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科词条(稿)】满语
满语
分支主编:黄行 副主编:王远新
中国满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辽宁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等地人口较多,共10 387 958人(2010年)。
满语约自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之后逐渐衰亡,现在只有黑龙江省爱辉县和富裕县的少数老年人能讲满语。在阿尔泰语系3个语族中,满语同蒙古语的关系比同突厥语族语言的关系更近。
语音特点:
①满文书面语有6个元音,19个辅音;现代满语口语有8个单元音,18个复元音,28个辅音。
②元音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有元音和谐律。部分辅音也存在和谐现象,即一般情况下,舌根音和小舌音不能在同一词中共现,且分别与阴性和阳性元音结合。在大部分词里,同性元音互相和谐,异性元音互相排斥,中性元音可出现在阳性、阴性元音前后。元音性属的差异,形成了一些词形和意义对称的词,一部分对偶词反映了自然界性别的对立。现代口语中的元音和谐已成残存现象。
③主要有4种音节结构:V、VC、CV、CVC,以开音节词居多。词重音主要分布在第一音节。
语法特点:
①既有黏着形式又有分析形式,大量使用虚词表达语法意义,即分析形式发达。
②名词性词类有格和数的语法范畴,格范畴包括主格、领格、宾格、与-位格、从-造格5种形式。没有满-通古斯语族其他语言的人称领属和反身领属范畴;动词有时、式、态、副动形和形动形范畴,没有人称范畴,使动态和被动态附加成分同形,需根据被支配名词或代词之后的格附加成分识别。
③有后置词结构,连词较少,状词丰富,形容词有减弱级和加强级形式。
④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动词(SOV型语言),修饰语、限定语在中心语和被限定语之前。
词汇特点:
①构词后缀较丰富,同一个词根可缀接不同后缀构成不同新词。
②借词主要来自汉语、蒙古语和俄语。汉语借词数量庞大,涉及面广,以名词和动词居多,还有少量虚词。
③有丰富的关于骑射、狩猎和早期社会组织方面的词语,有关官职、宫廷器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词语是在满族入关后逐渐充实的。
文字和书面语:
16世纪末,在蒙古文基础上创制满文,俗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1632年受清太宗皇太极旨意,达海利用字母旁加圈加点、改变某些字母形体、增加新字母等方法,增加了字母表音的区分度,规范了词形,改进了拼写方法,并创制专门字母拼写外来语。改进后的满文俗称“有圈点满文”。保留至今的最早文献有《满文老档》等。从1683年出版第一部满语辞书到辛亥革命前后,出版辞书约百种。如《大清全书》(1683)、《同文广汇全书》(1693)、《满汉同文全书》(1700)、《满汉类书全编》(1701)、《清文汇书》(1724,第2版)、《无圈点字书》(1741)、《西域同文志》(1763)、《清汉文海》(1821)、《清文总汇》(1897)以及“文鉴类”系列辞书。满族现通用汉文。
参考文献:
季永海、刘景宪、屈六生:《满语语法》,民族出版社,北京,1986。
王庆丰:满语,载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主编《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北京,2007。
(编写者:胡增益 撰,王远新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