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应用心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教师发展一般需要经过“产生欲望—实践反思—理论积淀—再次实践”的过程。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就应有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和独创性。高中课改实验以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教学工作的关键,积极探索和创新校本教研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导引教师思想,激发教师专业发展之欲。
崇拜名师是教师的一种心理反应,渴望成功是教师的一种心理需求。要把这种心理需求变成教师的心理追求,需要学校对教师思想的激发和引导。
首先,我们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开展了对“天道酬勤”中“勤”字再认识的大讨论,老师们推出了很多敬业勤奋的典型。经过进一步引导和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付出与所取得的成绩不是相辅相成的正比例关系,这只能是勤业的产品,是“勤”的一个侧面。“勤”的另一个侧面应是一种解放、一种高效,应是思想、素养、专业技能的升华。那么解放、高效的途径在哪里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教研是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我们开展了“话说名师”活动。这期间,魏书生、李震西、于漪等名师成了大家议论的话题。每每谈到名师大家又是崇拜又是仰慕,想成为名师的激情在自觉不自觉中开始涌动。渴望成功的基础环境基本形成。
二、成立学术组织,搭建教师教育实践之梯。
2006年2月我们成立了蓟县杨家楼中学“教育教学反思研究会”,并制定了详细的《章程》。活动四年有余,会员们共撰写反思文章3560多篇,累计达160余万字。由张局长作序的蓟县杨家楼中学百篇反思文章荟萃《启思》于2007年暑期出版。反思研究会的工作有效的运转到今天,解决了校本教研中大量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传阅反思文章,教师之间有效的交流,提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艺术和师德水平,同时促进了老师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校教学的互动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变“要我教研”为“我要教研”。2007年3月,我们成立了蓟县杨家楼中学“未来专家型教师”沙龙。《章程》要求会员每三周要自己组织听、评课一次(自己聘请听课人,每次4至5人,不能重复,可以是同学科教师也可以是不同学科教师)。这一活动是老师由被动教研到主动教研的一次飞跃。“沙龙”每月还要组织一次集体交流活动,以保证这些骨干教师能够经常坐在一起交换心得或教学感悟,真正实现优帮优,强助强,共同成长。教师们以“沙龙”的名义编辑了自己的刊物《追求成长》,该刊物包括“教学研讨”、“理论推介”、“名言感悟”等部分。
2005年底学校成立了“笔之韵”书法爱好者协会,我们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章程》规定,秘书长负责协会全面工作,年级理事负责年级会员的作业收集,每位会员每周需上交8开纸练字作业一篇,每学期搞书法比赛一次。学期末,协会评出优秀会员。
三、扩大引领渠道,疏通教师理论学习之路。
几年来,学校派教师到外地学访回来,要逐人交流学访笔记和体会,并向全体教师汇报,以确保实效。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经常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亲临指导,使每位教师都能够与专家近距离接触,亲耳聆听专家的指导意见。理论与实践的恰当衔接使老师们的教育智慧得到升华,学校整体的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
每周三第八节课是班主任老师的“镀金时刻”。培训形式多样,有主管校长的专题报告、名师录像、理论指导等。2009年9月,我们又推出“班主任培训主讲人”活动,主讲人由全校班主任推荐。学期末,参加培训的班主任集体推荐出“优秀主讲人”。继他们自编的《班主任优秀案例集》之后,他们又编辑了杨家楼中学班主任培训校本教材《育之研》,该书主要包括培训讲稿、班会设计和工作案例三部分。
2007年9月,学校向老师们公布了《杨家楼中学名师评审方案》。《方案》规定:教师自愿申报“楼中名师”,学校根据创新创优课成绩、学生评估成绩、专业水平测试成绩和教学成绩四项,确定楼中名师候选人名单。经专家委员会评审,2008年初,我们推出楼中名师4人。聘请一中3名特级教师、一名高级教师为这四名教师的指导教师,并举行了拜师仪式。
2010年2月,学校又成立了由高级教师组成的“杨家楼中学专家指导组”。目的是:让职称到定点的教师重新为自己定位,增强“职称有顶点,学术无止境”的意识,让青年教师学有身边典型。活动方式:全校教师投票推出8名专家指导组组长,组长自己与2-3名高级教师协商组成专家指导组,各专家组与青年教师双向协商,确定4-5名指导对象,学校不硬性规定活动时间、内容和次数,组长全权负责。
四、构建互助平台,敞开教师教学智慧之门。
教师专业发展需有个人的奋斗,更离不开同伴互助。为此,我们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与专题讨论提供平台,真正使“丰富教育智慧”成为老师们追逐的目标。
校本教研工作,我们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组领导)参与,学科组长组织实施的分工合作制。每名领导班子成员承包一个学科组,全程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是:每学科每周集中半天时间,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及要求包括:(1)教师陈述自己上周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全组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体研讨。(2)主备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理由,展示准备好的教学资料,学科组的其他成员提出整改意见,经主备人修改完善后,全组成员共同使用。(3)学科牵头人对下周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部署,确定主备人。
这样的教研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营造了善解批评、善意批评的学术研究氛围,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实现了1+1大于2的双赢效果。
我们为落实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对创新创优课活动作了具体规定。(1)每天同一学科不得超过一节。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包组领导须全程参与听课、评课活动。(2)每天的授课时间为上午第二节、下午第六节。课后,即刻组织说课、评课。(3)包括创新创优课在内,每位任课教师每周听课2节,年级组长、主任、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
2006年10月,我们开展了“推荐阅读”活动。老师们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和推荐理由制成电子版后一并送到学校,学校负责印刷并下发到每位教职工。到目前为止,已向老师推荐316篇文章,累计16余万字。老师们争着推荐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学习型教师团队正逐步形成。
在老师们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智慧不断丰富,教育思想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绩连年攀升。荣获“楼中名师”称号的王兰老师已成为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市级培养对象,33岁的她于2009年晋级为高级教师。杨冬梅老师已成为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区县级培养对象,并于2008年晋级为高级教师。
我们杨家楼中学现已形成勤、敬、精,学、思、新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在精心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我校注意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吸纳,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
今后,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我们将躬身前行、潜心研究,用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