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隐王云(4)

王云先生所在的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也是一家和中国相当多合作的科学研究机构,在多种水果的遗传育种方面与中国农业科研机构有合作,而中新两国的农业科技合作,相比许多国家都多,曾经名噪一时的三鹿事件里,三鹿公司也是和新西兰的恒天然公司合资的,不同的是,恒天然公司可是出资2000万美元补偿受害者的,而凭良心说,三鹿事件本质上中国人造的孽,新西兰公司是被连累了。

中新植物资源合作也是渊源长久的,现在世界上称为kiwi的水果,就是中华猕猴桃引入新西兰走向全世界的典范,而李来荣(1908-1992)先生就是这个事情的起点,李来荣也曾经是新西兰皇家科学部的聘员,他工作的机构植物研究所,就是今天王云先生高就的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的前身。李来荣先生在新西兰完成了野生猕猴桃的人工驯化育种工作,使猕猴桃成为了以新西兰国鸟几维鸟(kiwi)命名的一个特殊亮点。

李来荣先生也是黄毅老师的同事哦,他最后工作的单位也是福建农学院——即今天的福建农林大学。

有这种历史渊源的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自然和中国关系密切,而王云先生来中国从事菌根菌研究就更加是亲上加亲了。

现在王云先生每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在中国,从实际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工作角度看,他对中国菌业未来的影响,不在张树庭先生之下。张树庭先生晚年以推广普及蕈菌学和国际交流工作为主,而王云先生身体非常之好,还不到离开科学研究工作的时候。

王云先生早年追随恩师刘慎谔学习植物生态学,但后来他敏锐地感觉到中国在真菌研究方面的空白,尤其是菌根菌共生菌研究,落后外国很多。所以还在被当做臭老九挨修理的时候,王先生就刻意开始转向这个方面的研究,当然,共生现象本身就是生态学的内容之一。

当中国的对外交流刚刚开始松绑的时候,因为出身关系,王云先生还没有机会出去,直到后来继续放松,王云先生才有机会去美国,专门学习真菌学及相关的最先进知识和技术。

王云先生从美国回国后,也在很长时间里从事了腐生菌培植的工作,其实大家都不知道,生料代料栽培香菇的技术,就是王云先生所发明的,而那个技术的关键,其实就是一种生态原理的应用。生态化培植技术,王云先生可能还走在梁枝荣先生的前面,只是他们两位却素未谋面,不约而同了,这应该说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当然,后来王云先生没有在腐生菌培植方面继续,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研究者没有精力去推广普及技术,并且中国的营商环境也不适合王云先生这种鲠直的科学工作者,所以王云先生清醒的退出了产业路,而继续潜心于他所擅长的科学研究。

中国菌业的浮躁,现在大家都看得见了,也无需争辩,但像王云先生这样在1990年代就清晰的预见到的人,是寥寥无几的。

王云先生对中国腐生菌培植业的急功近利,颇有微词,他认为基础研究非常重要,而中国菌业目前的做大,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之上的一种优势,实际上和国外的技术进步相比,中国太有空中楼阁的意味了,王云先生这个观点,很好的解释了双孢菇培植引进技术的厂家普遍性不成功的现象。而且中国的成本构成非常奇特,所以他认为,在中国,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前途不可乐观,而以草棚木床架方式生产双孢菇,生命力的顽强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上,中国现在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已经进入了瓶颈阶段,失去政府补贴或者与土法上马的菇农同等待遇之下,所谓的双孢菇工厂化将很快走向瘫痪。而我们也非常清晰的注意到,在政府刻意推动下的双孢菇产业,实际上已经危如累卵,以中国模式采用生态化方法的生产,则生命力相当强大。

国内目前的大型双孢菇生产企业,几乎没有一家能够确保盈利!中国这种无序而疯狂的扩产,也势必使双孢菇产业雪上加霜。

王云先生真的是火眼金睛!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