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社交潜规则:优秀的朋友圈,真的很重要
英国作家艾迪斯雷利有一句名言:“再深居简出,也难免与人交往。”
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我们是乐于交际,还是衷于独处,若能懂得一些社交潜规则,必然会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受益良多。
01
相识百人,不如知己一人
然而,当我们殚精竭虑地去扩大自己朋友圈时,却发现通讯录里越热闹,内心越孤独。
之前,有一部名叫《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的社会实验短片,刷爆全网。
随后,节目组提出了几个要求,除去工作、应酬、久不联络的好友和亲人,几位参与者竟只剩两三个好友。
当节目组问他们上一次和好友聊天的时间时,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其实,真正的知己,从来不是眼前的喧嚣热闹和推杯换盏,而是生活中的久处不厌和互相牵挂。
若得知己一二,足以抵过千百个泛泛之交。
记得大文学家鲁迅在世时,因性格孤傲,不苟言笑,所以朋友甚少。
作为同乡,鲁迅与许寿裳之间情同手足。他常常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倾述给许寿裳听,而许寿裳也经常帮助他度过难关。
在鲁迅病逝后,许寿裳顶着各界压力,四处奔走,多方募集,只为纪念、发扬鲁迅精神。
很喜欢雪小禅的一句话: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样。”
当你阳光明媚时,他从不凑热闹;当你一片黯淡时,他却星光闪耀。
与其在人声鼎沸的狂欢中备感寂寞,不如和三五知音把酒言欢,谈笑风生。
02
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古语有云: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曾经看过一个极为震撼的实验。
实验者摆放32个频率完全不一样的钟摆,在经过短短几分钟后,它们就可以自然地将频率调为一致。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周围的朋友全部都爱抽烟喝酒,长期以往,他又有多大毅力能抵住身边的诱惑呢?
与优秀的人结伴,或许不能让你一步登天,但他会鞭策你进步,让你日益精进。
与堕落的人为伍,就像温水里煮青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抹杀你的努力,使你逐渐颓废,变得平庸。
正如曾国藩所言:“一生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记得在《世说新语》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管宁和华歆曾是一对好友,他们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
管宁仍然挥动着锄头,视金子如同瓦石,但华歆却高兴地拾起金片,然后又扔了它。
又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经过,管宁照旧读书,但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圈子虽小,干净就好。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保持朋友圈的纯净。唯有如此,才能于千万人之中,寻得良师益友。
03
曾经,在知乎看过一个热门提问:“怎么才能认识更多优秀的人?”
不可否认,人脉和社交的确可以在资源互换中,让自己实现价值最大化。
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还有一个更残酷的真相:你没有用的时候,认识谁也没有用。
前段时间,在一档求职类节目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青年自诩自己擅长社交,懂得积累人脉,手机里有很多商业大佬的电话,甚至还认识董明珠。
令人尴尬的是,青年连拨了好几个电话,却没有一位商业大佬接他的电话。
在《极简力》一书中,有一句话说得极为透彻:
“当你没有达到更高层次的时候,人脉是不值钱的,请记住,人脉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孙俪却淡淡地说:“是别人找的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唯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与其浪费时间去攀附关系,幻想别人拉自己一把,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就像张韶涵所说的:
“虽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给我修路的朋友。我,自己有翅膀。”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不迷恋于人脉关系,不执念于平步青云,踏踏实实耕耘人生,才能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04