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高考前几天还能做什么?这样度过更容易超常发挥!

每次改学生的试卷,都会非常感慨......因为很多题实在不该丢那么多分的。

正好赶上高考季节,又临近大中小学的期末考试,顺便说说让考试减少丢分的一些建议。

我总结了一下学生“不应当”的失分,大概包括这么几类:

1 不好好审题。这种丢分往往很冤也很惨......

一些比较大的应用题、文字题里面,往往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既给出了相关的背景,也说明了题目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慌慌张张没好好看明白,就开始答题了。

比如说,某道题提到,某种食品的原料是什么,或其中含有什么成分,问你在某些加工储藏处理当中,它的成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答题的时候,从逻辑上来说,首先要把食物中的已知成分列出来,然后分门别类讨论这些措施可能让哪一类食物成分发生变化。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可能是什么样的变化。这样就不会漏掉某一部分。

现实当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令人遗憾。

有些人只答了维生素在加工中发生的变化,却忘记食品中可能还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色素、香气成分......这恐怕是因为,外行人只知道食品加工会损失维生素。但拜托,食品专业的学生已经不是外行人了......

有些人干脆抛开题目的提示天马行空地回答。比如明明题目中第一句就说“这种食品中富含除了维生素C之外的其他12种维生素”,他视而不见,回答“加工中会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让老师很是无语。

更惨的是,一看某题好像和自己熟悉的某个内容有关,大喜若狂,题目还没仔细看完就开始作答,自以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结果和题意不符,失分严重,后悔得呼天抢地。

所以一定要仔细审题!仔细审题!仔细审题!重要的话说三遍。

2 按设定情境答题。

每一道应用题都有特定的情境,学到的各种原理和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应用。如果一股脑把所有的相关内容都答上,完全不顾实际情况,那就让人感觉只会死背书,完全不懂得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难免会被扣分。

比如说,明明是要制作一种高水分食品,如何解决保存问题,你答“去掉水分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这就毫无意义了。又比如说,做一个富含糖分的食品,问你如何减轻非酶褐变反应,你答“把所有的糖去掉”,岂不是无聊得很。

其他课程也是一样道理,答题时一定要把所有可能的限制因素和情境因素都考虑进去。

3 不按常识和逻辑来推理。

有些题所考的知识点,可能你正好没学明白,没法从科学角度判断,那还可以努力从常识和逻辑来判断。

比如说我们考过这样一道题:某种食品的蛋白质中含有ABCD等各种组分,各有什么结构特点,为了增强它的乳化性,进行了某种化学处理。问学生根据这些组分来判断,这种蛋白质原来的功能性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经过处理之后有可能得到改善。

其实这是一道送分题。哪怕你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了解,也应当可以得分:既然做化学处理是为了增强乳化性,那就暗示着,该蛋白质原来这方面的性质是不如人意的。居然不少学生说,这个蛋白质原来的乳化性非常好......

看得老师想撞墙:到底是逻辑太差,还是情商太低......

又比如说,A和B两种油脂,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分别是30%和10%,谁在冰箱里储藏时更澄清透明,更适合做沙拉油呢?

如果你实在想不明白,至少可以按生活常识来考虑:猪油牛油饱和脂肪酸多,肉汤表面的动物油在冰箱里比较容易凝结成块;而大豆油芝麻油饱和脂肪酸少,一年四季能保持澄清状态。

居然有大批学生说,A的饱和脂肪酸多,所以在冰箱里的澄清度更高。我对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常识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长到20岁没进过厨房吗?

我想文科的考试也是一样的。虽说学问有限,年纪还轻,但日常多观察人生百态,了解社情民意,多了解生活知识,总会让你的文章和回答写出来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容易得分。

4 没有坚持第一次的选择。

每次监考,都看到很多考生把明明选对了的答案改成错误答案,为他们感到十分遗憾。

在时间充裕的时候,考生往往会反复把答案审看一遍又一遍,这样可以减少因为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有利于增加分数。但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让你基于一些模糊印象作出的判断发生动摇,觉得原本正确的答案“不像”了。改来改去地纠结,结果往往是选到一个错误答案。

一般来说,你的直觉印象最有可能是正确答案。如果没有可靠的理由,最好不要改变这个第一判断。

5 忘记了基础课的知识。

多么高大上的专业课,都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学到后面的课程时,要时时复习前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老师们默认你们的基础课都学过了,没有时间重新讲一遍......

比如说,讨论某种带有羧基的食物成分在不同酸碱度时特性的变化,你一定不要用什么pH值大于7、等于7、小于7来讨论。连强酸弱酸都不懂,中学化学都没学好,别指望能把后面的课程学明白、应用好。

判卷子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学生基础课没学明白,连中学化学课上的常识都忘光了。什么羟基可以增加蛋白质的表面电荷啊,温度低了所以疏水作用力增强啊......各种原理创新,奇谈怪论,都是哪个老师教出来的?

6 题目分值大,内容太简约

分值高的题,你就得回答得尽可能详细,除了结论,还要给出科学依据和推理过程。如果是简答题,你把关键要点说出来就可以得分。

但很遗憾,很多人对一道十几二十分的题,也惜字如金。难道是胸无点墨,头脑空空,实在多一个字都不知道该写什么......

7 答题条理不明,字小行窄,一团乱麻。

不要让老师在你那一团乱麻一样的答案当中去努力寻找得分点。

据说当年科举考试中,字写得漂亮是获得考官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不讲究这些,字写得丑一点也就罢了,至少要字大一点,清楚一点,别挤在一起,连行都分不清。

对于一道大题,如果答不出来要点,也要尽量写些相关的内容,别完全空着。老师出于怜悯之心,没准会因为你写了点贴边的话,送给你一分两分。

无论什么专业,我想这些考试的要点都是共通的。

最后祝学生们都能考个好成绩!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