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成长史:地中海沙滩上的“边缘小国”,为何成为必争之地?
距今三千多年前,闪米特人的一支后裔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他们尤为擅长航海和经商,熟练地操纵着帆船航行在地中海的每一个角落,此时地中海沿岸的港口随处都能见到腓尼基人的踪影。作为亚伯拉罕的后代,他们是天生的商人,是天生的航海家,甚至还是天生的军事家,一度曾称霸整个地中海沿岸。
这支古老且强大的民族就是迦南人,同时也是希腊人口中的“腓尼基人”,他们的后裔如今散落在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
腓尼基人十分具有远见,他们看中了地中海环线潜在的巨大商机,于是开始造就发达的海上贸易和殖民事业。公元前一千两百年左右,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国力逐渐衰退,腓尼基人精准抓住时机,一举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此时的腓尼基人如日中天,他们的足迹遍布地中海沙滩,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线,同时还把持着叙利亚北部和东部等广阔地区的陆上生命线。经济的过于发达,利益驱使着他们在航线停靠点上建立殖民地,便于开展贸易往来,以至于身为欧洲国家的西班牙部分港口都沦为腓尼基人的殖民地。此刻,用“不可一世”来形容他们都不为过。
有道是“盛极必衰”,强盛的迦南人也未逃过此劫。
也许是经商的缘故,腓尼基人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曾经十分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在文化上面逐渐出现涣散的苗头。虽然他们在贸易上控制的范围的极其辽阔,但是由于经济聚集的效应,导致生活的区域呈现典型的“地狭人稠”特点。再加上,迁徙和殖民的同时,也会与原有居民融合,多民族文化的汇聚,固有的种族优势也在分散。
对于整个环地中海地区的各方势力来说,只有少数的腓尼基人却掌握着庞大的财富,与流浪两千人的犹太人一样,他们同样遭到了周边不断崛起的帝国的觊觎。首先是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后来是“伊甸园”里的巴比伦王国,最后是强大无比的罗马共和国,每个王朝都对腓尼基人虎视眈眈,个个想方设法去压榨腓尼基人。
面对四方皆是贪图他们财富的敌人,腓尼基人怎么也想象不到,他们的后裔将会遭受着同样的苦难。黎巴嫩这颗拥有古文明的“小树苗”在世界近现代史中,长期处在霸权主义和军事强国争夺利益的“旋涡中心”。可惜的是,黎巴嫩人并没有像祖先那样建立起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奴隶制王国。
黎巴嫩亚述帝国建筑遗址
公元前8世纪,因为军事力量微弱,故土上又遭受着异族的排挤和掠夺,一部分腓尼基人撤退到了北非地区生活。不甘就此没落的他们,于公元前 814年建立起一个前期能与古希腊争锋,后期能与古罗马相峙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古国。这个历史上延续了约七百年国祚的古国,成为只属于腓尼基人昙花一现的“光辉时刻”,日后漫长的人类文明历程中,腓尼基人再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国家。
迦太基古国在与古罗马发生的“布匿战争”遭遇惨败,地中海的霸权地位被新兴的政权所撼动。起初,迦太基还能在罗马人的统治下苟延残喘,直到七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崛起,继而称霸整个中东地带,迦太基文明几乎消失殆尽,只剩下部分遗留在黎巴嫩及叙利亚的腓尼基人继续承受着异族战争的袭扰。
进入中世纪,欧亚非三大洲陆续出现纵横捭阖的帝国王权,由于黎巴嫩扼守着亚非欧战略要道,地处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因此不少外来民族政权都曾经占领过黎巴嫩。除上述曾统治过腓尼基人的异族外,环地中海地带的埃及王朝、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都侵占过黎巴嫩,甚至来自漠北的蒙古铁骑也曾无情的踩踏过黎巴嫩的土地。
自上古时代,再到中世纪,直至如今的近现代史,这个国土面积仅一万多平方公里小国,为何会引来那么多外来势力的“光顾”?这就要说到黎巴嫩所处的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
黎巴嫩位于西亚地区,毗邻地中海,分别与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黎巴嫩属于典型的热带地中海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在沙漠横行,连空气都在燃烧的中东地区,黎巴嫩的气候条件着实让人嫉妒。
黎巴嫩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山地地形,只有沿海狭长海岸线上和贝卡谷地较为平坦,另外,沿海区域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十分适宜居住和生活,这就更令周围那些黄沙弥漫、土地龟裂的国家所眼红。可惜的是,虽然黎巴嫩的可耕地面积比例是所有阿拉伯语国家中最高的,但是其农业发展并不发达,粮食蔬菜基本靠进口。不过,由于旅游和银行业务非常繁荣,服务业却成为黎巴嫩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首都贝鲁特甚至有“中东小巴黎”之称。
黎巴嫩拥有220公里长的海岸线,占据了地中海东岸将近三分之一的海岸线,占据着亚非欧的战略要道,因此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
欧洲政权要征服北非和两河流域必须经过黎巴嫩,反过来,亚洲政权要征服欧洲大陆同样要经过黎巴嫩,众多民族和政权在这里发生贸易、战争,继而出现婚配和文化融合,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黎巴嫩国内宗教派别林立的混乱现象。教派各自都拥有自己的地盘,各个教派为了争权夺利,频繁爆发武装冲突。
1975年,黎巴嫩爆发了持续15年之久的内战,给黎巴嫩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目前的黎巴嫩与周边国家依旧处于不稳定状态,南有中东强国以色列,北有“中东火药桶”叙利亚,在中东大国的互相博弈中,黎巴嫩的选择十分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内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但是只有54%的国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的均是信仰基督教,只不过类别特别繁杂,包含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等。也许是历史文化渊源,也许是宗教信仰因素,黎巴嫩是整个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民间社会格外世俗化,相对于其他阿拉伯国家来说女性地位非常的高。
《左传》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除历史遗留问题、民族溯源矛盾之外,独特的地理位置是造成黎巴嫩自古以来动乱的直接原因,而如今的动乱却是四方力量掺杂着“利益争夺”引起的。
适宜的生存环境,西化和开放的社会氛围,沙滩上遍布着旅游胜地,黎巴嫩简直称得上是中东荒漠中的“绿洲”。更重要的是,黎巴嫩所属海域发现了现代工业发展的必需品——石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地狭人稠的弱国黎巴嫩却掌握着庞大的财富,黎巴嫩人正在经受着祖先腓尼基人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