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 | 在规矩中成长,并不是优秀,具备不听话的特质,才是优秀的孩子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学习目标。也有一些教育专家推荐了很多自律培养法,其中给孩子尽早地定下规矩,让孩子学会规范行为成为了比较流行的方法。作为老师,我想说,定规矩没错,因为学校班级里也会定规矩,在规矩和规范中,约束学生,引导他们认知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遵守纪律,成为了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一个标尺。对于老师来说,维护基本的课堂纪律很简单,但是对于家长来说,规范孩子的自律,定规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严格的家长,就有严格的家教,定规矩也会非常的严格。孩子在条条框框中被管理得很好,让人省心和称赞。不过从老师的角度,虽然班上那些规规矩矩的小学生,是让老师比较省心,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这些孩子似乎少了一些小学生该有的活力。我们不禁进行了教学反思,是不是给孩子定下的规矩越早越多就真的越好呢?规矩定多了,孩子束手束脚了怎么办?其实不听话的孩子,往往能成为优秀的孩子,但是不听话的孩子具体表现为哪些行为,才是成为优秀小学生的标准呢?
1、 在规矩中有自己的意识,不盲目服从
家长和老师总把听话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规矩是我们成年人定下的,道理也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去宣讲,作为孩子,似乎是只有听话的执行。但是不听话的行为,在规矩中如果能被宽容,孩子是有意识地不盲目服从,这样的不听话小孩是自由的,独立自主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判定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是被允许接纳的呢?
比如,当家长制定了写作业的规矩后,放学回家多长时间内,必须写完作业。如果未完成会得到怎样的惩罚?但往往家长会发现,孩子并不遵守,甚至放学回家后,先看电视或者玩耍,家长就忍不住去教育孩子,说好了放学回来就写作业,你怎么又去玩了?不遵守规矩,就要惩罚,我看你是否写得完?具备不听话特质的孩子,往往会这样“顶撞”父母,我作业很少,一会就写完。我可以先玩一会再写作业,又不耽误学习。或者我打完这盘游戏,我就去写作业。一旦孩子和家长讲起了条件,那就不是规矩所能产生效力的了。所以孩子在规矩中能够有完全的自由,能够不盲目地服从,家长就应该尊重这些不听话的孩子,给他们空间和自由以及信任。
2、 违背规矩的时候,能够主动接受惩罚
家长和老师在制定规矩的时候,除了规范孩子的行为,那么有一部分执行力就是让孩子意识到违反规矩后的错误,并且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以示对错误有深刻的认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调皮的孩子都有一个特质,每当犯错的时候,能够反应迅速第一时间来承认错误。家长就会意识到,这个孩子太皮了,你都不知道怎么管他。事实上,违反规定并且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是非常有自信和担当的。这在小学生身上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能够有自信去解决问题,并且去承担因为自己的不努力,造成的学习成绩下降的结果。
我们很多家长对教育孩子常感到苦恼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孩子违反了规定后,认错态度不好,知错不改,具备这样的不听话特质的孩子是很难成为优秀的小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屡次犯同一个问题的学生,基本也是在行为规范中做得不好的孩子。所以,因为违反规矩接受惩罚,敢于担当,就算是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值得被原谅的。保护好这种承认错误的勇气很重要,孩子在犯错时就不会感到恐惧而去做出一些违背原则的事。
3、 家长能和不听话的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管理者
给孩子定规矩这个度很难把握,并不是规矩定得越多,孩子越听话。想让孩子在规矩中听话,家长和老师作为规范的制定者,就需要承担好监督的责任。监督不是强制管理者,而是能够在规矩中和孩子成为朋友。接纳他们的不听话行为,去辨别哪些不听话行为是可以被原谅的,哪些是不能被原谅的。只有这样,即使是不听话的孩子,也能成为优秀的小学生,在规矩中成长,培养出勇于承担责任结果的小孩。关于如何判断哪些不听话的行为是可以接纳,比如不盲目服从、勇于承担错误、能和家长成为朋友主动提出诉求的行为,家长是可以原谅并把孩子培成优秀的人才,各位家长都有什么困惑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