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陈冲——川行小记(1)
七月出门十几天,该给读者一个交代了。
题目说法不太确切,因为现在四川和重庆已经分开了,实际上我这一趟是跨越了成渝两地的,不过也没有人十分计较这个问题,说明一下就可以了。
分别完成了陕西和山西之行的任务后,七月十一日,从临汾飞往成都。
我的计划因为其他因素而发生改变,本来打算做最后一站的哈贝之行,反而成为了第一步。
哈贝这个名字,在菌业似乎很有些陌生感,不错,因为他创办时间也不长,如果不是在榆林的电梯里和哈贝的老板小陈一次偶遇,恐怕至今我也不会了解。
引起我兴趣的第一条理由不是他们的产品,而是老板的名字,他叫陈冲。我这个年龄的人,最了解的“陈冲”是一位女星,所以年龄略等于女陈冲星龄的男老板陈冲让我忽然心中一动。男爷们就不说长相了,那永远没法跟女明星比较,长相普普通通的男陈冲,大脑里边的东西却不是女明星陈冲可以比的。
说他是年轻一代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的翘楚是不为过的,至少他有个闪闪发光的历史,男版陈冲,曾经是国内某上市公司的技术总监,而该企业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企业,而且不是那种加工组装型的。
然后,陈冲一句话令我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冲动,那就是他说他的装袋机每个机组卖三十万多,并且也已经卖出了不少。
估计许多人听到三十万的数字,心里都要咯噔一下,值吗?
但我之所以是我,就是我分析问题和别人角度不一样,我不一定要直接了解哈贝,买哈贝产品的人不是傻子,这个全行业最高价位,只有最聪明的人而且已经了解过了才会选择,否则都是风险。
所以我前往哈贝,前提就是相信别人的聪明,其实每一次替菌业生产者选择产品,我都不会相信设备厂家自己的说法,而是以其他用户的说法为准星。
我去的时候,陈总还在长沙,所以他让我住下,次日一起去用户那里看现场。这当然是最好的了,因为不在实际运行状态看机器,是不太可能有深入的认识感觉的。
我老人家在机械方面是个半桶水,自动化也搞不清楚,什么智能化简直是一头雾水,比不得现在一些年轻人,新东西一出来就好像了如指掌一般,能够谈的出一堆只有老天爷才明白的所以然。比如我的老小朋友宋益胜,前些年着迷神马“互联网+”,也不知道他如今“+”的怎么样了。
我判断机器设备的办法比较老土,勉强可以用“望闻问切”来形容。
所谓的“望”,就是看外观,当然不是看包着机器的铁皮箱,而是看加工件的表面是否干净清爽,虽然说这个不是产品质量决定性因素,但代表的是工作态度,而这是一种企业的精神。如果外表很漂亮但死角处或者一些应该处理的细节不干净,那么,即使设计得合理,都难保调试运行的好,这个往往是欺负外行的关键,以为只要大谈功能效率就行的,就不是认真做产品的路子。
我的“闻”和老中医是不一样的,是听闻而不是用鼻子闻。我不管他说机器如何好,工作起来,是一定要发出声音的,这个声音得清脆,那代表动作的稳定,另一方面整体的声音得小,否则说明机器的抖动厉害。金属这玩意有弹性,但长期的弯曲变形容易造成疲劳而发生断裂,所以声音不能大,这个声音越小机器的耐用性就越好,也不知道这个判断对不对,反正我就是自作聪明喜欢搞自己的把戏。
这一闻,差别显然就出来了,哈贝产品12个机头的车间噪音,大约与某些产品4-5个机头的噪音差不多,略说大点声音可以交流,实际上有些品牌的机子可能三个机头就没法说话了。
“问”其实有两方面,一个是问设备厂商,搞明白功能、效率等基本的参数,这个不能太认真,否则有得争论,另一个是问使用者,问印象、问变化,问历史等等。我去的这个地方,现在完全使用了哈贝设备,连备用的都没留老机器,所以应该视为用户能够放心。
问用户是一种技巧,比如我问他灭菌锅多大,然后大概装一锅料要多久,这样老板便不觉得是问装袋机,其实,还是问的装袋机效率。因为是拐着弯问,所以不担心用户当设备厂商面不好意思说真话,每锅的容量除以时间再除以运行机头数,效率就出来了。如果与设备厂商说的相差不大,那么就可能故障率比较低,相差大了,故障率肯定就高了,因为故障影响效率表现!
“切”,留到下一节说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