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自在欢愉
写在春季
2021-3-30
子之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自在欢愉
文/香袭书卷
我在春日种花,在春天写字,在春中读诗。春气带着向上与阳光的能量,直射人间,万物开始沸腾。我的心,在这片春意盎然中,充满了欢愉。
春天是一个影子,它用自己的特质,让我们如影随形。在春天经历的一切,在冬天也不一定结束。在春天种下的花,会开在经年后的花季。在春天写下的字,会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沿着古老的路径,回溯着古人在春天的脚步。他们用《诗经》的形式,记载着一种情思,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经久不息的生命之美。
他们在古时的春天,有着自己的欢愉,看桃花开,就留下“桃之夭夭”。两个“夭”字,把桃花舒缓的状态,描写得如此通透。花开在春天,就有了它的自在与欢喜。
《论语》中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后来的译文是:“孔子在家闲居,安详舒适,脸色和悦。”由此可见,“夭夭”之态,是发自内心的祥和与愉悦。
一个人能够在闲居时,感受到生命的舒缓与喜悦,方是大自在。心因能够感知欢喜而自在。君子正是如桃夭之欢愉,不为他人作态,而自生明媚与喜乐。
君子之态,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所谓的“申申”是整齐,端正,庄重。一个人能够在独处时,做到庄重与端正,是很难的,这也是孔子提出的“慎独。”
也唯有在庄重自己,端正思想之后,我们才能有“夭夭”之舒缓与祥和。一个人的自在欢愉,是因为内心的无忧无惧。与外在的给予,并未关联。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以生命为乐”的主题。生命本身是欢乐与愉悦的,是后来我们被外在的物质所束缚,生出了许多的情绪与痛苦。
活得简单自在,便心生欢愉。与人处,与事处,与自己处,以善相待。保持一颗自在欢愉的心,生活自然就有了情趣。
又是一年桑叶出,再说《诗经》中的欢愉,古人把劳作当成了一种乐趣,便有了自在。《魏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这里是写一群采摘桑叶的女子,在劳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舒缓放松的心情。劳动是辛苦的,但是心情可以是愉悦的。这正是古老的诗经中许多描写劳作的诗句,所传递出的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夕阳西下,一群采桑女忙碌了一天,准备回家。余晖中,传来采桑女呼唤女伴的声音,还有她们边走边说笑的声音,在桑树间穿行。桑园里留下了一路的笑声和歌声,把一整天的辛劳抛在脑后,留在心间的是劳动成果的满意与愉快。
这样的田园生活,怎么不让人向往呢?要说劳作一天肯定是辛苦的,但是我们能够有一颗欢愉的心灵,便不再感觉劳累,而是有了另一种精神层面的自在与轻松。
我在春天种花,我在春日写字,我在春里读诗。读的是古人“雅淡似陶”的心境,写的是自己的自在欢愉。花在室外开着它的花,我在写着自己的字。
各自欢愉,各自自在。谁的生活都有不易与艰辛,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的行板上,寻得自己的欢愉,留下自己内在的自在与舒缓。
世上万物各有各的悲欢,世上之人,各有各的欢愉。我喜欢在春天里,穿行在大街小巷中,去看烟火中的一处自在。卖酒的小馆,红布盖着的酒缸里,飘出小酒馆主人的愉悦。
窄小的修鞋摊上,戴着眼镜的修鞋人,那么认真而专注。卖炒货的店铺,夫妻两个配合默契。还有用来缝补的缝纫机前,那个挽着发髻的女人,手脚不停。
华夏先民把勤劳与乐观的美德传承,古老的田园里传来了春天采桑女的歌声与笑声,孔子正在光阴里弹琴讲学。我在多年后的春天,寻找那份自在欢愉的心境。
春是绿的,心是热的,文字是清透的。
写在春季
作者:香袭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