之战公元前557年 晋国 溴梁之会公元前555年 晋攻齐之战公元前554年 子产在郑国开始改革公元前550年 晋国范宣子灭栾氏公元前548年 晋国赵武执政,崔杼杀齐庄公,齐景公即位公元前546年 第二次弭兵会盟,晋国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卿制确立公元前544年 吴国季札开始周游列国公元前541 -514年 晋国韩起执政公元前540年 楚灵王即位公元前538年 楚军攻吴公元前529年 楚国内乱灵王死、平王立,晋国主平丘之会公元前527年 秦嫁女给楚太子,楚平王纳之公元前522年 伍子胥奔吴公元前519年 周室二王并立,吴楚鸡父之战公元前515年 吴国内乱,阖闾即位公元前513年 赵鞅、中行寅铸刑鼎公元前509 -501年 晋国范献子执政公元前506年 昭陵之会,弭兵之盟作废,吴楚 柏举之战,吴国偏霸公元前501年 邓析去世公元前497年 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公元前497 -489年 晋国内战,赵氏驱逐范氏、中行氏公元前496年 吴王夫差即位公元前494年 吴越 夫椒之战,越国惨败,晋国 铁之战公元前493 -275年 晋国赵鞅执政公元前490年 勾践归国公元前489年 楚昭王去世,楚惠王即位,齐景公去世,国、高二氏执政公元前484年 子贡游说齐、吴、越、晋,吴齐 艾陵之战,齐国田乞掌权公元前482年 吴晋 黄池争霸公元前481年 老子去世,齐国田成子开始专权公元前479年 孔子去世公元前478年 吴越 笠泽之战公元前475年 晋定公去世,智瑶执政公元前475 -473年 勾践灭吴,越国称霸公元前472年 晋齐 犁丘之战公元前468年 越国迁都琅邪公元前456年 子贡去世公元前455 -453年 晋阳之战,三家灭智,列强争雄的战国全面开始公元前453 -425年 赵襄子执政晋国公元前448年 陶朱公去世公元前444年 鲁班去世公元前436年 曾子去世公元前425 -403年 魏文侯执政晋国,李悝在魏国变法公元前424年 赵氏内乱公元前422年 左丘明去世公元前413 -408年 魏秦 西河之战公元前406年 魏灭中山国公元前405 -404年 三晋联盟攻齐(1),子夏去世公元前403年 周天子正式册封赵、魏、韩为诸侯国,三家分晋公元前402年 子思、列子去世公元前396年 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即位公元前391年 三晋联盟攻楚(2)公元前389年 秦魏 阴晋之战公元前386年 田氏齐国正式建立,设置稷下学宫公元前383年 吴起在楚国开始变法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去世,楚国内乱公元前380年 三晋联盟救燕攻齐(3),中山复国公元前379年 越国迁都姑苏公元前377年 蜀国攻楚公元前376年 墨子去世公元前375年 韩灭郑国,魏楚榆关之战公元前373年 魏燕鲁卫联军讨伐齐国(4)公元前370年 齐攻燕之战公元前369年 魏惠王即位公元前4世纪中期 甘德、石申夫 著《甘石星经》,禽滑厘去世公元前362年 秦献公去世,秦孝公即位公元前361年 魏国迁都大梁公元前357年 田齐桓公去世,齐威王即位公元前356年 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齐威王在齐国开始改革公元前354年 齐魏 桂陵之战公元前352年 诸侯联军围攻魏国(5)公元前351年 申不害在韩国开始变法公元前350年 秦国迁都咸阳公元前344年 逢泽之会,魏惠王正式称王公元前341年 齐魏马陵之战,魏国一蹶不振公元前340年前后 杨朱去世公元前339年 楚威王即位公元前338年 秦惠文王即位公元前334年 魏惠王与齐威王“徐州相王”公元前333年 楚军大败越国公元前330 -329年 秦魏 雕阴之战,楚怀王即位公元前328年 秦国任用张仪为相公元前326年 秦连横韩魏攻齐(6),赵肃侯去世,赵武灵王即位公元前325年 秦惠文王正式称王,“五国相王”运动公元前320年 齐宣王即位公元前318 -317年 公孙衍合纵五国攻秦(7),函谷关之战公元前316年 秦攻灭巴蜀,燕王哙禅让君位给子之公元前315年 慎到去世公元前314年 齐占领燕国公元前312年 秦楚丹阳、兰田之战,秦魏韩赵攻齐(8),齐军退出燕国公元前311年 燕昭王复国公元前310年 惠施去世公元前309 -308年 秦韩 宜阳之战公元前307 -305年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赵军北攻三胡公元前306年 楚灭越国,秦昭襄王即位公元前303 -301年 匡章连横齐魏韩攻楚(9),垂沙之战公元前301年 齐闵王即位公元前300年 秦攻楚国公元前299年 楚怀王受骗入秦,赵惠文王即位,孟尝君入秦为相。公元前298 -296年 孟尝君连横齐韩魏攻秦(10)公元前296年 齐燕 权之战,赵灭中山国公元前295年 赵国 沙丘之乱,苏秦入齐公元前293年 秦与韩魏 伊阙之战公元前291年前后 宋钘、尹文子、田骈去世公元前289年 孟子、许行去世,秦攻取魏六十一城公元前287年 苏秦合纵五国慑秦(11)公元前286年 庄子、陈相去世,齐灭宋国公元前284年 乐毅合纵五国攻齐(12),济西之战,燕占齐地,燕军破东胡公元前280年 秦楚 黔中之战公元前279年 燕昭王去世,即墨之战,田单复齐,秦赵渑池之会公元前279 -278年 秦楚 鄢郢之战,白起占郢都,楚国迁都陈,赵攻齐之战公元前278年 屈原投汨罗江公元前276年 楚收复黔中十五邑公元前274年 赵攻取齐的昌城、高唐公元前273年 秦韩与赵魏 华阳之战公元前272 -270年 秦灭义渠国公元前269年 秦赵阏与之战公元前266年 秦起用范雎为相公元前262 -260年 秦赵 长平之战公元前259 -257年 秦赵 邯郸之战公元前256年 楚灭鲁,秦灭周公元前251年 秦国 李冰兴修都江堰公元前251 -250年 燕攻赵之战公元前250年前后 邹衍去世,公孙龙去世公元前249年 吕不韦出任秦国丞相公元前247年 信陵君合纵五国攻秦(13)公元前244年 赵破匈奴之战公元前242年 赵破燕之战公元前241年 楚迁都寿春,庞暖合纵五国攻秦(14)公元前239年 秦国长安君叛降赵国公元前238年 秦王政掌权公元前236年 赵攻燕,秦攻赵公元前234年 秦赵 肥之战公元前233年 韩非被杀,荀子去世公元前232年 秦再攻赵,被李牧所败公元前230 -221年 秦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国战国七雄-中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编辑词条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童超主编图书编辑词条 《战国七雄》是由童超主编的一部历史题材图书,该书详细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七雄的战乱纷争,最终秦国以其强盛的国力,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统一的帝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乱世界。目录基本介绍历史背景形成初期阶段激烈对抗结局发展阶段魏国独霸齐秦争强合纵连横秦赵之战秦并六国七国简介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秦国著名诸侯 展开基本介绍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 、楚 、燕、韩 、赵 、魏 、秦 ,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历史背景形成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初期阶段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激烈对抗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结局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发展阶段战国时期的254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魏国独霸首先是魏国独占中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帅,出兵救赵。孙膑说:要想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造成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接受孙膑的意见,领兵杀向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大梁吃紧,领兵回救,星夜赶路。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齐军获得全胜。这就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法著名于世的“桂陵之战”。事隔不久,魏国联合韩国打败齐国,挽回了败局。魏国在中原又成为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孙膑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佯败后退,第一天留下了10万人做饭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的锅灶。庞涓以为齐军逃亡严重,穷追不舍。这时,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等庞涓带兵追到马陵,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齐秦争强后来,魏国逐渐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进入了齐、秦争强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很弱。合纵连横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国势富强,一举打败了魏国并出兵伐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吴起的新法被废除,楚国一天天走下坡路。楚怀王在位时,秦国派张仪入楚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结果吃了败仗,楚兵被杀800人,楚将屈匄被俘,汉中地方被案国占去。楚怀王又调动所有兵力与秦军战于蓝田。魏国乘楚国空虚,袭击楚国。齐国却不支援楚国。楚国吃了大亏,从此一蹶不振。这时,秦齐斗争趋于白热化。公元前298年,齐、韩、魏、赵、中山等五国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国被迫退还夺去韩、魏的一些地方,五国才退了兵。齐国成为关东各国的盟主。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愍王为东帝,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齐国,破坏了关东的“合纵”联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秦国联合了燕、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于公元前284年,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燕国自昭王即位后,招纳贤能,任用乐毅为将,决心报齐国入侵之仇。这时,趁势攻下齐的国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并入燕国版图。后来,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然而,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秦国在“合纵”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大发展。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迁国都于陈(河南淮阳),秦国夺得巫郡和黔中郡。楚又迁都到寿春。楚国更加削弱了。秦赵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军进攻韩国的上党郡,郡守投降赵国。赵国派著名大将廉颇率大军镇守长平(山西高平),筑垒坚守,以逸待劳,与秦军相持三年,不分胜负。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到赵国行施“反间计”,散布廉颇坏话。赵王信以为真,就派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廉颇。赵括骄傲轻敌,一到前线,下令倾巢出击。秦将白起采取了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迫使赵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作战。在一次突围中,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40万大军降秦,白起把他们全部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军乘胜前进,进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派晋鄙率兵救赵。因怕秦军,半路上逗留观望。公元前257年,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盗出魏王的虎符,假传军令,挑选八万精兵援救赵国。同时,楚国援军赶到,联合打败秦军,解除邯郸之围。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事件。秦并六国秦国虽然暂受挫败,但实力雄厚,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抗秦。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完全成熟了。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七国简介韩国姓:姬 || 氏:韩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晋国称霸,韩氏中衰。至韩厥,为晋悼公正卿,晋悼公复霸,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韩虔位列诸侯,不及魏氏强盛。“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至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战国韩国历代王侯世系表王侯在位年代韩景侯前408—前400韩烈侯前399—前387韩文侯前386—前377韩哀侯前376—前375韩懿侯前374—前363韩昭侯前362—前333韩宣惠王前332—前312韩襄王前311—前296韩釐王前295—前271韩桓惠王前272—前239韩王安前238—前230赵国姓:嬴 || 氏:赵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三晋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时三晋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形成一股极强的军政势力,破齐、伐秦、败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敌。由于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国排挤,魏赵矛盾升级。前375年,赵成侯继位,公子朝作乱。魏武侯公开支持,并帮助公子朝攻打邯郸,魏、赵彻底决裂,宣布着三晋蜜月期的结束。时魏国正盛,齐、秦、楚悄然崛起。前354年,魏惠王派上将军庞涓攻打赵国,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楚。齐威王遣田忌出兵。田忌以孙膑谋,围魏救赵。经过各大国与魏国长期的周旋,魏国霸业渐衰,赵国逐步崛起。魏国比邻秦国,屡次为秦国所攻,魏国不得不采取合纵抗秦措施,与中原诸侯重修盟好。前325年,魏惠王发起魏、赵、韩、燕、中山的五国相王。年轻的赵武灵王也兴致勃勃的始称赵王。时赵孱弱,屡见欺。武灵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去王号,并终生不再称王。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前299年赵君退位,立王子何为君,是为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前296年,赵主父翦灭中山国,独吞其地。又北略胡地,拓土千里。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继其父之烈,渐与秦成争霸之势,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最终对手。前262年,秦王龁、赵廉颇对峙于长平,双方形成惨烈的拉锯战。至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替廉颇,秦昭王以白起换王龁。不久白起围赵军长达40余日,赵军全军覆没。赵国国力大衰。前228年,秦王政派军灭赵国,俘赵王迁。赵国历代王侯世系表赵烈侯(籍)前403—前387赵敬候(章)前386—前375赵成侯(种)前374—前350赵肃侯(绁)前349—前326赵武灵王(雍)前325—前299赵惠文王(何)前298—前266赵孝成王(丹)前265—前245赵悼襄王(偃)前244—前236赵幽穆王(迁)前235—前228赵代王(嘉)前227—前222魏国姓:姬 || 氏:魏(毕)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晋悼公时提拔魏绛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晋国六卿行列。魏氏发家较晚,较之其余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初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沟灌大梁城,虏魏王假,灭魏。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魏文侯死后复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时魏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但魏、赵关系逐步紧张,三晋后院失火。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皆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却一味穷兵黩武。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帅,出兵救赵。孙膑说:要想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造成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接受孙膑的意见,领兵杀向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大梁吃紧,领兵回救,星夜赶路。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齐军获得全胜。事隔不久,魏国联合韩国打败齐国,挽回了败局。魏国在中原又成为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孙膑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佯败后退,第一天留下了10万人做饭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的锅灶。庞涓以为齐军逃亡严重,穷追不舍。这时,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等庞涓带兵追到马陵,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后来,魏国逐渐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进入了齐、秦争强时期。楚国姓:芈 || 氏:熊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进入春秋后,楚国国力强盛,与晋国长期争霸.。春秋晚期,楚长期陷入公族内乱,风头渐渐被临近的吴国抢去。公元前506年,吴败楚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五战及郢,攻入楚都。昭王逃入随,使申包胥请救于秦。次年,秦、楚败吴于稷(今河南桐柏),吴引兵去。昭王灭唐(在今湖北随州),还归郢,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东南)。昭王复国后,又灭顿(在今河南商水)、胡(在今安徽阜阳)等小国。昭王卒,子惠王立。公元前481年,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为白公,袭杀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于朝,劫惠王。叶公子高出兵,平定白公之乱,再度灭陈。战国早期,楚惠王再度灭蔡,占领淮水流域;公元前431年,简王北上灭莒(在今山东莒县)。简王卒,声王立,立仅六年,“盗”杀声王。楚悼王立。时三晋强盛,楚国多次与晋军交战,然今非昔比。三晋多次大败楚军,楚国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被三晋所占,楚军一胜难求。后悼王任用魏将吴起变法,南收扬越,占领洞庭、苍梧,楚国稍见起色。战国中期,楚威王败越。楚怀王时,楚与齐纵亲。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等国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不胜而归。秦使张仪入楚,离间齐、楚,许与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峡一带)之地六百里,已而背约不与,楚因伐秦。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今河南西峡一带),取楚汉中。楚反攻,秦又败楚于蓝田(今陕西蓝田)。楚服秦,但仍与齐、韩合纵。战国晚期,楚背齐合秦。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楚军于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怀王入秦被执,后三年死于秦,楚从此一蹶不振。顷襄王时,秦继续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顷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黄歇(封为春申君)为相。公元前257年,黄歇与魏信陵君救赵败秦。次年,楚灭鲁。公元前253年,楚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亦称郢,今安徽寿县西南)。考烈王卒,李园杀黄歇,立幽王。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为哀王。哀王立仅二月余,为庶兄负刍之徒袭杀,负刍立为王。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刍,楚国灭亡。楚都郢被攻占后燕国姓:姬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起源: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鼎盛: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邦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质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此节据杨宽《战国史》作了修正。)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齐地只剩余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覆灭: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杀秦王赵政[4]未遂。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齐国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吕尚国家都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地理位置 :今山东北部建国时间:约前11世纪灭亡时间:前379年(为田齐所灭)(田齐)前221年(为秦所灭)历史: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齐桓公死后,人亡霸灭。春秋末年,齐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杼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吕氏绝祀。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吕氏之旧。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著名事件:田氏代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田单复国田齐历代王侯世系表国君姓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齐太公田和前404年—前384年在位21年齐废公田剡前383年—前375年在位9年齐桓公田午前374年—前357年在位18年齐威王田因齐前356年—前320年在位37年齐宣王田辟强前319年—前301年在位19年齐湣王田地前300年—前284年在位17年齐襄王田法章前283年—前265年在位19年齐王建田建前264年—前221年在位44年秦国姓:嬴 || 氏:赵(秦)秦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其后非子受封于犬丘,建立秦国。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后因勤王有功,始为诸侯,称秦襄公。秦国之贫瘠,中原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图强,国势稍盛,称霸西戎。而后,秦国又长期陷入低迷,屡为晋国所败。后三家分晋,三晋联合攻打秦国,秦国更衰。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赵政[5]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秦国历代王侯世系表秦非子秦公伯 秦仲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秦静公秦宁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秦哀公 前536-前501年 在位36年秦夷公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22年 前221年赢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著名诸侯魏文侯(?—前396年)前445年即位,在位49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春秋末期晋国魏氏宗主,战国初期魏国的开国之君,魏国百年霸业的建立者。前403年,魏斯、韩虔、赵籍受封为诸侯,三家分晋。在位期间,积极改革,励精图治,任贤用能,联合韩赵,攻略天下,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盛的国家,中原的霸主。秦孝公(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嬴姓,名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威王(前356~前320)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之子。齐国国君本是姜姓吕氏[2],是吕尚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吕氏,自立为齐君,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师,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魏惠王(?-前319)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经营,正处于鼎盛时期。魏惠王继父祖之基业,使魏国雄踞中原。但在以后的重大战争中,屡次战败,魏国霸业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楚威王(?—前329年)前339年继位,在位10年。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楚国颇具雄才的英主。在位期间,楚国强盛一时。前333年,越王无疆攻打楚国。楚威王率军大败越军,杀越王无疆,并吞吴地。楚国复兴,极盛一时,前329年崩。赵武灵王(?-前295)前325即位,在位27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于前295年,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燕昭王(?-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姬姓,名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秦昭王(公元前324——前251年)在位55年。嬴姓,名则,一名稷,秦惠王之子,秦武王之异母弟。弟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初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举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信魏人范雎的话,夺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公元前256年又灭亡东周,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王政(公元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后统一天下为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