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临习《散氏盘》
谈谈如何临习《散氏盘》
仇高驰
西周金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谲奇峥嵘、典雅平和而逐渐步入成熟的,这一时期的金文肥笔完全消失,线条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字的造型亦更显得自由活泼。《散氏盘》铭文便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时代书法艺术的高峰之顶的杰出代表之作。它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铭》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
铸造于西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清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盘为圆形,为盥洗的水器,盘为浅腹、有双耳、高圈足;腹部饰龙纹,圈足饰兽面纹。此器铭文铸于盘内底,计十八行半,三百五十字。其内容涉及西周厉王时奴隶族贵族之间的土地纷争,具有土地交割契约文书证明的意义。
散氏盘自出土以来,其铭文书法倍受习篆者推崇,对清末以后的碑派书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当代临习《散氏盘》之众多,更是其它西周青铜器铭文所无法比拟的。现拟从用笔、结体和章法等方面谈谈对《散氏盘》的研习。
一、用笔
《散氏盘》用笔粗放豪犷,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犷与内蕴极为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散氏盘》铭文的线条既凝重遒美,又不失瀟洒畅达。
(一) 敛锋使转圆满停虚
我们研习篆书首先要掌握逆起、中行、平出,这是临摹金文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但由于不同铭文所呈现出的线质往往有所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用笔有所调整。《散氏盘》在保持中锋用笔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敛锋使转,多用“提绞”之法,落笔逆入而不重滞,出锋平出而显虚和。在行笔时要达到线条力感,必须“蹲纵”互用,“虚实”相间,同时,还要注意书写节奏的变化。转处稍加调锋,使锋颖紧裹其中,线条方能内含坚韧,富有弹性。
(二) 笔法多变奇诡沉郁
篆书的用笔总体多以圆笔为主,但同时也间或用方笔、尖笔及侧锋。《散氏盘》铭文笔画在西周金文书法中是用笔变化最为丰富的,但通篇读来却又十分统一,醇古朴茂,奇诡沉郁。其用笔多于不规整之中见错落摇曳之趣,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或左长右短,或右长左短,都是一任自然,匠心独运,给人以欹正相生、毫无刻意的艺术感受。
(三)行意草情 屈折有致
《散氏盘》铭文作为金文中粗放尚意风格的代表,其用笔圆润凝炼,既有金文之凝重,又兼具行草书之笔意。因此,在临习时要注意恣肆与稳健、粗放与含蓄相结合,既要表现出金文的凝重遒劲,又兼及行草书的流动畅达。《散氏盘》铭文的线条虽以形体圆实为主,但也不乏方折形和弧形的笔画,也正是这些方折形笔画的巧妙运用,才更显得其用笔力能扛鼎,沉雄霸气。
总之,《散氏盘》铭文是金文中属于奔放、奇崛一路的书法作品,在临习中要特别注意保持线条的匀圆流畅,虽不能用大幅度的提按,但仍须保持行笔过程中不断地提按动作,否则,便成一拖直过,线条浮在低面,不具沉着、圆浑之意。另外《散氏盘》属于风格型的代表作品,在临习之前,若能临习一段时间的法则型大篆则会避免出现上述之病。
二、结体
可以说《散氏盘铭文》的结体特征在所有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是极为独特的。当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先生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曶鼎、齐侯、罍王孙钟之属,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准确地指出了《散氏盘》的结体特征。《散氏盘》之所以在众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独树一帜,其“尚横”的字形面貌,应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具体说来,《散氏盘》的结体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尚横取势 重心下移
《散氏盘铭文》在结体上与两周其它金文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它一改历来金文的纵向取势的结体方式而变为横向取势,也正因为这种横向取势的结体特征从而使其重心下移。如“变”、“词”、“封”等字,都是采取了将每个字的下部笔画缩短或聚拢的方法让字的重心下移的,这一点我们在实临时要尽可能准确把握。而重心居中或偏上的字一般多是与之相反,其垂脚都是相对修长,我们再来将《散氏盘铭》和《毛公鼎铭》对比一下,就会更为清楚地看出这一特征。
变
词
封
《毛公鼎铭》选字:
受
文
周
《散氏盘铭》选字:
周
余
雩
从上面字例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重心相对居中的《毛公鼎铭》,显得匀称、工稳;而重心下移的《散氏盘铭》,给人的感受却是以敦实、安稳。
(二) 随字造形 参差错落
《散氏盘铭》在结体上另一个特征就是随字造形,参差错落。该铭文中每个字都不刻意追求疏密的对比变化,对结构简单的字不以盘曲和伸展等手法进行调整,而是随字造形,一任自然。如在处理“东”字时,下部左右的笔画,并不作下行延伸,而是作一短一长的两条斜线,显得极为生动自然;再如“父”和“千”字的垂脚也不向下盘曲延伸,笔短而意长。
父
东
千
对结构繁复的字,打破了对称、整齐、排叠的法则,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参差的外轮廓。另外,在《散氏盘铭》中有不少字是多次出现的,对于这些重复出现的字都处理成不同的结体,表现出一字多形的变化美,这都是我们在临习和创作中加以注意的。如“道”、“若”、“则”等字。
道
若
则
(三) 字势下斜 奇姿百出
在金文字形中横划左高右低,字势向右下斜的结体方式,虽然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已有出现,如《毛公鼎铭》中的“先”、“否”、“巠”等字,但都是偶尔为之,而像《散氏盘铭文》中,将这一手法作一种常态还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一些左右结构的字,往往都处理为左高右低,字势向右下斜的形态,这也是《散氏盘铭文》给人以奇肆、率真之感的原因所在。如“陟”字,右边的两个“止”向右下极为倾斜,但由于左边的“阜”部较正,这样不仅不会让人有倾倒之感,相反,形成欹中寓正,险中求稳,动中有静的艺术效果。
《毛公鼎铭》选字:
先
否
巠
陟
词
宫
再如“词”字,则是将下斜的偏旁与端正的偏旁进行相互依傍,从而以消解倾斜的视觉感受,使得字形静中寓动,正中含欹。“宫”、“散”、“刚”等字与之同类。
三、章法
一件书法作品所呈现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章法布局,由章法而形成的气势和形式感,是作品能否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清人蒋骥曾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已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节法之妙也。”而在铭文书法章法的诸要素中行列是其核心,金文的行列意识的形成应滥觞于西周中期,到了西周晚期的《散氏盘》,在章法上已完全走向了络绎连绵了。
(一)因字立形 有列无行
由于金文书法在点画之间不能像其他书体一样作过多的呼应,因此,《散氏盘铭文》是以因字立形的方式自然形成大小的差别,凭借着其自身的张力而与字形外部形成了有机的联系,从而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产生了跌宕起伏的动感。为了适应这种字形大小的悬殊变化,便以竖成列而横不成行的布局手法,去营造通篇气势的连贯与和谐。这也是西周金文书法常用的章法形式,只不过《散氏盘铭文》更加突出和娴熟罢了。
(二)罗星棋布 浑然天成
西周金文书法和秦代小篆书法在章法布局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错落有致,后者秩序井然。而《散氏盘铭文》在章法上又最能体现大篆这种“散”的风格和神采,它的每个字尽管大小悬殊,字距也宽窄不等,但通篇读来却“散”而不乱,“散”而不松。其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散氏盘铭文》奇即连于正之内,正即列于奇之中,天真烂漫,变化无穷。这也正是《散氏盘铭文》为历代研习金文书法者所推崇备至的原因所在。
(三)中轴摆动 摇弋多姿
虽然《散氏盘铭文》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行列特征,但它每个字的重心线大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是在一定的空间内攲正变化,因此其重心线呈现出S形的曲线摆动,也正是由于这种中轴摆动,更加增添了《散氏盘铭文》章法的跌宕起伏感。这里须要说明的是,现在有很多《散氏盘铭文》字帖,在经过了重新排版印刷后这种跌宕起伏感就完全消失了。
由于《散氏盘铭文》书风雄浑放逸,结字姿态闲散,章法有自然之趣,因此,散氏盘自出土以来倍受书法家的青睐,晚清吴大澂、吴昌硕、李瑞清、曾熙等书法大家都曾对《散氏盘》用过功夫。又由于《散氏盘铭文》古茂雄秀、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率真写意艺术风格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因此,当代书家取法和借鉴其风格特点者,更是超越了前代,并在金文书法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过,纵览整个商周青铜器铭文,尚有众多可供取法者,我们有必要放宽视野,避免陷入面目雷同的怪圈。
吴昌硕临《散氏盘》
仇高驰
仇高驰历届兰亭奖成绩:
2002年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创作奖
2006年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入展
2009年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入展
2012年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佳作奖(入选)
2014年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佳作奖(二等奖)
仇高驰先生印存:
仇高驰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被中国书协授予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首批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两次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专著《解密<泰山刻石>》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仇高驰印(款)
率真
长宜子孙
不自贵(款)
奇异
且住草堂(款)
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